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当代青瓷艺术收藏:千峰翠色尽芳华
2018-03-19 10:10:54 未知
五代 秘色瓷莲花碗 1956年维修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时从塔内出土 现藏苏州博物馆
更新的视野、更好的科技、更多的材料、更大的市场、更多元的追求,当我们续接传统,展望未来,那“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在当代将绽放出怎样的芳华?当我们品茶、焚香、欣赏时,青瓷艺术又将在当下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藏家、爱好者又该如何选择心仪的青瓷作品?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唐代诗人陆龟蒙一首赞誉秘色青瓷的诗句,将青釉的青翠灵动、清雅纯洁缓缓铺陈开来,仿佛一幅东方气质的山水画卷。青瓷以瓷质细腻、线条流畅、造型端庄、色泽纯洁著称于世。上至宫廷贵族,下至田间百姓,极大的包容性,使青瓷在承载着文化的同时,千百年来延续着自身的美学基因。
中国的瓷器烧造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原始青瓷,历经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到东汉有了重大突破。三国两晋南北朝后,南方和北方所烧青瓷开始各具特色。晚唐五代之际,越窑“秘色”青瓷“如冰似玉”的美学效果,成为青瓷中的上乘之作。宋代的美学追求,开青瓷历史高峰,至元代龙泉窑出现了“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来往如织”的繁荣景象。经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输的青瓷,也将东方特有的审美情趣与伟大的制作工艺传向大洋另一方的世界……
然而至近代,世代相传的青瓷制作传统曾一度中断了上百年,但历史留给后人们的传承线索清晰可循:依山麓而建的龙窑、流转百年的古老水车、俯拾即是的古瓷片,以及山水一色的自然景观,都成为后人延续传统、生发灵感的源泉。更新的视野、更好的科技、更多的材料、更大的市场、更多元的追求,当我们续接传统,展望未来,那“青如玉,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之花”在当代将绽放怎样的芳华?当我们品茶、焚香、欣赏时,当代青瓷艺术又将在当下生活中扮演怎样的角色?藏家、爱好者又该如何选择心仪的青瓷作品? (周懿)
北宋 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创作者对青瓷价格构成有很大影响
■卢伟孙(浙江工艺美术大师)
青瓷作品的价格由很多因素构成,制作者是一种要素,要了解制作者对整个行业、对这项艺术做了多少贡献;另外,看起来一个杯子很简单,但是实际上有很多奥妙,比例到不到位,釉色好不好,细看有很多区别。
符合现代审美的青瓷作品,不一定要像传统审美那样讲究对称、完美、圆润,很多都是表达一种山水、自然的空间,需要偏向于雕塑的、异型的造型。这种异型其实不容易塑造,拉一个圆罐很容易,但是把圆罐变成另一种形状就复杂很多。需要研究泥料的特性,借助于雕塑语言,融入自己的情感,形成独立的形式语言。在烧制过程中,釉在高温中的流动也是一种自然的美感,产生富有生命感的层次。中国历史上确实留下了太多经典的作品,但是作为艺术家,我们不能一直重复过去、重复别人、重复自己。
对于传统与现代的器型,我一直穿插着做,在创新的过程中也要到传统中寻找感觉。现在做的作品基本是与自己的生活、成长经历有关的题材,把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融入到瓷器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感悟。我的作品都是自己完成的,揉泥、拉坯已经成为每天的生活习惯。这些步骤自己做的好处就是在不断调整、尝试中对比例、造型更加敏感,这是找人代工者无法亲身体验和了解的。
艺术创作需要创新,但是找新的语言不是一下就能成功的,创作最大的难度是在思维上。在工艺上,每一次做新的作品,材料、烧制方法的改变都会带来新的挑战,青瓷的泥料在制作大件的时候,容易开裂;另外坯体越大,膨胀系数越大,最容易开裂。所以,看起来简单的一个器型,有时候要经过好几个月反复制作,才能完成一件。
现在年轻的陶瓷创作者,对比我们当时,受教育程度更高,也有很好的基本功底,但是不敢推陈出新,因为他们要考虑生活,就会倾向于市场。可是市场的选择有时候与艺术家的追求不同。妥协还是坚持?我想艺术家还是应该尽可能地坚持自我的艺术追求,表达自己的内心。看到青釉青翠灵动的美,看到青釉幽深纯净的美,只要找到自己追求的一个方面,就应该坚持下去。
现在加入青瓷创作的队伍越来越强大,陶瓷学校每年有许多学生毕业,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在当今的大环境下传统手工艺很受推崇,只要有自己的好手艺,就可以得到承认。现在各方也在积极打造青瓷小镇,但是具备整体产业链和旅游属性的青瓷小镇不是短时间可以打造完成的,这不仅仅是硬件的打造,还需要历史的沉淀、优秀艺术家的聚集等等因素。
