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795期】丁一滕:以戏剧的方式介入乡村文化遗产保育与传承

2018-02-28 08:43:44 高阳

  主讲人介绍:

  丁一滕: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曾出演孟京辉戏剧工作室《活着》、《我爱xxx》、《两只狗的生活意见》等作品。2015、2016两度获新京报“年度新锐戏剧人”提名。2015年起跟随丹麦欧丁剧团学习与演出,并于2017年随团巡演丹麦乡村Vind,Staby,Isenvad等地,与北欧戏剧实验室联合创作导演的作品《窦娥》获壹戏剧大赏“新锐导演”奖提名。丹麦风之桥国际剧团唯一亚洲成员。2017年10月受济南方峪古村艺术节之邀演出《醉梦诗仙》,获“最佳艺术表演奖”。

 

丁一滕

  导语: 本次讨论将聚焦当下中国正以惊人的加速度火热进行乡村建设运动,邀请建筑师、学者、戏剧导演和民宿经营者分享其个人独特的乡村实践经验,在经验的互文中共同面对乡村物质文化遗产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育与传承这一课题,并通过对实地田野考查和介入活动中与当地社群的直接互动的分享及相关思考,建立起某种关于“乡土中国”及“乡村现代化”概念的由点及面的集体观察。

  主题:《乡村文化遗产保育与传承》

  第一部分:以戏剧的方式介入乡村文化遗产保育与传承

  大家好,我叫丁一滕,然后我来自北京,这个是我大概的一个介绍吧,然后我其实跟乡村有挺多这个联系的,但是我的切入点是从戏剧创作,跟戏剧演出来进行的,然后我是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然后导演系,然后我本科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的是教育学专业,然后我现在从事的是戏剧演员,和戏剧导演这样的创作,然后我一个很重要的身份,就是在丹麦欧丁剧团,欧丁剧团是世界上现存的历史最长的,也是最有名的戏剧团体,然后我是在它的剧团帮他演出然后去创作,然后我的很多在乡村这样的演出,很多都是在国外的丹麦的乡村里进行的,然后后面我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后面我在丹麦的一些乡村表演的一些经历,这是我大概的一些一个介绍。

 

丹麦乡村

  然后大家看到第一个丹麦霍斯特布罗戏剧节就是,戏剧周就是在乡村进行的,因为霍斯特布罗是丹麦的一个小村庄,然后是在比较靠北的一个地方,然后它有一个它有名就是因为欧丁剧团,欧丁剧团让霍斯特布罗这个城市,在世界上都有了名气,然后它就办了一个戏剧周,就是邀请世界各国的知名的戏剧人,去那边进行一个表演,然后它的场地不光是在剧场当中,传统意义上我们觉得戏剧表演都是在舞台上,但是他们这个表演90%-95%以上,全都是在户外,乡村 农场,然后民宿里边或者是在村民的家里,或者是等等这一系列户外的,乡村的这样一个场所进行表演,所以它是环境式的,也是浸入式的这样的一个戏剧的形式。

  然后其他的就是我的一些创作的经历,当然大多数都是以城市的这样的戏剧节为主,但是我今天主要想讨论的是,在乡村这样一个创作的经验,然后大家看到的《窦娥》跟《醉梦诗仙》,是我这两年的创作,他们都是改编于中国传统的这样的题材,然后这两部都是联合北欧戏剧实验室,就是欧丁剧团的这个,然后欧丁剧团组成了一个,北欧的一个实验室的性质,然后大家可以在霍斯特布罗这个地方,进行联合创作,然后进行发行演出等等,等等,等于它是形成了这样一个,它就把一个乡村变成了一个戏剧演出的中心,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思路,我觉得也对于中国的艺术创作,或者是艺术在乡村当中的普及,有非常好的借鉴的意义。然后这是我早期的一个作品,是跟袁泉和黄勃演的《活着》,然后我就加入了孟京辉戏剧工作室,从事当代实验戏剧的创作,然后这个是一个我们创作的《二丁一笑戏剧男团》也被邀请到一些国际的戏剧节进行演出。

