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816期】朱万章:明清肖像画的演进过程
2018-03-10 08:52:35 樊玮
主讲人介绍:
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齐白石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明清以来书画鉴藏与研究、美术评论等,著有《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销夏与清玩:以书画鉴藏史为中心》、《书画鉴真与辨伪》、《画林新语》、《画里晴川》等论著二十余种,近年研究领域开始涉及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美术评论。同时兼擅绘画,以画葫芦著称,出版有《一葫一世界:朱万章画集》、《学艺:朱万章和他的艺术世界》等。
朱万章
导语:
明清时代,肖像画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倾向。文人画家大多不屑此道或无暇顾及,因而绝大多数专业化的肖像画,大多是由民间画工来完成的,其实用性远远大于艺术性。他们的写实技巧通过像主的“形似”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明人肖像画侧重写实,是“影像”式的绘画风格;清代肖像画则侧重写意,是文人宴赏自娱式的绘画风格。明清时期不断演进的肖像画创作,是这一时期世俗性绘画与文人画此消彼长的结果。本讲座即是以此为原点,探究其嬗变的历程。
主题:明清肖像画的演变与发展
第二部分:明清肖像画的演进过程
刚才我们都是做了一个铺垫,那么我们现在正式再讲讲关于明清肖像画的一个演进。
我们首先看看明早期和明中期肖像画的特点,明代早期和中期所传下来的肖像画,绝大多数是没有款的,我就随便找了一本书,比如说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曾经编过一本叫《明清肖像画》,是由香港的商务印书馆和上海的科技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在这本肖像画里面,其中明代部分就占了有51件,其中注明是佚名的就有33件,占总数的64.7%。
在这些佚名的肖像画中,绝大多数的肖像画是带有祭祀性的肖像画,包括一些帝王嫔妃 王公大臣,或者说文人墨客的一个肖像画,比如说像明光宗的像、明熹宗的像,还有王鳌的像,还有沈周的像等等,当然这个王鳌的像跟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的王鳌的像是不一样的,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王鳌的像是半身像,而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的是一个全身像。
当然还有另外一些肖像画,它是画主并不知名,无法考证出他的画作的名称,所以只能冠以什么《男女像》,或者说《男像轴》或者是《女像轴》、《禅师像》等等。
从这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明代的肖像画可以看出,明代早期或明代中期的肖像画基本上都是无款者,偶尔看到有一些有款的,但实际上都是文人在上面题跋,他也都不是画家本人的款,都是在上面做一些题跋,或者是做一些考证上的文字,但是画家本人基本是看不到他的一些名款的,这个是明代早期或中期的一个特点。
明成祖朱棣像
比如我们现在所看到这个是明成祖朱棣的像,这个是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可以看出这个也是在他的裱边上边有一个题签,说是明成祖的一个肖像,实际上这个画心上面没有任何的信息,既没有题款,也没有印章,这个是明代早期,当然到了明代后期,肖像画出现了一个长足的发展。
这一时期主要是有波臣派的曾鲸为代表,将肖像画推向了一个顶峰,清代的一个书画理论家叫张庚,他在《国朝画征录》里面有这样一个记载,他说当时的“写真有二派。一重墨骨。墨骨既成,然后傅彩,以取气色之老少;其精神早传于墨骨中矣,此闽中曾波臣之学也。一略用淡墨勾出五官部位之大意,全用粉彩渲染,此江南画家之传法,而曾氏善矣。”这都专门讲到了波臣派的这样一个画法。