回想2008年到2013年,从市场角度来说是过去当代龙泉青瓷最红火的时间段。近期来说纯艺术方面的青瓷作品有一些回落,但是生活用瓷还是长足发展的。几百上千元的生活用瓷发展不错。现在大众都在改变生活状态,喝茶、品香都与青瓷有密切关系。作品的价格由很多原因构成,制作者是一种要素,要了解制作者对整个行业、对这项艺术做了多少贡献;另外,看起来一个杯子很简单,但是里面实际上有很多奥妙,比例到不到位,釉色好不好,细看有很多区别。所以藏家、购买者要多看、多了解,感受到青瓷的美。
唐代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现藏法门寺博物馆
对当代青瓷的收藏要有信心
■胡小军(浙江大学教授)
要对优秀的、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有信心。优秀的艺术家不仅是引领青瓷的发展,也将引领整个陶瓷行业的蓬勃发展。
中国古代瓷器最大的门类就是青瓷系。我们今天科学的认知,三氧化二铁等物质在特殊的窑温等环境作用下,会产生泛青、泛黄、泛黑、泛褐的颜色。中国古代瓷器的发明是从东汉开始,到了唐五代时期青瓷开始代表了当时最好的生产力。1987年,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寺地宫出土了秘色瓷,揭开了历史上对于“秘色瓷”的谜题。这批秘色瓷是皇室供奉的器具,是当时瓷器制造的最高品质,秘色就是泛绿泛青的颜色。唐以后,随着窑口的发展,从越窑到龙泉窑到北方的耀州窑,包括宋徽宗时期的汝窑等窑口把此类瓷器推到最高峰。
龙泉窑受南宋官窑的影响,也有自身特点。明初是龙泉窑发展的重要时期,风格与特点代表了当时的生产力结构。是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品质生活、文化生活、艺术生活、休闲生活选择了龙泉窑。这时的龙泉窑也是一个优秀的外贸产品,推动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龙泉在瓯江的上游,通过宁波、温州、泉州等地开启了瓷器大规模向外海输出的篇章,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
青瓷作品历来受到关注和喜爱,收藏古代作品,对研究历史很有必要,但我认为一个真正好的藏家,应该多考虑当代的作品,研究古代是为了当代和未来服务。如果藏家只考虑古代,不考虑当代和未来,他只是一个投机的票友,没有文化发展的使命,很难成为一个有高贵品位的、对社会有促进并引领发展的藏家。对于当代的青瓷的收藏,要对艺术家有长期的观察和了解,要对优秀的、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有信心。优秀的艺术家不仅是引领青瓷的发展,也将引领整个陶瓷行业的蓬勃发展,他们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
元代 龙泉窑青釉刻花缠枝牡丹纹瓷瓶
1987年杭州朝晖路元代窖藏出土,现藏杭州博物馆
青瓷价格高峰还没有到来
■戴雨享(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相对于前几年青瓷消费市场的火热,现在有一些回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好事,是市场理性的表现。
优秀的藏家可以发现最好的作品,我的建议就是,藏家要多看,特别是多看好的作品,才知道什么是最优秀的。青瓷的市场很大,各种类型的作品都有。一个壶,造型的好坏,有美学的道理蕴含其中。比如汝窑,也属于青瓷系列,为什么在陶瓷史中有很高的地位,因为汝窑有几个造型在陶瓷史中非常经典,经典就是一个时代中最好的、最完美的、最具有审美意义和内涵的。它的线条、比例、尺度、色彩等都是刚刚恰到好处,多一分不行,少一寸不行,这样的艺术就达到了最高峰。再比如秘色瓷,是越窑里烧得最好的。一般来看越窑颜色偏黄,薄釉,重点在于刻花和造型精致的钮。为什么秘色瓷地位那么高?我们看法门寺出土的这批秘色瓷,釉层厚、颜色偏青,非常润泽,看碗里好像盛着一汪水,有一种视觉美,能触动人心,在当时能烧出这种颜色属于极品,由于难度很高,所以有神秘感。
我觉得当代的技术去烧制这样的“秘色瓷”已经没有难度,比如龙泉窑的釉色、造型,包括圈足都能做得非常棒。所以我觉得现在的瓷器烧造,工艺和技术都达到历史的高峰,当然还会更好。当代青瓷艺术的标准多元了,但是创新的器型,审美也是有高低的,不是说创新的都好。收藏家都希望收藏具有艺术性的作品,要挑选同时代最优秀的东西,就要提升自己的眼光和品位,不断提升自己的判断力,这就是我们说的修养很重要,包括对美的感受、对艺术史的认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相对于前几年青瓷消费市场的火热,现在有一些回落,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好事,是市场理性的表现。我认为青瓷艺术的市场价格高峰还没有到来,我们可以有更多期待。 (本专题内容根据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