 

孟京辉

  大家知道孟京辉导演吗?这是孟京辉导演的一个手绘。然后就是去了里约热内卢乌镇等等,这样的戏剧节,因为戏剧节这是我的一个开始的思路,就是戏剧节其实在大家的印象当中,都是从城市里出发的,比如说北京青年戏剧节,比如说乌镇它都是一个城市的,这样的一个感觉,城镇的感觉,但是慢慢慢慢的,其实大家有很多思路的开展,比如说可以在乡村里面进行戏剧节的创作,还有举办戏剧节,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所以我觉得近两年的时候,我们开始往乡村做了很多实验性的创作。然后这个就是我在中国的这个,乌镇戏剧节的时候,与丹麦欧丁剧团的创始人巴尔巴与他相遇,然后他就邀请我到丹麦霍斯特布罗进行创作,还有去真正了解打开我的戏剧观跟世界观,这个老先生今年有81岁了,然后他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戏剧大师,他是现存的几个戏剧大师当中,比如说,然后罗伯特·威尔森,还有铃木中治,然后就是巴尔巴,还有彼得·布鲁克,等于是仅存的现在五个还活着的戏剧大师,然后他是其中一个。

  然后他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理论,叫《戏剧人类学》,然后也变成了戏剧教育的一个教材,所以他是我们学戏剧的学艺术的一个人,心目当中的一个偶像,也是传奇性的一个人物。然后这就是我在丹麦乡村的这样一个,欧丁剧团在丹麦乡村,开始了我的一些创作。然后这个是大家看到的实际上这是一个城镇,这是一个城镇,但是它这个剧院是在很边缘的一个乡村,然后它那个乡村原来是一个农场改的,我记得特别清楚他们当时讲,他们这个农村原来是一个,类似于就是牛棚这样的一个东西,然后他们就把猪圈改成了剧院,把牛棚改成了宿舍,然后就重新翻修了,变成了现在的欧丁剧团,这个剧团1964年在挪威建立,现在已经有将近50多年的历史了,所以就一直是从这样的一个农庄改变过来的。

 

丁一滕

  然后我也参与了他们剧团的创作,他们剧团经典剧目《慢性人生》,我在里面演了一个角色,然后也是第一个在他们剧团里演戏的中国人。然后大家看到的后面这个场地,实际上就是一个原来的牛棚,这边变成了观众席,实际上那边就是牛吃草的地方,所以就是这种概念现在也渐渐的延伸到了,就是中国有很多中国的戏剧人,也开始在乡村里边搞戏剧节,做工作室,然后改剧场都有,后边今年有一个方峪艺术节,就是有一个艺术家他叫李凝,然后他也邀请我去他的艺术节进行驻地的演出,他就是想找中国的古戏台,然后想搞一个铃木中治式的,或者是像欧丁式的这样的乡村剧场,或者是乡村创作基地。

  这个是当时在排练厅跟大师,还有一个演员们的工作的状态,灰衣服的是我。戏剧创作是跟可能有的时候,写首歌只需要两个小时三个小时,但是一部作品是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创作,所以是非常艰苦的一个过程,所以我去丹麦欧丁剧团是在,前前后后在那儿待了两年的时间,然后在这个期间,一直跟着他们全球的在工作,然后一直我在欧丁,在丹麦欧丁剧团就这个剧院里面,将近有好几个月就没有出剧院,一直在创作。然后这个是当地的报纸的一些报道。这个是整个的都是,这是整个一个剧团的一个合影,然后虽然它是丹麦的一个剧团,但是它的成员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大家看到这个是巴尔巴,他实际上是意大利籍的,然后他是英国茱莉亚英国籍的,然后这是丹麦的 英国的 加拿大的,然后这个是意大利的 中国的,然后意大利的,等于是你看大家就是全世界的,优秀的创作者都集中在了,这样的一个丹麦的小乡村当中,大家可想而知它的魅力跟它的吸引力所在。

 

