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3818期】朱万章:明清肖像画的特点及摹写与作伪

2018-03-11 08:43:22 樊玮

  主讲人介绍:

  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齐白石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明清以来书画鉴藏与研究、美术评论等,著有《书画鉴考与美术史研究》、《销夏与清玩:以书画鉴藏史为中心》、《书画鉴真与辨伪》、《画林新语》、《画里晴川》等论著二十余种,近年研究领域开始涉及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美术评论。同时兼擅绘画,以画葫芦著称,出版有《一葫一世界:朱万章画集》、《学艺:朱万章和他的艺术世界》等。

朱万章

  导语:

  明清时代,肖像画的发展出现了多元化和专业化的倾向。文人画家大多不屑此道或无暇顾及,因而绝大多数专业化的肖像画,大多是由民间画工来完成的,其实用性远远大于艺术性。他们的写实技巧通过像主的“形似”而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明人肖像画侧重写实,是“影像”式的绘画风格;清代肖像画则侧重写意,是文人宴赏自娱式的绘画风格。明清时期不断演进的肖像画创作,是这一时期世俗性绘画与文人画此消彼长的结果。本讲座即是以此为原点,探究其嬗变的历程。

  主题:明清肖像画的演变与发展

  第三部分:明清肖像画的特点及摹写与作伪

  我们看一下明清肖像画他们在创作过程的这么一个特点,当然明清肖像画除了在明末清初有大量的像曾鲸、像顾见龙、像禹之鼎他们这类肖像画家外,大部分的肖像画其实是在一种陈陈相因,还有在被古人对前人的一个传移模写,所以说出现了大量的程式化的现象。

  比如说我们现在就是以诸葛亮的一个肖像为例,因为从晋朝时期开始,就有大量的人画他的像,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文献记载非常清晰的画过诸葛亮肖像画的人是阎立本,但是很遗憾的是阎立本画的诸葛亮的肖像画原件没有承下来,但是后来的石刻像,后来的很多书里面的那些白描像,包括明朝时期的绣像,其实很多它最早的摹本是来自于阎立本。

 

明人绘《诸葛亮像》(南薰殿本) 绢本设色 192×95.6厘米 国家博物馆藏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件作品,是中国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曾经在南薰殿本的一个诸葛亮像,当然这件作品本身是彩色的,我找图的时候没有找到彩图,找了黑白的,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件作品就是现代我们所知道的诸葛亮形象中比较标准的一个,最早的摹本据说是来自于阎立本。

 

诸葛亮像 清殿藏本

  这个就是清殿藏本的另外一件诸葛亮的像,我们可以看这实际上是画了一个头部像,我们待会儿再回过头去看上一件的作品,他的头部包括他戴的纶巾,他的胡须和面部,甚至他的这个人物的朝向,都是非常的接近,我们看人物的面部表情还是有细微的不同,我们再看刚才所看到的两张像,实际上都是职业画家所画的诸葛亮的像。

 

明·张风《诸葛亮像》 纸本墨笔 228.4×5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在我们所看到这个是明代后期张风所画的,张风应该说是一个非职业画家,是一个文人画家了,这个是台北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一件诸葛亮的像,他所画的头部的纶巾和他的人物的面部的这种形状,跟刚才我们看到南薰殿诸葛亮像的那个本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这说明张风曾经也看到过一个母本,但是他把诸葛亮像的形象已经画得非常的生动有趣了,他是把诸葛亮画在坐在这么一个木椅子上,然后旁边有一个羽扇,然后很悠闲自在的,坐在那里打座,所以这个是张风所画的一个诸葛亮的像。

 

明•朱有燉《孔明读书图》 绢本设色 134×54.4厘米 首都博物馆藏

  我们再看,这个是明朝的另外一个画家朱有燉所画的一个《孔明读书图》,这上面有一个别人题写诸葛亮的一个前后《出师表》题跋,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是诸葛亮,他头部的这么一个纶巾,包括他的胡须,还有他的面部,跟刚才的南薰殿本又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不同的是什么呢?脖子以下大部分都是不同的,包括他的人物的衣纹,包括多了一个衬景,桌子,然后诸葛亮在那儿读书,整个这个神态,这种构思是很大的一个不同。这个是在首都博物馆所收藏的。

 

