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段炼:古典与先锋

2020-02-01 11:21:47 段炼 

  昨日观赏本校艺术学院戏剧系学生期末演出的实验戏剧,金发碧眼的洋学生借古希腊神话而将西方现代戏剧与中国传统京剧融为一炉,让人大开眼界。

  戏剧系与中国高校早有交流,既请中国艺术家来讲京剧表演课,也派学生去中国短期学习。昨晚汇报交流成果,前半场表演京剧折子戏,其中片段《游园》的演出极其精彩。剧中丫鬟的京腔念白字正腔圆,京剧音质也妙不可言,观众若闭上双眼,会以为是中国演员在演唱。那洋学生的一招一式很到位,表演的功夫和悟性都属上乘。这种古今相融、中西交汇的戏剧,是今日先锋艺术的一种实验,中外都时兴。

  期末是学生结课的时候,我在外语系开设的中国现代文学课,要求学生的期末论文探讨中国先锋文学,用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来分析中国作家的作品。八十年代中国的先锋文学也是实验性的,那时的先锋作家群年龄不足三十,探索精神旺盛,他们用十年时间,尝试了西方作家在一百年间开发的各种现代主义写作方法。残雪的意识流、苏童的象征、莫言的魔幻、余华的寓意写法,都有二十世纪西方先锋作家的影子,同时也都贯穿着中国的写实主义理念。在北美高校讲中国现代文学课,是要让洋学生从西方和中国的跨文化视角去阅读中国作家的作品,去理解中国当代文学里中西文化因素的互动。

  这也是观看西方当代戏剧的视角,与文学相通。昨晚演出的下半场是古希腊悲剧《珀琉斯与西蒂斯》,讲述海神为女儿择婿的故事,演绎人性的弱点,阐述永恒的生命哲学。早年研习西方文学时,我曾为古希腊神话着迷,但无缘观赏古希腊戏剧,只读过译成中文的剧本。当年还读过一篇希腊游记,言及观看古希腊戏剧的感受。文章说,在雅典原址演出的古希腊戏剧非常沉闷,尤其是舞台背景里的歌队合唱,冗长乏味。我在八十年代中期观看过澳洲巡回剧团演出的原版莎士比亚悲剧《麦克白》,也感觉拖沓,只好当成练习听英语,而不是欣赏戏剧。不难想象,当今排演古希腊戏剧,要避免沉闷乏味是个很大的挑战。

  北美高校开设的中国文学课,至少有两种讲法,一是讲通史,叙述文学的发展,二是讲专题,探讨具体的文学话题。我将二者合一,以通史作为大纲和语境,但专注于分析重要作品,应用西方当代批评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解读,也由此提升课程的学术水准。这样的教学尝试,是为了跟上当代教育的发展。

  毋庸讳言,如今演出古代剧目也需现代化,否则难得观众青睐,难有票房市场。前些年好莱坞电影《莎翁情史》,便用现代观念和手法来综合莎翁戏剧,以臆想的莎翁情史来贯通这些戏剧故事,电影大获成功,得了奥斯卡奖。古典戏剧的舞台演出,要如法泡制会比较困难,所以戏剧系师生在编排时,借用现代戏剧和中国京剧的一些方法,确是一种大胆实验。

  《珀琉斯与西蒂斯》开场,一排排演员们张开双臂,衣袖下飘挂着蓝色横幅,模拟海浪,他们在舞台上的进退穿插及双臂的起伏,恰似海浪阵阵汹涌,场面壮观,富于诗意,将观众带入了古代神话的浪漫世界,更与行为艺术相通。演出虽是英文版,但女主角却整个是京剧招式,手上的水袖和足下的碎步,几近完美,很难相信一个洋学生会将京剧招式拿捏得如此恰如其分。

  当然,这不是用京剧来翻演古希腊戏剧,就像中国八十年代的先锋作家,虽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的理念和写作技巧,但写出的作品却仍是中国的,而非西方的。惟其如此,莫言才能以中国作家的身份而获诺贝尔奖。同样,洋学生演出古希腊戏剧时借鉴京剧手法,并非京剧的海外版。文化整合是全球化时代的一大艺术特征,正因此,我才从跨文化视角讲授中国现代文学,不仅引入西方现代叙事理论,而且探讨西方现代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这也算是一种教学实验。

(责任编辑:张桂森[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