丁一滕

  意义然后我就着重地讲一下,我在丹麦乡村的一些感受,我叫它下乡演出,但实际上他们不叫下乡演出,他有一个名字这个项目叫OFF ROAD,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好,所以我就觉得OFF ROAD那就叫在乡间吧,就是在road旁边感觉乡间的感觉,所以我回来我就都说我去丹麦下乡演出了,但是他的性质跟咱们下乡不一样,然后这是在今年的1月份的时候很有意思,这是因为丹麦欧丁剧团是一个国际性的剧团,大家看到这个上面说了,就是我们有,他的一个设置就是这个项目,有三个来自国外这个艺术家,来到了丹麦的乡村,然后他们来到了乡间,然后他们不说丹麦语,他们寻找着丹麦的历史 文化和一些传统,所以他们来到了乡间,然后在欧丁剧团你会看到这些人访问,这四个,这几个陌生人来到了丹麦的乡间,所以这是他整个一个项目的一个概念,所以我就是其中的外国人,这就是那几个外国人来自的国家,智利 加拿大 中国和丹麦,丹麦就是去丹麦,这就是三个外国。然后这个是这张图我觉得挺有意义的,因为这个是当时在开幕式上,然后就是那个戏剧周的开幕式,这个是丹麦霍斯特布罗的市长,他在讲话,然后丹麦就是巴尔巴,就让我抱着个地球在旁边站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让我这样,就很有意思,然后穿的是中国传统的戏曲的服装,然后非常有意思的一张图。

  然后这个是我刚才说的那个在乡间,OFF ROAD在当地报纸上的报道,大家看到了这三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这个艺术家,实际上都是奇装异服的,包括我也是,我中间的这个,然后我们就以这样的方式进入到乡村,就是也可以,可想而知这个观众,他们是多么。

  好 这个就是我们去了五个乡村,一个是。去了五个乡村,然后这个是其中一个,我忘记具体在哪儿了,但是这是一个幼儿园和小学的合体,然后我就记得当时去到这个地方,跟孩子玩儿的非常开心,然后我的一个脑中的概念,就是在这几个乡村当中,只有小学没有高中,他们高中是在城市当中的,他们乡村当中只有小学跟幼儿园,所以到了六年级就必须离开乡村去城市,去哥本哈根去奥库斯去上高中,或者去上大学,这是我对他的那个印象。因为这个我非常崇拜梅兰芳先生,所以我特别喜欢男旦,就是男人演女人的这种感觉,所以我就带着这样的一个角色,去丹麦的这个戏剧节上,所以让我抱着一个地球,所以很怪。

 

乌镇戏剧节

  好 这个是在的ISENVAD,大家看到那个路牌了,然后这个是当时来迎接我们的这个村民,然后大家看到就是都是老人和小孩,这个是丹麦农村一个非常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年轻人基本不在乡村都是孩子,上小学的孩子和年龄很大的老人。这是我们在表演的过程中,因为我这个妆很难卸,所以就一直带着这个妆,因为下一站还有演出,然后我们就去访问了很多地方,丹麦有很多奶牛,然后奶牛都看着特别强壮,然后我就记得,他们特别想款待我们这些外国人,然后他们就想给我们礼物,但是他不像中国咱们地大物博的什么都有,还有好多特色,但是他们没有那么强的特色,但是他们非常热情,非常好的人,然后他们就现给我们挤牛奶,然后做冰淇淋送给我们,这是我记忆特别深刻的,就是后面这些牛。然后这是在这张跳舞的这张是在社区,所以我的一个概念,特别清楚的一个概念就是,在每一个刚才像吴老师说的这个概念,就是他们的乡村都是独立的,他们的乡村当中都有自己独立的诊所 医院,还有独立的活动中心,然后在这个中心当中,他们会每周都集合到一起,做一些活动 文化活动,然后文娱活动,我们的到来就变成了他们的文娱活动,就跟他们一起去跳舞,一起去庆祝。然后这是我跟另外的欧丁剧团的一个演员,在丹麦照的一张像,也是在巡演下乡的过程中,这是在丹麦的乡间。