清·无名氏《孔明读书图》 纸本设色 47x45厘米 江苏昆仑堂美术馆藏

  在江苏的昆仑堂美术馆也有一件清朝人所画的诸葛亮的《孔明读书图》,我们看这个《孔明读书图》跟刚才明朝人朱有燉的诸葛亮读书图又有很大的不同,一个就是他的这个人物的朝向是有所不一样,但是他的纶巾几乎一直都是一样的,但是整个脸形不一样,这个脸形显然显得有点长脸,刚才我们看到的南薰殿的两个版本,都是脸是方脸比较圆脸,所以这个是比较长脸,当然后边还有一个屏风做一个衬景,然后诸葛亮是右手斜靠在桌子上看书,跟刚才我们看到左手斜靠在桌子上看书的形态不一样,这里有一把羽扇,然后这里有一些古籍和一些书在做一个衬景。

 

从右至左:禹之鼎、俞明、适云

  紧接着我们再看一下这三件画,其中有一件目前正在故宫博物院展出,大家知道前一阵《千里江山图》很是火爆,然后跟《千里江山图》一起的是赵孟頫的一个展览,里面有一件赵孟頫的书法手卷,前面有一个引首,引首有一小段是由裱上去了一个禹之鼎所画的一个赵孟頫的像,但是赵孟頫的这个像是一个摹本,它真正的原始的版本是在赵孟頫时代的一个画家所画的,但是这个原始的版本现在已经见不着了,但是我们从赵孟頫他自己的一个自题的内容所知道,他最早的版本是赵孟頫同时代的画家所画的,你看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这件作品,右手边的这件作品,这个是禹之鼎所临摹的一个赵孟頫的一个肖像,当然它的最原始的蓝本是赵孟頫同时人画的。

  然后第二件是清末民初的一个画家俞明,当然也是一个人物画家,特别擅长画侍女,这个是俞明所临摹的,但是他所临摹的这个版本到底临摹的是禹之鼎的版本,还是临摹的最原始的元朝人的版本,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他一定是见过最早的一个,见过这个摹本的,你看他的这个人物的,包括他的服饰,人物戴的这种帽子,还有人物的面部表情,还有胡须都跟这个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显而易见的不同,包括人物的这种服饰的颜色,或者你说对比禹之鼎的服饰,他的颜色是青色的,就是用花青来画的,然后这里是用了很重的浓墨画的这种服饰,包括他的帽子,当然整个脸的面部表情有很大的不同。

  这一件是晚清时期一个职业画家叫适云,当然我还没有考证出来,这个画家他的具体的名字是什么,但是从上面的一个题跋包括后面的一个题跋可以看得出来,这个适云也是晚清民国时期,他是和俞明差不多同时的一个画家,这两件作品也是装裱在赵孟頫一个书法的册页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适云的这件作品和禹之鼎的这件作品,它的相似度非常之大,完全是对他的一个传移模写,这个人物是在一个原形的图案中的这么一个造型,都和禹之鼎非常的接近,至少他是看过禹之鼎的,甚至还追溯到他看过最早的一个版本的,他们这三者之间有很大的一个传承性和相似度。

  从这三件肖像画我们可以看出,在晚清时期,肖像画更多的时候虽然是传移模写,而且陈陈相因,它之间已经很明显的缺少一种创造性,这是它的一个典型的特点。这和明末清初肖像画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不同。我们把这两件作品做了一个比较,这个是适云所画的,这个是禹之鼎所画的,大家可以仔细来看看,他们之间的这种传承性非常明显。

 

赵孟頫像 叶衍兰绘

  晚清时期叶衍兰,就是清代学者,他们所画的一个像中,这里面也有一件他所画的一个赵孟頫的像,但是他的赵孟頫的像是全身像,当然这件作品的原件目前是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我们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职业肖像画,我统计它有可能全世界收藏中国职业肖像画中最多的,大概有几千甚至上万件肖像画,有很多是有名有姓的,也有很多是无名无姓的,像这件作品是一本册页中的其中一开,是由叶恭绰的后人捐赠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当时的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是叶衍兰,所以后来很多他的作品是由叶衍兰临摹的,所以它的原件现在都收藏在我们的书画库。

  当然我们从这件作品可以看得出来,叶衍兰当时临摹的这个赵孟頫的像,实际上那个就是他的摹本,可能也是来自于赵孟頫同时代的人所画的赵孟頫的像,跟禹之鼎的这个上面的头部的像也有很大的一个相似之处,当然下面的这个服饰,他是做了一个自己的发挥,他加了一个服饰,但是我们从他的颈部以上的部分,还是和禹之鼎的部分有很大的一个相近之处。

