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出版物推荐:《给未来的艺术家》
2018-04-30 11:57:39 丁海涵
《给未来的艺术家》 何怀硕 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七年十二月版
曩岁曾阅读过何怀硕先生《大师的心灵》一著,评议近现代中国绘画巨匠,每见高屋建瓴之视角与气概,尤其引人入胜处的是,怀硕先生评鉴一人一画,总能深入揭橥画家的命运沉浮,甚或一个时代的风云激荡,为读者钩沉出画幅背后引人入胜的故事。
近读怀硕先生《给未来的艺术家》一著,给人的第一感受,却是一种陌生感的消泯。作为台湾师范大学绘画系教授的何先生,就绘画创作与教育问题展开思考时,所面临的问题与处境,与艺术大陆院校十分相似。譬如如何面对悠久的绘画传统,如何面对汹涌而来的西潮与现代艺术,中西绘画的差异与融合之可能,这些怀硕先生为之牵肠挂肚上下求索的问题,正也是大陆诸多美术史学者与创作者一直以来展开思考与实践的视角焦点。而书末《艺术的异化》《忧思与期望》二章所表述的对“当代艺术”与文化“全球化”的激愤与反驳,也隐隐令人记忆起黄河清先生在《艺术的阴谋》一著中展开对当代美国文化一统天下的不满与声讨。如此的家国忧思与书生意气在行文中触目可及,赋予了这本初衷或是为艺术爱好者撰述的入门指南书一抹沉甸甸的思想底色。
怀硕先生对艺术问题思考立场之由来,无疑与他的特殊经历相关。早年他在大陆出生、成长,完成了中小学的学业,在湖北师范学院附中(今湖北美术学院前身)有过几年的美术学习经历,直至1961年经由香港到了台湾,终因个性鲜明的绘画创作与艺术批评写作闻名海内。
毋庸置疑,怀硕先生首先是承继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传统的知识分子,然而置身当代,似乎已无法认同古人“游于艺”之超脱态度——视笔墨为心灵的消遣与放松,对文人画墨戏常有的荒率与游戏,他是警觉且反对的,对一味的复古亦无好感,这衍生出他对张大千一类以摹古为尚的画家的批评。他的目光所追索的,往往是画幅之后的精神与意义,如时代精神之折射、人生经历与感悟之外化,这些成为评判作品优劣的基本尺度,从中可以感受到其曾在西方美学思想中的浸淫,所经历的西方美术教育之影响。当他以开阔的视域,重新展开思考中国绘画传统的承继发展时,思想维度中有西方特别是欧洲绘画传统之比照。以一种世界眼光重新来认识、进而肯定传统绘画的现代价值,是近代以来许多身兼画家画论家身份的大家巨擘们的共识,无论是陈师曾《文人画之价值》、黄宾虹《国画之民学》、潘天寿《域外绘画流入中土考》,均可以看到这种将本土绘画置于世界视野来考量之努力,何怀硕的思考无疑与前贤们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而面对当今另具一番纷繁面相的世界,尽管产生了新的问题与困惑,他所秉承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立场与先行者们并无二致。如将现代画家区分为“为人生而艺术”与“为艺术而艺术”二者来认知,何怀硕或倾向于前者,他所坚持绘画所负担的社会与人生使命,有一种近乎信仰的虔诚,可视为蔡元培先生在百年前提出的“以美育代宗教”的遥遥回应与身体力行。
《给未来的艺术家》因此不能视为普通的为艺术爱好者撰写提供的入门津筏,其中既无“速成”的秘笈,也殊少可以马上付诸操作的经验步骤,它是作者在其艺术观基础上生发出的教育理念的结晶,是一位几十年耕作在创作领域的杰出水墨画家的经验之谈。许多观点或许古已有之,未必新创,但何先生总能在个人的灵悟与实践体验之下有所发挥,如:“我觉得能不能从大师、天才那里学习,首先是你要能进入他的心灵中,去感受他的感受与情思。慢慢地,你觉得他与你之间的界限逐渐泯除,似乎你就是他……他们的心思感情进入我的心灵,我的心灵潜入他们心中,由他们的心眼教我去观察人和这个世界。我认为,没有达到这个‘境界’的,就不曾达到‘师心’的极致,古今中外数不清的天才创造,对你的意义便大打折扣。”这是对“师古人”古训的现代阐述,结合了个人的体悟,读来不玄奥,真切易懂,想必会为那些正在认真严肃地思考与实践艺术创作的学子提供教益,这样的例子在书中俯拾皆是、不一而足。
(责任编辑:刘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