当然波臣派也有很多的论者认为他很多是受到西洋画的这么一个影响,因为利玛窦最早是到广东到福建,对广东和福建地区当时的一个人物画影响非常大,因为利玛窦到了中国以后,他带来了很多西洋画中的圣母像,圣母像里面最重要的就是肖像画的这么一个功能,所以当时的福建地区,还有广东地区的很多画家,都是学西方的圣母像,所以他都非常注重写实,还有注重光影的明暗对比和色彩的视觉反差,所以说是受西洋画的影响非常明显。
而曾鲸他所代表的波臣派,他们每画一图就必经反复烘染,甚至达到数十层,这是在以往的肖像画中极为少见的,所以说我们有时候打开曾鲸的画的时候,特别留意到我专门把曾鲸的画,好几幅画拿在手上专门试过了一下,你不小心用手去轻轻地触摸的话,它有一些小小的白粉会掉下来,这是它长期烘染的结果。
而且它在题材上,当然除了肖像画以外,还有其他什么高士、仕女、僧人、僧侣等等,他也都擅长画,而且他所画的肖像画,除了独立的专门是画一个像主,在一个画面上没有任何衬景外,同时他也画一些像带有娱乐性的,还有像行乐图一样的文人肖像画,所以曾鲸他的这种肖像画,是把各种类型的肖像画集于一身,使明代的肖像画发展到他这里的时候,出现了一个肖像画的高峰。
明·曾鲸《王时敏肖像》(局部)
比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件作品,是画的是王时敏的肖像,我们看他的一个面部,可以看到人物的衣纹其实是非常传统的,我们传统的线描,那种白描,当然我们从看到的人物的面部表情,其实和我们传统的肖像画又有很大的不一样了,所以他中间有受西洋画的影响。
曾鲸《胡尔慥小像》 绢本设色 160×80厘米 浙江省德清县博物馆藏
这件画的是胡尔慥的一个小像,是浙江德清县博物馆收藏的,这件作品里面的肖像画,是曾鲸自己本人画的,当然旁边的那些衬景是有谢彬他们的笔墨,还有其他同时代的其他文人作为一个补景,他自己本身是画的这两个人物。当然我们从他这幅画里面可以看出,他受西洋画影响以外,还有一种就是我们传统的像行乐图,而且非常传统的这样一种带有娱乐宴饮性质的这样一种文人肖像画,在他的底下比较多见。
曾鲸、沈士鲠《徐元亮像》 广东省博物馆藏
这件作品是他和沈士鲠所画的一个徐元亮的肖像画,曾鲸画的是这个人物像,而沈士鲠旁边是做了一个衬景,他经常是合作所创作的这样一个肖像画。我们所看到这个是局部。
紧接着就到了清代初期,当然清代初期的肖像画也是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另外一个发展,清代初期主要是有两个肖像画家,在肖像画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一个是禹之鼎,一个是顾见龙,前几年北京故宫专门做过一个禹之鼎的画展,在画展里面除了他的一个山水画外,还有大量的肖像画,所以他是一个山水、花鸟、人物兼擅的这么一个画家,当然肖像画是他最为擅长的一个画科,他的绘画最早是师承蓝瑛,还从宋元诸家中吸取了营养,形成了他自己的特点。
你看这个是史载所记载他所画的一个肖像画的一个特点,“两颧微用脂赭晕之 娟娟古雅”,这是他的肖像画重要的特点,比如说现在正在故宫展出的赵孟頫的画展,里面有一幅赵孟頫的画像,待会儿我们在后面会提到,赵孟頫的一个画像就是禹之鼎所摹写的一个元人的肖像画。
禹之鼎《写周仪像》 广东省博物馆藏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件是他所写的一个周仪的像,旁边有很多的题跋,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像主在一个栏杆上,旁边是一个女士抱着一个小孩在逗乐,其实他是把这一时期的肖像画,由明代早期和中期那种比较古板的,全部是像主正襟危坐的这样一个肖像,变成了这样一种很活泼欢快的,带有行乐性质的这么一个肖像画,所以这个是明末清初肖像画最重要的一个发展和演变。
禹之鼎、王翚《听泉图》(王琰像) 绢本设色 38.7x255.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这个正在展厅里面展出的是由禹之鼎和王翚所画的一个《听泉图》,《听泉图》实际上画的是画家王琰的一个肖像,整个人物肖像是由禹之鼎所画的,而旁边的衬景主要是由王翚所写,他是把这个人物置身在这样一个很雅致的竹林和临泉,体现出像主的文人情怀。
紧接着我们再看另外一个画家,就是顾见龙,当然顾见龙是一个居于晚明到清初时期的画家,他是明清肖像画中非常罕见的,他曾经供奉在宫廷里面,所以是宫廷画家,他是江苏的娄江人,他既是属于典型的江南传派,同时他曾师承曾鳌,曾鳌是福建人,曾鳌跟曾鲸是两兄弟,但实际上曾鳌他没有画传下来,我们从文献记载可知道,他是一个波臣画派重要的代表画家,所以顾见龙他的很多的画法是受到曾鳌的影响,所以他既有受传统的肖像画的影响,同时也受到江南传派,包括象征波臣画派影响的风格。
