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带你看展览第662期】“触目”—郭振宇艺术作品展
2018-03-26 08:31:19 张凯
(雅昌艺术网讯)2018年3月17日下午,“触目”郭振宇艺术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揭幕,从布面油彩到综合材料,51件多个系列的大体量作品集中体现了郭振宇近年来创作的思路与探索历程,呈现了他对于艺术的态度:真实是一切艺术的最终力量。
郭振宇个展“触目”展览海报
范迪安、王克举、闫平、顾黎明、张望等嘉宾出席展览开幕式现场
1969年生于山东诸城的郭振宇,1995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1995年至2013年任教于山东省特殊教育职业学院,2013年调入山东美术馆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理事,山东美术馆副研究馆员、收藏部主任。曾先后参加德国科隆“当代中国艺术家六人展”、“北京奥运美术展览”等重要展览。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看了郭振宇的画作之后非常有感触:“20多年前,郭振宇带着一群残障孩子接触艺术创作,教他们创作了大量的雕塑,孩子们从内心出发做出来的东西,精神力量更加深远。在郭振宇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倔强的干劲,从内心寻找对于自然、历史、文化、生命的感悟,再融汇到作品中,让历史与思考联结在一起。”
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这位艺术家有着很好的艺术素养,能够保持坚定的学术理想,非常难得,尤其是在工作上努力的画家,精神的专注和对探索的投入,都是内在信念的集中体现。我们常讲当代艺术,讲东西方文化,但是作为中国艺术家,要围绕内心,从自我出发,从本土的渊源文化中寻找我们自己的东西。借鉴外来,坚持本来。”
艺术家 郭振宇,摄影师:周勃
“郭振宇对于各种形式的艺术语言的把控,是一种文化性的思考。他所追求的学术意境,是对大格局和敬畏的体现,是反复试验、勤奋探索才能形成的艺术张力,也为后来的新的艺术探索提供了基础。作为一位人到中年的画家,这样的艺术成熟度令人欣慰。”
展览现场
有人说,在郭振宇的画面上埋藏着一种身体性的视觉感知,它能够触及到与绘画有关的情感、内容、形式甚至语言,尤其是他更加注重目光的触及性。这也是他在特殊教育学校任教的经历所给予的特殊感悟。当时,郭振宇带了一批20岁上下的聋哑学生,艺术成为了打开他们封闭心灵的一把钥匙,这也是特殊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值得思考的一种融合。
山东美术馆馆长 张望在展览开幕式上发言
对此,山东美术馆馆长张望谈到:“我本人其实之前对郭振宇并不熟悉,但是很早接触过他的作品,对他作品的辨识度更高。虽然他的作品带有一种情感宣泄的表述,但他本人在工作中却是非常细腻的。作品风格和做事风格的反差,让他成为一个有趣的人,他内在的思考是非常细致、理性、有条理的。后来熟悉了之后,我去到他的工作室,发现他的工作室简直乱七八糟,可是走进他的休息室,却是一尘不染,这种反差太有趣了。”
工作室中进行创作的郭振宇
“郭振宇是山东籍艺术家,大家都知道,山东是美术大省,也是美术教育资源大省,无论是创作团队还是市场规模,都能体现山东对于文化艺术的推崇。但是很多人对山东也有一些误解,认为山东的整体面貌是保守落后的,我觉得这次郭振宇的展览会让人们对于山东艺术家的印象有所转变。现阶段,山东美术馆在计划山东当代艺术展项目,主题就是想讨论‘山东有当代艺术吗?’,这是个开放式的命题,也是一种学术的思考。山东很多艺术家都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过程中做着贡献,郭振宇就是个代表。”
创作中的郭振宇
“今天我们看到这场展览能够发现,郭振宇是一个启示——山东在中国当代艺术的表达应该也会有一番成就。刚刚范院长的话,我很赞同,那就是中国的当代艺术不能简单模仿西方,如何在西方产生我们自己的影像,这是个需要好好思考的大问题。山东作为传统大省,如何渗透当代艺术,把当代艺术做好,郭振宇这次的展览可能就是个新思路,这是值得关注和探讨的。”
策展人 孙磊在展览现场发言
