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陶兴琳艺术经历

2018-03-28 10:47:39 未知

  陶兴琳,80年代成长起来的油画家,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现居武汉。

  由于陶兴琳在上世纪80年代的学习经历,那时的中国油画在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热潮中,向西方现代主义学习,形成了他的作品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鲜明的人物形象。纵观他近几年的作品,陶兴琳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一代艺术家以当代文化为背景的特定的精神与观念转变。陶兴琳在创作布面油画《娘子军之歌》系列作品,及《青春之歌》、《英雄》系列作品时,开始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风格形式。这种视觉效果打破了单一时空构图的格局,通过各种不同的形体符号组成一幅分割与整体共存的画面,并使画面保持了一种既浓重又透明的色彩效果,形与色在此得以充分展现。在陶兴琳的作品中,画面总是呈现着干净,用强烈的视觉冲击画面的美感,有鲜明的色彩对比,利用色彩的反差来表现个人对现实社会的感想。近几年,陶兴琳创作布面油画《娘子军之歌》系列作品,及《青春之歌》、《英雄》系列作品,开始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风格形式。陶兴琳并没有热衷于抽象艺术、变形与扭曲之表现主义等等,而是选择具象形式。现实主义是20世纪中期中国艺术最重要的创作方法,它已形成一种新的传统,而由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创造出的“样榜戏”,诸如现代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也成为红色经典,给中国民众打下深刻的印记。同时,强调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意义,也是艺术创作要遵循的创作原则。陶兴琳从当代艺术的思维角度,重新审视“红色经典”和“英雄主题”的表现,继接中国当代的艺术主题和视觉形象,使之具有历史的连续性,同时又希望在对“红色经典”与“英雄主题”的表现中,创立不同于以前现实主义之新的视觉形式,在怀旧中创新,在涅槃中新生。陶兴林在这两方面的探索与试验,均获得了成功,他的油画作品,从一个方面实现了现实主义油画语言的新的转换,并创立了当代新具象视觉艺术图式。

  陶兴琳2007年至2008年创作的《娘子军之歌》系列,其形象来源于样榜戏,现代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该剧无论从政治主题还是从表现形式来看,应该说都是较成功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这一段时间中出现的优秀剧目,“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怨仇深……”,成为回荡在剧院及回荡在中国民从心头的悲壮旋律。陶兴林的《娘子军之歌》选取娘子军右手高举大刀,左手紧握拳头,用穿着芭蕾舞鞋的右脚尖着地,高抬左腿,头戴军帽,身穿短装军衣这一最典型的舞台娘子军形象,娘子军高昂着头,跨步向前,大刀、手臂和腿构成直线,显示出力度与斗志,在这组系列形象中,或者是单一形象,或者是多个形象整齐地横排,或者是竖排向后,基本姿势相同强化了其造型特点。背景采用单一灰色凸现娘子军形象的高大。陶兴林在色彩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整体色彩单纯,对比鲜明,具有现代形式构成之感,他特别还用光束在大刀和人物身上穿过,增加形象之舞台光感效果,同时又活跃了画面色彩构成。《娘子军之歌》系列,将芭蕾舞《红色娘子军》舞台形象转换成当代油画形象,重塑了人们的视觉记忆,使红色经典获得新的当代视觉形式,这可以说是当前油画新具象创作中的可喜收获。 

  陶兴琳的绘画有着鲜明的舞台戏剧感,这不仅是他以前画过如“红色娘子军”以及一些舞台戏剧的形象,他的作品往往会在抽象性、虚无性的背景上塑造的一系列的形象,而这些形象都以充满舞台感姿态、普遍采用了一种仰视的角度,配合着人物明显的轮廓,用他独特的视角同时也使观者处于类似舞台之下观赏美妙的舞台剧一般的视觉经验。

  在“潜系列”和“走近春天系列”里,如水的女人在他营造的、带有一丝神秘的、平淡的灰色调里,使人有一种不忍心触碰又不知觉的走近、冷艳而敏感人物拒绝走入我们的生活和幻想着与春天共舞而充满矛盾的挣扎。很难看到这样纯粹的画,在陶兴琳慵懒的画面藏有深厚广博之情。

  总之,陶兴林十多年的油画创作,在新具象油画形式的探索,在用油画形式表现舞台形象方面,以及将现实主义艺术中的主题和形象转换成当代视觉语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他将历史记忆与当代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在新具象油画创作中,独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责任编辑:无此用户[787])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4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4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