顾见龙《吴伟业像》 纸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
比如现在看到的一个吴伟业的肖像画,这件作品非常有意思。这件作品是我所看到的具有祭祀性功能的肖像画中少见的署了画家名字的,大家不知道有没有留意到他的名字署在什么地方。我们从画面上基本上看不到他的署名,待会儿你们仔细去看他的名字,是署在这个凳子上的,署在凳子的脚下面,所以说我最早在澳门艺术博物馆看这幅画的时候,当时我是找了老半天才找到署款,因为这件作品非常有名,大家都说是顾见龙所画吴伟业的像,我想证明就是顾见龙所画的,后来找了老半天才找到他的这个款是在这个凳子的右下角,靠近这个地面,旁边还有一方小印,我们从这幅画也可以看出它具有明显的一个波臣画派的画法,同时也具有一种祭祀性功能,像明代早期或者是中期的这样一种职业画家所创作的一些肖像画的这样一种形式。
我们再看它局部,这个是局部所画的吴伟业的的像,包括像吴伟业的这个胡子,包括他的面部表情,其实画得非常的逼真,非常的精细,尤其是他的胡子,我们近距离地去看的时候,画得非常的精细,可以说是达到惟妙惟肖的这么一个地步。
清·顾见龙《汤和(1326—1395)像》 国家博物馆藏
这个是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顾见龙所画的一套名贤的册页,这里面有汤和、刘基等等这样的一些重要的明代大臣的像。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是汤和的像,他是画了一个半身像,但是这个半身像跟我们刚刚所看到的那个吴伟业上半身,尤其是他这个面部,或者是这个胡须等等,这样一种描绘都非常的细致,而且这件作品明显就是受波臣画派的影响,不是像刚才吴伟业那个肖像画那么明显。
弘绪像轴 顾见龙绘 绢本设色 133X66cm 江苏南通博物苑藏
这件作品是收藏在南通博物院的弘绪的一个肖像,我们再看这个局部,这个上面是他的一个很长的题字,然后这个是弘绪的一个局部了,弘绪是明末清初非常有名的一个僧人,当时他的传派有很多,一些画家都是他的传派。
紧接着我们看这个晚清时期,晚清时期主要是以海派画家为代表的肖像画,出现了一个高峰,晚清时期当然海派画他是既擅长画人物,同时也是画花鸟,还有山水,主要是以画鸟见长,肖像画家就是我们所知道的有很多都不是专门的肖像画家,他是以画花鸟或者说是山水而兼擅的。
任伯年《酸寒尉像》 浙江省博物馆藏
比如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件是任伯年他所画的一个酸寒尉的像,画的是吴昌硕的一个肖像,他们都是晚清时期海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还有像钱慧安、像虚谷、任薰、任熊,还有包括像赵之谦、吴昌硕等等,他们都有过画肖像画的这么一个经历。
我们现所看到的这个是任伯年画的一个酸寒尉的像,我们看它的局部,这个就非常写意了,在我们之前所看到的明代早期、中期,包括明末清初的肖像画都是非常写实的,而到了晚清时期的肖像画就非常写意,我们所看到的这个用的是水墨,包括人物的服饰都是几乎没有线条的勾勒,完全没有线条,直接用水墨来进行晕染,只是在人物的面部表情还有面部的轮廓方面,有简单的一些线条,实际上是非常写意的。
虚谷《彭公像》 纸本设色 125.2x63.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比如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是在展厅里面展出的,虚谷画的一个《彭公像》,虚谷他本人是一个花鸟画家,以画金鱼著称,同时也画一些松鼠,他的人物画不是特别多见,其实我们仔细看这个人物画,这个人物的头部其实特别像晚清时期的很多炭画像,包括像齐白石早年所画的胡沁园的肖像,其实跟他这个面部表情,二者都是相通的。
在晚清时期的这种炭像性质的肖像画其实是非常流行,主要原因就在于当时社会的需求、实用性非常强,因为像虚谷、像吴昌硕、像任伯年等等,他们海上画派都是以卖画为生的,所以这些画家他们往往都是要受社会需求的影响,一般有人订货,订肖像画他们可能就会专门订肖像画,有人定订花鸟可能专门画花鸟,所以说他们很多留下来的画,都是受当时的艺术赞助人的这么一个需求影响,因此我们所看到彭公的像,其实也是当时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的产物,刚才我们是讲了明清肖像画的这么一个演变的过程。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