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真伪①|曾宓:我替作伪的画家可惜
2018-03-15 01:36:12 未知
编者按 真与伪之间的灰度|真与伪,在一般概念中应该如同黑与白般界限分明;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当我们用不同维度去看待艺术品的真伪,却存在诸多复杂的灰度。就像徐小虎曾经讲过一句话——“任何的作品都是‘真迹’”,伪作也是作假者的“真迹”,因为伪作也有自己的时空和故事。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维度,对于伪作也有不同的态度。
今年1月,在公安部指挥部署下,贵州遵义警方破获的制贩假冒名家书画案,又一次牵动人们关于艺术品真伪的神经。短时间制假的作品,能卖出千亿元高价,很多人是不解的、愕然的。当书画艺术与蓬勃发展的市场接轨,当作伪成为低风险的高暴利,当作品的价值取决于大师落款如同名牌般的附加属性……
真与伪关乎的不仅是学术上艺术史的书写,更是现实中艺术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我们见到的是人心的考验与利益的博弈。
美术报:作为艺术家,您如何看待现在艺术市场的伪作现象?
曾宓(书画家):随着科技的发展,作伪的手法很多样,对艺术的冲击是很大的。前段时间,有人委托我来看一张仿造我的画,我一开始都以为是真的,可见伪作的水平相当不错。
对艺术史来说,文艺本来是高雅纯洁的,虚假的东西当然是对艺术的伤害。我是1957年考取的美院,1962年毕业的,那时候潘天寿、吴茀之、周昌谷这些老先生都健在,班上才两个学生,童中焘和我。我们在画的时候,老师都在旁边指导,而且还坐下来示范画。如今的美院扩招了,学纯艺术的人很多,还有没有这样的教学条件?中国现在经济很发达,科技也在进步,但是现在一部分画家却向“钱”看,自己画的画、写的字不能很快有市场,竟然走上冒充的路。
有一些画得很好的画家,天分也不错,他却“高仿”,水平不比我差,我很佩服这些人,更替他可惜。为什么可惜啊?有这么好的本事,为什么自己不画不写?要去模仿人家,多可惜。但是他模仿的如果混得过,就有收入。他自己的画,画得再好,价格也卖不过模仿我的作品,所以是把钱看得太重。
美术报:如何去改变这种现象呢?
曾宓:最近有人告诉我个好消息,有关部门在做“艺术打假”,不打假是不行的。如果这个现象不阻止,对艺术的影响不可想像。但是要想纠正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解决这个问题,管理者要懂得书画艺术行业的特殊规律。
美术的标准是相对抽象的,幸好中国的传统艺术博大精深,一直都有人在坚持、探索,让传统文化充实发展,走在正道上。中国古代的大书家,每一个人都是大学问家。人的气度在书法里面最容易表现出来,一个人气质很好,不管是简单的字、繁复的字,都能安排得很舒服,看上去很美。
要把中国书画艺术真正搞好,需要把最有传统修养的好老师集中起来,像师父带徒弟那样,亲力亲为带出好画家,不能“炒大锅饭”。我在美术界已经60多年了,时常思考,到底画画是怎么回事。我总结了几句话,文艺之道,无功不成,无德不昌。
(责任编辑:梁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