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883期】刘越:康熙时期珐琅工艺的发展及主要特征
2018-04-13 08:55:34 樊玮
主讲人介绍:
刘越:著名瓷器鉴定专家、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曾在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多年,担任资深专家及陶瓷部总经理,在业内有着重要影响。
刘越
导语: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
主题:珐琅彩瓷鉴赏
第一部分:康熙时期珐琅工艺的发展及主要特征
今天简单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珐琅彩,刚好这一次在现场我们看到了两件非常好的珐琅彩,这两件都是珐琅彩相对比较早期的作品,我们就着展览的这两件给大家讲一讲,跟珐琅彩有关的一些知识,包括我个人的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康熙胭脂紫地珐琅彩牡丹花碗
在讲珐琅彩之前,我们可以回顾一下中国瓷器的发展历史,我们都说珐琅彩是瓷器皇冠上的明珠,是中国的瓷器发展到最顶峰、最高峰时期的作品,那么我们可以简单的通过这张图,我们看一看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历程。
那么瓷器呢,我们说从商周时期的原始瓷到东汉一直到隋代以前,都是以青瓷为主,到了隋唐五代的时候,瓷器开始区分为颜色釉和彩釉两种。在长沙窑开始出现了釉下彩绘,而颜色釉仍然在中国瓷器占据着主流,形成了当时所谓南青北白的局面。
包括在宋金时期是一个大的发展时期,那个时候窑系众多,品种丰富,中国的瓷器发展到了一个艺术上的顶峰,元代可以说是一个转弯期,到元代以后,景德镇成为了中国的瓷都,它的陶瓷品种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总体看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什么趋势呢?就是彩釉瓷在瓷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品种越来越多。
那么早期在唐代以前,全都是颜色釉的瓷器,我们也叫单色釉,以青釉为主,那么到了元代以后,彩釉瓷所占的比重就越来越大,一直到明代,最后发现到康熙时期西洋技法的引入,终于产生了我们所说的珐琅彩。
那么珐琅是什么呢?珐琅它实际上也是玻璃质为基础釉的一种釉彩,当然了在任何的玻璃质为基础釉的釉彩中,都必须要添加不同的金属的氧化物,在经过彩烧以后,就能够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那么我们说这种彩料如果是涂在金属器上经过焙烧,我们就叫做金属胎珐琅,以玻璃为质地为胎就叫玻璃胎珐琅,同样以瓷器为胎则称为瓷胎珐琅。
清 康熙 瓷胎画珐琅花卉盘
所以我们今天说的珐琅彩在清代的时候,它应该叫做瓷胎画珐琅。珐琅彩是我们后来的叫法,这种画珐琅制作的技法,大概起源于15世纪中叶,相当于我们国家明代的时候,在欧洲的比利时、法国、荷兰三国的交界地区,那么在康熙时候有来华的传教士传入中国,由于康熙皇帝本人的兴趣,首先在国内开始试烧金属胎画珐琅,后来造办处还将这种技法移植到瓷胎上,于是就产生了瓷胎画珐琅,就是我们今天说的珐琅彩。
经常有初入门的朋友问我,珐琅彩和粉彩和你们说的彩究竟有什么区别呢?首先我觉得在化学组成上,它和中国传统的彩釉差别比较大,那么我总结了四点红字标出来了,大家可以看一看图,主要的这四点:它的化学的成分一个是硼,一个是砷,一个是锑黄,一个是金红,所有这些材料在康熙以前的,我们中国传统的釉上彩包括在五彩中都是没有见到的,那么珐琅彩它在化学组成上就和中国传统的釉彩有这些区别。