  紧接着我们再看一下清代肖像画它的一个摹写,还有包括他的一个作伪,包括像它的一个鉴定的问题,关于清代肖像画,尤其是到了晚清时期,肖像画大量的发展,然后出现了很多伪作,包括我们怎么样鉴定,记得徐邦达就专门写过一个文章,专门就谈到这个现象,实际上在我们很多的大的博物馆里面,都收藏有大量的这类肖像画,其实有很多都是摹本,而且这个摹本这种肖像画是在临摹了这些画家,他是在当时是非常不讲究的,他们临摹的时候,连原作者的一些名字和他的印章全部都临摹下来,说这样一临摹下来的时候,如果他的原件一起失群的时候,这样的话很容易让人知道,就是本身是一件假的作品,本来不是一件真的作品,但是如果它和原件失群的时候,到了后来大家有可能是以假充真了。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在收藏上,或者是在很多博物馆可以看到同一个画家署名,他的名款和他的印都是一样的,但是画的同一个肖像画,包括他的服饰什么都是一样的,双胞胎的现象,所以有时候他是亦真亦假,甚至有的时候全都是假,但是这个绝不可能全都是真,这个事大家要特别注意到了,最低限度是亦真亦假,也有可能全都是假。

 

杨憩亭为赵之谦画像 纵81厘米 横52厘米 西泠印社藏

  所以我们现在以赵之谦的肖像画为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关于清时期肖像画的这么一个摹写和作伪的问题,我们先看看赵之谦最早的肖像画的一个母本,它的第一件,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画他的第一件的肖像画,那个作者是谁,我们现在考证出,最早画赵之谦肖像画的是他的一个朋友叫做杨憩亭,同治七年当时赵之谦是42岁,42岁他所画的一个肖像画。

  但是这件作品当时是原件,后来是给了一个日本人收藏,但是很遗憾的是,这个日本人把这件作品带回日本以后,在1945年的时候,大家知道1945年的时候,日本本土受到美国炮火的攻击,所以当时很不幸的是,这个收藏家的家里面,刚好就被美国的一个炮弹所击中,然后就有一大批的赵之谦,还有吴昌硕的一些画就毁于一旦,其中就包括了这一件赵之谦的肖像画。

  但是觉得同时幸运的是,这件作品当时原件在回到日本之前,当时西泠印社把这件作品摹刻在一个碑上,这个碑现在在西泠印社,在孤山上面,大家去西湖游玩的话还能够看到,它那个碑一个是赵之谦的像,旁边另外有一个碑画的是吴昌硕的《饥看天图》,两件作品合在一起的,所以说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赵之谦最早的肖像,他只能是以西泠印社所收藏的这件作品为摹本了,这个是在西泠印社所收藏的赵之谦的一个肖像画,这个是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一个摹本。

 

题襟馆重摹件 石高73厘米 宽32厘米

  后来杭州的一个书画题襟馆他们又在这个摹本的基础上,又重新临摹了一件,这个是石头,高73厘米宽32厘米,当然就是无论是它的临摹本,还是它最早的版本,大家可以看出它的旁边的一个题字,包括它的人物的肖像,还是非常接近的。

 

西川宁先生摹本

  紧接着,由这件作品而衍生出大量的跟赵之谦有关的这样一个摹本了,我们先看一下这件摹本,这件摹本当时是由日本的一个书法家,也是一个书画家叫西川宁的一个摹本,这个西川宁我们大家可以了解一下他的情况,他是出生在东京的一个书法家,同时是一个书法汉学家,书法理论家,他是西川春洞的第三子,他60年代的时候以《西域出土晋代墨迹的书法史研究》获得文学博士,是一个典型的中国通。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很多的画册上的赵之谦的画像,其实都是来自于西川宁的摹本,大家知道这个西川宁的摹本实际上他最早是来自于杨憩亭最早的一个绘本。

 

