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率先建设“博物馆之城”
2018-03-24 02:32:59 未知
继去年12月底,佛山市委书记鲁毅主持“佛山市建设‘博物馆之城’重点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博物馆之城”项目的工作任务之后,今年3月底,南海区计划公布《佛山市南海区关于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计划到2022年,正式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含纪念馆)数量增加至35家,美术馆、艺术馆总数提高到40家,实现每1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每10万人拥有1家美术馆或艺术馆。
继去年12月底,佛山市委书记鲁毅主持“佛山市建设‘博物馆之城’重点工作推进会”,明确了“博物馆之城”项目的工作任务之后,今年3月底,南海区计划公布《佛山市南海区关于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计划到2022年,正式登记注册的博物馆(含纪念馆)数量增加至35家,美术馆、艺术馆总数提高到40家,实现每10万人拥有1家博物馆,每10万人拥有1家美术馆或艺术馆。
值得一提的是,《意见》中提到,南海区计划推进包括新建康园、佛山纺织工业博物馆在内的七大系列共41项“博物馆之城”重点建设项目,并通过“新建一批”、“提升一批”、“完善一批”的方式有序推进“博物馆之城”建设工作。
笔者获悉,位于南海丹灶的康有为博物馆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调试;而备受瞩目的广东大观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从1月中旬试运营至今(春节期间闭馆)已有6万人次进馆参观。南海的博物馆相继开张,是其领先建设“博物馆之城”的鲜活例子。
博物馆+产业 打造产业文化博物馆群
《意见》中提到,南海“博物之城”建设将立足地域特色,发展历史综合系列、名人故居及革命文化系列、南海产业系列、社区生态系列、非遗民俗系列、特色收藏系列、岭南艺术系列等七大系列作为有力支撑的场馆体系。其中,南海产业系列在《意见》中占据较大篇幅,在“博物馆之城”建设中,南海将整合制造业及民营经济强区优势,打造产业文化博物馆群。如鼓励、引导制造业隐形冠军、传统行业龙头企业及新兴产业骨干企业设立各具特色、内涵丰富的企业展示馆、行业博物馆。
同时,通过加快推动南海高新区青少宫航天科技体验中心、中国(广东)机器人集成创新中心展厅、军民融合成果应用展示中心、广工大研究院展馆建设,以及推进燕京啤酒馆提升改造等,提升工业制造品的创意内涵和文化附加值,推动产业文化博物馆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促进产城人文深度融合。
据悉,目前全国非国有博物馆中,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博物馆各1家,国家三级博物馆9家。针对各类非国有博物、尤其是行业及企业博物馆发展壮大,南海出台《佛山市南海区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扶持办法》,重点扶持能够填补南海博物馆门类空白、体现行业特色或区域特点、反映民族(民俗)文化,具备被评定为国家一级、国家二级、国家三级博物馆的潜力,能够打造成南海区境内非国有博物馆龙头标杆的非国有博物馆。其中,对于符合扶持条件的非国有博物馆,经申报评审后,对博物馆的藏品管理、陈列展览、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管理运营工作进行补贴,扶持标准为每年至少500万元。
突围旅游文创 未来实现以馆养馆
单纯依靠扶持资金来维持博物馆的运营是不长久的,而九江双蒸博物馆在“以馆养馆”上算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自开馆之初,九江双蒸博物馆就以经营性思维进行馆区运作,从开馆第一年起就通过开发新产品创造营收,实现盈亏平衡。
该博物馆以产业+文化互动模式,建立既能推动产业转型,又能促进文化发展,引领生活文化的特色文化品牌。同时借力地方特色文化、政府政策,自我塑造,充实文化底蕴。实现产业资源向品牌资源过渡,自身资源优化,横向资源整合。在实际运营中,博物馆取得了较好的销售业绩和研究成果,通过宣传不断提升九江酒厂的品牌影响力,使双蒸酿制技艺与博物馆、博物馆与酒厂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得到良性发展。
对此,《意见》提到博物馆建设中要突出跨界融合,鼓励博物馆主动融入社会民生事业和旅游、文化创意等产业的发展,构建“博物馆+”全新发展格局。打造“博物馆+旅游”,将南海博物馆、康有为博物馆、九江双蒸博物馆、广东大观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等南海重点博物馆与西樵山、国艺影视城、南国桃园等龙头景区连接形成旅游线路,为博物馆建设输入新动力。打造“博物馆+文创”,鼓励博物馆与社会力量合作,依托藏品、展览等元素,设计开发生产文化创意产品,提升综合效益。 文/杨韵仪
(责任编辑:梁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