那么我们回顾一下,康熙时期画珐琅工艺的发展,其实在康熙皇帝年轻的时候,他就已经对珐琅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其实中国古代我们看每一个伟大的帝王,他都表现出了对这种新科技和新工艺的兴趣,我们今天在故宫能见到很多康熙时期留下的一些西洋科技产品,现在都还保存在故宫。
那么同样,康熙皇帝对从西方传来的这种画珐琅情有独钟,有几个结点,一个结点是在康熙三十二年,当时的造办处开始设立了珐琅作。那么到康熙三十五年的时候,设立了宫廷的玻璃厂,我们知道玻璃和珐琅有很大关系,也是便于清宫画珐琅研制所需的颜料。
清 康熙 瓷胎画珐琅碗
最有名的一段记录是在康熙五十五年,很多讲求珐琅彩的书著作中都引过这段话,当时一个传教士马国贤在圆明园写信给他国内的朋友,他说:“皇上对欧洲的珐琅着了迷,想尽办法将珐琅画的新技术引进宫廷的作坊。”这个时候当时的传教士他觉得画珐琅是一个很苦的差事,马国贤就说当时皇上让他和郎世宁,郎世宁我们都知道的,是康雍乾时期宫廷最著名的画师。
因为他和郎世宁一起画珐琅,他们觉得每天早晚和这些卑微的匠人待在一起,又脏又臭,工作也很辛苦,所以他们就决心不想画,所以他们就故意画得很糟糕,那么皇帝看到以后就说算了,你们画不了就别画了,但是我觉得一方面可能是他们不想画,另外一方面从画珐琅来说,它的工艺毕竟和在纸绢上作画不一样。
所以我们经常有朋友跟我们聊说,研究绘画的朋友说,你们看这个瓷器上画的这么好,怎么我们觉得这种画在研究书画中来说就是一个二流水平,就是一个工匠画,你们怎么觉得就画的这么好呢?其实我们要知道在一个立体在一个三维的在一个弧面上作绘画,它和在平面在纸绢上绘画这种感受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去景德镇制瓷作坊参观他们这种在瓷胎上绘画,你就能体会到这种绘画的难度。
到了康熙五十七年,实际上已经到了康熙的晚期了,武英殿的珐琅作改归养心殿监管,所以这个时候,画珐琅的工艺已经开始步入稳定有序的生产轨道,那么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传世的比较成熟的画珐琅的作品,都是康熙晚期时期的。
清 康熙 紫红地珐琅彩缠枝莲纹瓶
瓷胎画珐琅主要的生产地点,主要是清宫造办处的珐琅作,珐琅作有几个地方,都有可能从事过画珐琅的生产,一个就是养心殿的造办处,还有一个是慈宁宫的南坊,再有是圆明园造办处的珐琅作。另外我们知道在雍正时期,由于是怡亲王主管画珐琅的事物,雍正皇帝又十分信任怡亲王,所以有一些文件记载可以推测,很可能有一部分画珐琅的作品是在怡亲王府制作的。
这个就是养心殿,明代嘉靖年间造的,那么康熙时期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的物品,我们看到在初期康熙珐琅彩瓷,它其实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仍然带有铜胎珐琅遗风,这图里两件都是台北故宫的作品,左边这件我们看到是一个瓷胎画珐琅,它是画在永乐甜白釉的一件瓷器上,是清宫旧藏留传下来的永乐甜白瓷,右面一件是铜胎画珐琅,我们可以看到两件器物无论是风格和画法都非常接近,可见在珐琅彩的早期阶段,完全是模仿和移植了铜胎画珐琅的这种技法。
这是北京故宫收藏的一件珐琅彩,康熙时期的一件珐琅彩的瓶子,它和铜胎掐丝珐琅从风格上也是非常接近的,都是这种色底的风格。