郭振宇大量的绘画都充满了灾难意识,充满了对人类命运的担忧,在充斥着基因学、核武器、人工智能等等各类不可预知的危机重重的现实中,必然有一种灾难的感受力,这种灾难的感受力必然既是情感精神性的更是身体性的,郭振宇以此为基点,触及绘画,构建出一个充满生命表现力的肌理世界,无疑申明了一种明确的态度:进入生活的暗处。一条暗的线索,一种“阴影式”的生存模式。
艺术家 郭振宇
创作中的郭振宇,摄影师:周勃
对郭振宇而言,生活是由矛盾构成的机体,存在本身就是一种矛盾关系,也就是说,在绘画中如何呈现出这种复杂的矛盾关系,也就是如何呈现自身生存的触及性。他的绘画就是他建构自身真实的一个途径和方法,也只有这种“真实”的触及性能够开拓出观者的内在空间,从而产生相应的共鸣。
《文明第五季·墟之一》
郭振宇在作品中使用纸壳、纸屑等常用材料塑造出具有建筑感的意象。他相信:“每一种材料,每一种肌理都负载着一些信息,带着强烈的象征意义。我将它用到画面上,它们或者取代了颜料,或者与颜料、笔触结合,呈现出一种更加强化的语言。”
此次展览策展人孙磊也提到:“当下社会不是简单的可见的社会,而是有一定思想产出的,我们的文化也有着深刻的身体性。中国文化的表述是动作性的内涵,当代艺术也有着身体性的参与。我们在今天这场展览里提到的‘触目’,是用于观看的眼睛,是身体性的,不是形式上的对话之后的可触摸的东西。这些作品既是郭振宇结合了早年对于新材料的认知所创作出来的结果,同时也是他对于‘触目’的一种感悟。”
在郭振宇那里,生活与精神不是相互退让以求和解的形式,而是一种互不退让、互为参照的关系,一种斗争性的关系,因而,他懂得如何让这种斗争性拥有持续的效应,拥有尖锐的陌生感和疼痛感,这是感受生命存在的一种直接方式。因此,在郭振宇的画里,我们能不断看到正与反、表现与理性、绘画语言与实物材质等等的对抗,这种对抗强化了他绘画内容的生命体验,以至于我们不得不面对他绘画的可见性激情的时候,也不得不审视他绘画的可述性感受,简单地说,他的绘画让我们不得不将生命的存在感受置放进他表达的矛盾性建构里,让我们的情感也与他一样,在一种互斥的搏斗形式里显影。
《文明第五季·墟之三》
郭振宇有一整套“燃烧”的方法,让自己进入“火焰”,所有生活的琐碎在全方位地进入他情感、思想及其语言的燃烧时,一切也就都被燃烧触及,显现出事实本质的底料,换一种说法就是,一切也都被燃烧抽离出来,抽象对郭振宇而言,是一种燃烧的抽离,一种本质化的状态或者姿态。
《天狗之一》
作品《天狗之一》细节
郭振宇的绘画正是试图将这种行动的手的触觉力量引入到观看和视觉认知的维度上来,用以考证表现性的激情是如何转化为观念性激情的。此时,触觉就成为一种思想,触觉就是思想观念本身,也就是说,郭振宇试图在一种触觉性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呈现一种思想的激情。
《创世纪》
本质上,郭振宇选择“废墟”除了对现实的某种反思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他选择了一种“当下”性,“废墟”不仅是他的判断,更是他的状态,一种生命的悲剧意识,一种刻骨的状态。
《浮天沧海》
“时间简史”系列,宇宙是不断变化、晕染的一个过程,到了“时光之隧”系列,则是希望找到时光的过程。比如我在前几年创作的时候,希望从材料上升到人的意识里,比如用到了一些报纸贴到我的画作里,从观众看到的报纸到观众看到的画中的报纸,本质上已经产生了时光的距离。
《蒹葭之八》
《蒹葭》系列是郭振宇创作于2015年的作品,绘画中传达出东西方对话的活力。当今世界进入现代性的灾变化自然,绘画充分传达了这种灾变与残碎的必然性与绝对性。
《大荒经之始布土》
《九万里风》
《时间简史之五》
《时间简史之一》
《时间简史之三》
《菲茨杰拉德收缩》
《黄河流经:北斗星》
《天狗之二》
《时间简史之二》
《麦地星空之一》
《麦地星空之二》
《麦地星空之三》
《息壤》
《市之失》
《时光之隧之二》
《俄狄浦斯之罚之1941.6.5重庆》
在创作于2015年的《俄狄浦斯之罚》中,郭振宇用黑白灰的悲剧色调与戏剧场景的层层叠加处理原型题材以及抽象的语言,画面暗示出生命的变形记,似乎是一座巨大的城邦在坍塌之中,陷入了不可遏止的深渊。
《暮光之城之三》
作品《暮光之城之四》
据悉,此次展览将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持续展出至2018年4月8日。
(责任编辑:张凯)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