  然后大家看到的这个后面,所以我觉得他们这个农村这个人民的生活,因为他们比较富裕,所以他们的生活,文娱生活还是比较丰富的,他们后面大家看到的那个乐队,都是他们本村的,就是本村落的村民,他们可以拉小提琴,他们还可以拉手风琴,就是他们自己也有乐团,他们的觉悟还是很高的,他们也非常喜欢艺术,我们去那里边跟他们有非常好的,一个沟通的链接,也是因为这个项目,在丹麦欧丁剧团做了很久很久,所以可能有几十年的时间,所以丹麦的这个村民对于他们,对于艺术是非常熟悉的,对于戏剧也是有好感的,对于欧丁剧团也是欢迎的,所以他们是通过长期的跟剧院戏剧的剧院,跟乡村之间这样的沟通跟交流,他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一种习惯。

 

丹麦乡村

  这是在学校,这是在学校当中做的一些表演,还是刚才我们看到在学校门口的那个学校,然后这个都是一些小朋友们 小学生,然后我们会给他一些表演,同时因为我们是外国人,我们要带来一些外国的文化,于是我教大家一些中国传统的礼仪,或者是一些带有中国特质的东西会教他们,基本上我去过的地方“你好”“谢谢”都会说。然后基本上会教他们一些,特别基本的中国的文化,然后做成有一种交流,然后作为他们来说有一个概念叫以物易物,就是我奉献给你一些我的技巧,我希望你也能奉献给我一些你的知识,这样我们达到一个交换也是文化交流,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然后这个也是在丹麦的乡间,这是另外一回事,这是丹麦欧丁剧团的演员他是在乡村,然后他当时就让我帮他建造了一个马棚,他岁数比较大了,然后他的儿子也都在哥本哈根上学工作,他就觉得我挺壮的反正,就说你能不能利用课余时间帮我做点儿活,我说好啊,然后没想到是帮他搭马棚,我后面的马棚是我搭的。然后我妈看到很生气,我妈说你怎么在家连碗都不刷,在那儿还能搭马棚。

  然后后面就是一些,我在国内的一些创作,今年我的这个《窦娥》这个作品,刚才看到了就是在丹麦的时候,帮他们做项目,同时我也得到了很多启发,于是我回来就排了一部作品,这部作品叫《窦娥》,大家都知道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一部杂剧,就是我们都知道,我们都看过电视剧在课本里都学过,于是我对这个剧本非常有想法,我就想把它改成一个话剧的形式,在舞台上呈现,于是我就带着我在丹麦学习的一些经验,在乡村表演当中,或者是在丹麦的国际舞台上的一些经验,回来重新编创了这部《窦娥》,它是非常现代的一部作品具有实验性,但同时又有中国人自己的文化精神在里面,非常跨界非常结合出来的一部作品,然后他也被邀请到今年的乌镇戏剧节,作为特邀剧目,然后我也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乌镇戏剧节,如果喜欢戏剧喜欢艺术的人,应该都会关注乌镇戏剧节,它现在是中国乃至亚洲,它希望在国际上就是说以后,也能成为最好的戏剧节,所以是非常值得大家关注的一个戏剧盛会,跟一个戏剧事件。这是一个故事的简介,大家可以迅速地看一下。因为在我身上有很多,就是文化交流之后的成果,所以我包括阅读西方哲学,或者说在国际上的一些学习的经验,让我有了很多创作上的这个想法,这是包括这部戏也是跟两位,西方的哲学家的观点有关。

 

乌镇戏剧节

  好 然后这个就是在我的剧中的两位国际的友人,一个是来自哥伦比亚的张驴,就是这个,他是第一个版本当中试演张驴,然后上边的Julia Varley,他就是丹麦剧团的功勋的演员,他来做我这部戏的艺术顾问,大家看到的OFF ROAD的,那个乡间的下乡演出就是他策划的。在外国看到了很多学到了很多,也让我想要去做点儿什么,于是我后来排了《窦娥》之后,就被邀请去了乌镇,这是一个中国式的舞台,这个在水镇乌镇当中,他们建立的一个建设的一个剧院,能把这部剧放中国式的舞台,表演是我的梦想之一,我有两梦想:一个是把我的作品能在一个,中国式的舞台上上演就是这样;另外一个梦想就是,能把作品带到中国的乡间演出,然后这个也在今年实现了。

