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大盘的识真与鉴伪
2018-03-21 00:05:52 未知
大盘是元青花瓷中较具特色的重要品类之一,精美的完整器不过百件,主要被珍藏于国内及土耳其、伊朗、日本、英国、美国、法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世界各地博物馆中。这些大盘应是当时为发展海外贸易,迎合中东、西亚地区人们的生活文化习俗而专门制作的。它们造型雄浑,纹饰繁密,内涵丰富,价值不菲,因此赝品也充斥市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物仿制手段越来越高,鉴定也越来越难,那么,在没有借助科学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对元青花大盘进行识真与鉴伪呢?
▌从造型入手
元青花缠枝花卉纹菱花口大盘,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元青花大盘在造型上特点鲜明,胎体厚重,显得饱满、硕大,具有雄浑的气势。其口径均在40厘米以上,以45厘米左右的尺寸最为常见,最大口径近50厘米。口沿都为折沿板式,分菱花口与圆口两种。
元青花云肩凤纹大盘,现藏于伊朗国家博物馆
元青花莲池游鱼纹大盘,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
菱花口数量更多些,口沿波折有度,富于变化之美,风格与14世纪中东国家和地区人们使用的金、银、铜等金属器皿有相似之处。受当时瓷器成型工艺与烧造技术的历史局限,元青花大盘的造型并非十分规整,而是略有变形,有的器口不是很圆,有的腹身也有些歪斜。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元青花大盘的赝品,貌似可鱼目混珠,但整体造型中规中矩,缺乏真品敦厚朴拙之美;口沿、圈足等转折处线条生硬死板,没有真品流畅自然的神韵。
▌从胎体入手
元青花大盘的瓷胎系采用瓷石加高岭土二元配方制作而成,胎质坚实,胎色较白,略微泛灰。因受当时瓷器胎料制备与制作工艺技术条件的时代局限,露胎的底部经常可见孔隙、黄褐色斑点、窑裂等现象,而圈足的胎釉结合处及器身缺釉处周边也往往呈现出火石红色。
元青花大盘底部的窑裂
目前在市场上所见的元青花大盘仿制品也有火石红等现象,但不够自然,人工作伪痕迹明显。另外,真品元青花大盘看上去很重,而当用双手捧起时却没有沉甸甸的感觉。仿制品则手感较重,当用双手捧起时感觉死沉死沉的。
▌从釉面入手
元青花大盘的釉面白中闪青,质感肥润灵动。因受当时釉料制备与工艺技术水平的局限,釉面会带有砂粒、漏釉、鬃眼及黑斑等瑕疵与缺陷。
元青花大盘釉面上的鬃眼
盘是古代重要的餐具,元青花大盘也不例外,其主要功用是作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餐具器皿,经过长期使用难免会留有各种痕迹,常见的有磕崩、磨擦丝纹及划伤,有的盘底为刀具在其上切割食物时而留下的硬伤,口沿磕缺或剥釉。
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元青花仿制品,釉面质感不如真品通透润泽,且色调往往白中泛绿,制作上去的各种伤痕与划纹更是显得十分的生硬。
▌从青花釉料入手
元青花大盘使用的是进口钴料绘制而成,因钴料中含铁量较高,故青花呈色浓艳,层次分明,有浓、淡、深、浅的色阶变化,并带有黑色结晶斑。
元青花大盘的花纹图案绘工娴熟,技法独特,画面精美,气韵生动,为后世所难以启及。目前在市场上所见到的赝品则多以化学料绘制,青花呈色混沌,色调漂浮,缺乏浓淡变化、层次分明的立体感。由于仿制品者要照着图录刻意摹画,故大多运笔呆滞,缺乏气韵连贯之势。一般来讲,画工精妙的元青花可能为真品,而画技拙劣者则一定为赝品。
▌从纹饰入手
元青花大盘的图案布局颇具特色,一般由多个层次的装饰带构成,少则三层,多则四、五层。层次虽多,但繁而不乱,布局满密而清晰。一般自口沿至盘心用弦纹依次划分:口沿和内壁各饰一圈辅助纹饰,盘心绘主题图案。口沿沿面上的辅助图案有海水纹、菱格锦纹及缠枝栀子花纹等。内壁辅纹则多为缠枝牡丹纹、缠枝莲纹,个别为凤穿菊纹或如意开光海水纹。盘心主题内容丰富,常见有莲池纹、凤纹、云龙纹、鸳鸯纹、孔雀纹、麒麟纹、鱼藻纹、庭院景物纹、竹石瓜果纹、芭蕉纹、杂宝纹等。题材主要取自于中国本土的传统纹样,同时还融进了多民族的文化因素,形象再现了当时中外艺术互鉴互融的历史。
盘心主题图案的构图布局比较灵活,既有同心圆式,也有云肩开光式,纹饰繁复,环环相扣,与整体构图疏密结合,彼此呼应,颇具波斯细密画的装饰风格。除了白地蓝花与蓝地白花外,还有结合了胎上模印与刻划装饰的,也极具装饰效果。
相对来讲,这种结合了胎上模印与刻划装饰的元青花在当时制作工艺难度较大,故产量较少,但对于当下的仿制者来说则没有什么难度,故鉴定上还是从青花料、图案构图、画工技法等方面进行识真与鉴伪。
(责任编辑:段维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