康熙瓷胎画珐琅现在我们能见到的传世的实物,主要有两种瓷胎,一种是清宫旧藏的永乐的甜白釉的瓷盘,有文献记录,当时皇帝专门指派要用甜白釉的瓷器,因为永乐的甜白釉它的胎釉质量非常好,用画珐琅,但是呢实际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因为在早期烧制彩的时候,非常难于解决彩釉彩怎么挂在瓷胎上的问题,因为瓷胎的胎釉比较光洁,在早期阶段试烧的这种彩料在胎釉上总是挂不住,所以就专门在景德镇来烧制这种内壁挂釉,外壁不挂釉的这种色胎瓷,我们也俗称“反瓷”,今天保利展场最重要的一件,康熙的胭脂紫地画珐琅的这件碗,内壁是正常施白釉,而外壁这个釉被刮去了,或者干脆就没有施釉,所以它是色胎的,在色胎的画彩来挂彩。
康熙胭脂紫地珐琅彩牡丹花碗
那么我们就通过这次展出的这一件康熙御制珐琅彩胭脂紫地的牡丹碗,跟大家详细地分享一下,康熙时期的珐琅彩瓷的一些主要特征。
我们看到这件碗,它是在胭脂紫地之外绘有九朵盛放的牡丹,这九朵牡丹主要有三种颜色:鹅黄色、嫩绿色还有宝石蓝色,这三种颜色都是典型的珐琅彩料,釉彩凝厚鲜亮。
康熙皇帝特别喜欢牡丹花这种造型,有人统计过就现在传世的康熙时期画珐琅的花卉纹中有65%超过六成都是牡丹花纹的这种图样,所以我在这儿文字也写了一下,它很可能是寄托了玄烨由牡丹而象征天下太平富贵的愿望和政治理念。
我们看到这两只,左边这只是保利这次拍的胭脂紫地的牡丹花卉纹,右面那件是台北故宫的,它是红料款的皇帝的珐琅彩牡丹花卉碗,它的设计理念和绘画风格如出一辙,实际上现在传世我们所能见到的康熙珐琅彩的作品,六成以上都是这样的图案。那么在这件碗上,我们能看到康熙时期最主要的几种珐琅彩的颜色彩料。
康熙胭脂紫地珐琅彩牡丹花碗
第一就是金红,这个是最主要的一种颜料,金红的这种颜料的色调和我们中国传统的胭脂的颜色相近似,所以又称为胭脂红,在西方这种红被称为卡修斯红,它是通过氯化金溶液沉淀而成的一种胶体金,也就是说它实际上是含黄金的。这种胶体金就会呈现玫瑰红的色调,把它加入透明的玻璃基质中就能形成红玻璃,或者是制备用于画珐琅的这种釉材的颜料。
右边这个图是我在两年前做拍卖的时候经手的一件雍正的珐琅彩小杯,因为是我亲自经手的,所以我们用高倍显微镜拍摄了这个珐琅彩的小杯盅,这种金红彩也叫胭脂红彩,那么果然通过了高倍显微镜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在这种红彩的区域有这种我们叫做细金的现象,在物理上叫做细金的现象,也就是这种金微米颗粒的存在,证明当时在这种胭脂红的调色中,确实是用到了金这种贵金属,那么同样这种胭脂红色非常的流行。
在珐琅彩之后,受珐琅彩影响,产生了粉彩的工艺,现在西方的人普遍还把这种粉彩,我们叫从法语中来的,所以我们今天看这些国外像蘇富比、佳士得拍卖图录,写这些粉彩器物,它的英文都是用这个,实际上就是指这种粉红色系的彩瓷。
这种彩从珐琅彩之后也影响到了中国的低温釉彩瓷,从雍正时期开始,就大量制作这种胭脂红釉的器物,像左边这个碗是属于颜色比较深的,我们习惯上叫胭脂红,那么颜色比较淡的我们习惯叫胭脂水,所以它有浓淡不同的色阶和层次,这个就是深远的影响了中国以后的瓷器的生产。
康熙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第二种珐琅彩,重要的珐琅彩的色料叫做锑黄。在传统五彩中的这种黄色颜料是以铁为发色剂的,所以它的颜色比较深沉,我们叫铁黄,那么康熙的五彩黄彩就是这种铁黄,而康熙珐琅彩和雍正粉彩中的黄彩,都是采用欧洲以氧化锑为发色剂的这种锑黄,所以我们看这个黄彩非常明亮,非常的娇艳。
同样这个图也可以看出来,左边这个黄釉的,前一段在故宫的弘治正德展上曾经展览的一件弘治时期的黄釉罐,这种黄就是铁黄,是用氧化铁来作为呈色剂的,它的颜色相对就比较深沉,而到了珐琅彩之后,雍正时期普遍开始生产这种柠檬黄釉的器物,实际上它就是一种锑黄,它的发色就比较娇嫩,比较鲜艳,这也是第二个珐琅彩,对后世的彩瓷工艺的一个重大的影响。
第三个影响就更重要了,叫砷白。砷白颜料是为珐琅彩和粉彩所用,它是以砷为乳浊剂的一种不透明的乳白玻璃,在我们中国传统管这个叫玻璃白,所以我们说粉彩都是以玻璃白来打底的,它不仅是用白色颜料来渲染,而且还用来调色,它能调和各种不同的颜料,中国传统的釉上彩,这种矿物质的颜料,五彩不是大红就是大绿,它的色彩不够柔和,那么由这种玻璃白来调色之后,这些彩料就有粉质感,而且形成各种色调和色阶的色料。