  然后就是去到了济南方峪的ART艺术节,这个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因为我在今年年初,包括之前在丹麦的乡村进行创作,我特别想把作品带到中国的乡村,能不能有这样的一个戏剧节,做我在外国做的事,因为在我自己的土壤上,自己的文化当中,我希望有这样的一个尝试,然后特别有幸李凝把我请到了方峪艺术节,这是一个山东济南的古村落,这个村落它有几千年的历史,当时我们介绍给我们说这个方峪,有一个几千年的古戏台,一个一个给你介绍一下,这个就是千年的古戏台,当时我特别兴奋,然后我们可以选择很多地方,在大麦子地里演出,也可以在农户里,但是我坚定说一定要在古戏台上演。

  大家看到的这个是当时在表时候的盛况,当时我记得就是表演的时候很有趣,然后当时是在白天作为开幕大戏,然后前面这一堆都是孩子们,然后后面的坐着的都是老人们,所以孩子们老人们居多,然后当时我会觉得有一些障碍,是不是他们理解起来有障碍,但是在表演完之后,然后在表演过程中,他们给了非常多的回馈跟反馈,这是在表演的时候的几位演员,他们在古戏台上的演出,其实我们在乡村有很多这样的遗产,或者说非常好的艺术的先人,留下来的这样的这个成果留给我们,但是我们其实缺保护,这次戏剧节让这个千年的古戏台,得到了一个保护,因为如果没有这个戏剧节,这些砖瓦什么的都是残破的,然后舞台上舞台也都有坑,人们就是不把它作为一个舞台来用了,后来变成了一个庙会,或者是集市上这样的一个摆摊的地方,但是就是因为这次戏剧节艺术节,让它真正重现舞台的光辉,所以我很兴奋。

 

《醉梦诗仙》

  然后还有一个就是这是一只骡子,然后我在戏里有一个桥段,是当时有一只五花马,大家知道《醉梦诗仙》,这部作品是带到了方峪艺术节的,诗仙实际上大家知道李白和五花马,有很多渊源,五花马我就当是跟李凝说,我说李导我去方峪没问题,我特别想去我有一个心愿,就是能不能把这个给我找一只真马,在乡村里有没有真马,在城市里头不可能实现,我说我希望有一只真马,李导说没问题,后来我就去他找了一只骡子,然后他找了一只骡子给我,虽然不是马,但是能体现出我的想法和构思来,最后李白诗仙不得志,李白这一生喝醉了也不得志,然后他喝醉之后痛苦的时候,来了一只五花马就是五花骡,这只马最后就是告慰他的心灵,帮他指引新的方向,然后于是这个李白就骑上了这只骡子,就进入山里了,这个感觉是在剧院或者是在室内,室内的假定性当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在乡村在户外,就让我实现了这样一个大胆的一个构思,就是真正让李白,或者是让这样的诗人,能够“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有这种归隐之思,真的让我感觉到了。

  然后这个是在表演过程中,我在台下跟当地这个村民孩子们的这个互动,我原本以为他们不太理解这样的题材,但是当我在表演的过程中,有一部分是李白不相信这个外部的世界,然后他就说这个世界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然后这些孩子们就自发的就说这是真的,他们互相之间聊这是假的,这是真的,这肯定是假的,这不是演戏,他们营造了一种非常好玩的效果观演关系,在剧场的东西也不可能有,然后最后在剧末的时候,我骑着这个马就进入到了山里面,然后他们后面我应该是回来谢幕,但是我就没回来,我就不想回来,我就想享受进入青山的那种感觉,然后这个大爷就坐上了车,我就骑着这个马我们就走了好几里地,就在演出结束之后,我一边走就一边唱特别逍遥,真的感觉到了这个李白作为诗仙成仙了,逍遥仙他的那种境界,这也是乡村带给我的,自然带给我的。 

  好像就到这里了 谢谢!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