画像摹本 赵之谦《观自得斋印集》

  然后紧接着我们看到这个是赵之谦的一个印谱,赵之谦的印谱里面也有一件线描的赵之谦的像,它原始的版本也是来自于杨憩亭的绘本。这件作品是由谁来钩描的呢,这件是由当时的西泠八家之一的叶铭,叶铭他又叫叶为铭,是晚清时期重要的一个印学家,是西泠印社的创始人之一,他曾经有《七十回忆录》、《徽州访碑录》、《叶舟笔记》8册、《广印人传》16卷、《再续印人小传》、《二金蝶堂印谱》、《补遗广印人传》、《金石家传略》、《歙县金石志》、《说文目》《逸园印辑》、《遁庵遗迹》、《松石庐印汇》等传世,是最重要的一个印学家,所以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个是《观自得斋印谱》上面的赵之谦的像,这是来自于叶铭的一个摹绘,是他临摹的一个版本。由刚才很多的一个临摹的版本,然后衍生出了很多的仿品,或者说是赝品。

 

吴待秋画赵之谦肖像画

       这个是吴待秋所画的一个肖像画,当然吴待秋是比赵之谦稍微晚一点的另外一个金石书画家,他和赵之谦可以说是齐名,被称为是三吴一冯,吴待秋的这件作品是画于是公元1918年,当然这件作品时赵之谦已经去世多年,所以他实际上是通过回忆来摹写的,当然这件作品现在是收藏在浙江省博物馆,是一件吴待秋的真迹,这个是赵之谦的另外一种形象,行走中,然后右手拿出一本书的这么一个形象,后来在各大拍卖行又出现了这件作品的衍生品。

  清代以来肖像画在母本之外,往往就是多摹本,甚至衍生出很多仿品、赝品,而且摹本的功能在于传播与留存,而仿品赝品多为牟利,所以这个是大家要特别注意到,比如说我们刚才所看到的禹之鼎,还有像俞明他们所临摹的就是赵孟頫的一个肖像,其实他更多的是为了传播,为了保存,为了收藏,但是后来的一些摹本衍生到一种牟利,比如说出现了一个仿品赝品,刚才我们所看到赵之谦大量的肖像画,其实肖像画都是近几年来才开始出现,有的是到晚清民国时期开始出现了赝品。

  所以说从赵之谦肖像画的一个摹本仿品和赝品可以看出,在肖像画鼎盛的晚清时期辨伪或鉴真是研究肖像画的重要的一环,所以说对于晚清时期的肖像画,我们最重要的一点是什么呢?区分它的母本是非常重要的,当你了解它这个母本之后,思路就非常清晰,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还要提到一点的是叶恭绰就曾经讲到过晚清时期的肖像画,它最重要的几个来源是哪几个呢?一个是家传的,一个是神像或者说是行乐图,这个是晚清时期肖像画的重要的来源。还有一个是来自于很多书画家乃至文人他们的一些诗文集,诗文集它前面往往都会附刊一个他的小像,在他的小像的基础上再进行加工,再进行创造成其为他的一个肖像画,这个是最重要的来源。

  当然他还忘了另外一个来源,就是对景写生,因为晚清时期的肖像画还有一个重要来源就是对景写生,就像杨憩亭所画的赵之谦的一些肖像画,就是据赵之谦的文集里面记载,他们两个人相会在杭州的一个旅店里面,然后他们两个人一见如故,然后杨憩亭说,那不如我来给你画一幅像吧,然后后来赵之谦就坐在他前面,然后画了一幅像,所以这个是肖像画另外一个重要的途径。

  一个是来自于家传神像或者是行乐图,一个是来自于诗文集或遗集的附刊或说是流传的一个摄影,另外一点就是来自于对景写生,这是晚清时期肖像画的一个重要的来源。

  当然在明清时期的肖像画中,还出现一个书画鉴定家徐邦达所指出的非常严重的一些个现象,就是一些肖像画往往被人改换头面,或者由无名的画家或者加上一个补景改为一个有名的,或者说是画中人本来是没有什么名,因为很多明清时期的很多肖像画并没有注明画中人是谁,有时候即使注明了画中人是谁,但是这个画中人可能不太有名,不太有名的话,这幅画它可能市场价值就不是特别大,然后他有时候就会把这个画中人,把这个小名家的或者说名不见经传的一个人改成一个大名人的。

  但是大名人他往往是有自己真实的肖像存在的,或者说有其他人的一个肖像存在,这样的话,你会发现某些大名人的两幅肖像画放在一起,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就是两个样子,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要特别小心,极有可能另外一幅画是被人改换头面的。

  所以说徐邦达就专门写过文章来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改款,改款在明清时期的肖像画中就是非常的盛行,这反映出当时的书画作伪的这么一个现象,这个是我们在书画鉴定中,谈到明清肖像画中要特别注意到的。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