左边是一件康熙五彩的作品,右面是雍正时期的粉彩作品,这种玻璃白之后被广泛的应用,中国的瓷器开始出现这种色调和更为丰富多彩也更为柔和明亮的这样的粉彩的瓷器。
清康熙 瓷胎画珐琅大碗
那么我们还看到一种现象,在珐琅彩瓷上,在康熙时期由于工艺不成熟,在釉面上是挂不住彩的,所以他故意要把碗壁不施釉,或者磨掉釉成为色胎,在色胎上挂彩,但是挂了彩以后,可能总嫌效果不够鲜亮,不像我们平时的瓷器那么鲜亮,所以这次在保利拍卖的这件珐琅彩的瓷板上,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发现在他施过彩以后,在叶子的部分又上了一层透明釉,这个釉不是遍体,不是通体在外壁上全部上的,应该是用笔蘸着这种透明釉彩顺着这个叶和花脉的轮廓涂在上面的,所以从测光的位置能看到反光的现象,如果仔细用手摸能摸出一点凹凸感,证明它在叶子上是涂抹了一层透明的釉来表现这种光感,所以我们在射灯底下看才能感觉到它很亮,否则你拿在手里,因为它在色胎上挂的彩,所以它会比较暗,很有意思的现象。
清康熙 宫廷御制珐琅彩福寿紫砂壶
在台北故宫曾经收存了一批紫砂壶,是宜兴胎画珐琅的作品,证明康熙时期为了实验这种珐琅釉彩,因为瓷胎上挂不上釉,而宜兴生产紫砂,它是陶胎比较容易挂釉,所以当时出现了一批在紫砂壶上挂珐琅釉彩的作品,但是挂完彩以后,也觉得不够亮丽,所以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是绝无仅有的,只有在康熙画珐琅的这种宜兴的紫砂壶上通体上了一层透明釉,从照片里可以看到它很光亮,是因为它这个紫砂壶宜兴上面也上了一层透明釉,这个是我们以前可能没太注意的一个现象。
而且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前几天在上手这件珐琅彩碗的时候,我发现它在写款的这个部位,我们都知道珐琅彩底下有写料款,在写款的部位它还涂了一层透明的釉彩,很薄,而且专门是为了涂这个款的,覆盖在这个款上,我估计这也是因为碗底它是挂釉的,那么在挂釉碗底上,他们用蓝料或者是红料写款的话,结合不了,所以他故意要在这种底款上涂抹一层白色的类似于透明物的釉质,使款和釉结合的更牢固。
那么我们看到这种珐琅彩的画法也是非常讲究的,这个花朵的描绘是以各种的珐琅料来勾勒轮廓,花瓣和轮廓线之间还要留白,一方面它是为了表现花瓣的轻柔感觉,但另一方面我觉得主要也是在早期工艺不成熟的阶段,避免珐琅彩料之间流动产生交融,所以也是一种别具匠心的做法。所以我们说彩釉彩瓷工匠们在设计和绘画的时候,其实是花了很多心思,是我们以前没有想到的。
康熙瓷胎画珐琅碗
那么我们今天看到的标准的康熙珐琅彩,应该说它就是两种款识,一种叫蓝料款,用堆蓝料写的,一种是红料款,它写法就是四个字“康熙御制”,注意是“御”不是“年”,一般的瓷器我们写的都是“大清康熙年制”或者“康熙年制”,而珐琅彩上写的是的“御制”,这一个“御”字就表明了它本身的等级就要比康熙年制的瓷器要高很多。
关于这种书体由于文献没有记载,所以不明确究竟是谁书写的,我看有一些研究者认为,这种字体是仿董其昌,因为康熙皇帝比较喜欢董其昌的书法,但是我觉得更可能是通过董其昌来上追颜真卿,我把这个字解析了一下,我用的这个黑字是我从颜真卿著名的一个碑帖叫《颜家庙碑》上取的 “制”字和“御”字,从解体的风格来看,同样具有颜体字的厚重古拙的感觉,这也不奇怪,因为董其昌原来也是临颜真卿的,所以我们看这个字和康熙青花瓷,和康熙五彩瓷的款识的风格是迥然不同。
那么康熙的一般我们见到官窑瓷器上,比如说像豇豆红器物,康熙中期烧造的,还有一些康熙青花的器物,它的字出锋很明显,写的是种宋体字,比较瘦硬,内侧的,而珐琅彩的这种字写的比较宽博厚重,明显是带有颜体的韵味书风。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