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将传承的使命付诸于创新行动中——访青年艺术家王晶晶

2018-04-30 10:53:05 未知

  “她是一个极富艺术天分的人才,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原创能力,更具有满腔热情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这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田青对青年艺术家王晶晶的评价,评语寥寥几字,对王晶晶而言是分量极重的。

  染织,是王晶晶主要研究和创作的内容。求学至今,她一直在这条路上默默耕耘着。

  王晶晶自小习画,有良好的绘画基础,大学期间在鲁迅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开始专业学习染织创作。这期间,她的作品参加了亚洲纤维艺术展,获得业内同行和专家的广泛赞誉。毕业后,她积极投身于染织设计工作,一干就是五年。回首过往,她表现出了无比的留恋和感恩,“这一阶段的学习和实践让我更好地掌握了现代视觉语言,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敏感度,由此形成的艺术思路一直指引着我的创作方向。”

  五年后,王晶晶顺利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专业,攻读硕士学位。读研期间,她深入系统地学习理论知识,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重要的是,她还接触到了天然植物染色及更深层次的传统印染工艺,这使她开始站在更高的角度,以更宽阔的视野进行染织创作。硕士毕业后,王晶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印染艺术实验室工作的机会,开始积极地进行传统印染艺术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专业艺术展览,受到了各方好评,这给了她极大的鼓舞,坚定了通过这样一种工艺载体进行艺术创作的信心。

  同样,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也让她收获了一份殊荣。“能够获得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的立项,这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也激发了我的创作热情。”王晶晶也坦言,为了能够如期完成创作,从2014年年底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制定工作计划,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仅用了短短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进度。“项目带给我压力的同时,也给予我巨大的动力,让我能全心全意搞创作,加速实现自己的艺术构想。”

  最终,王晶晶以探索生命和生活的本源为理念,运用我国传统的天然植物靛蓝染色和传统蜡染工艺方法,完成《本我》《窗外》《轮回》三个系列共13件真丝纤维艺术作品。

  近年,王晶晶一直在钻研天然植物靛蓝染色技法。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技艺逐渐被边缘化和淡忘。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浪潮不断升温,大家对非遗手工艺又有了新的认识,与此同时,天然植物染色相关艺术品和产品越来越多,逐渐回归到大众视野。

  一直以来,王晶晶都在思考:如何运用传统的手工艺方法、技术,创造出崭新的艺术形式和艺术形态,使之焕发出现代光彩,开拓民族工艺新的传承形式。“传统手工艺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我希望用自己的实践将民族文化的传承落实到具体的创新中,让更多的人看到、体会到我国别样的传统工艺。”

  以上述艺术作品为例,王晶晶在技法、视觉效果以及艺术效果的呈现上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技法上,她将面料浆化,晾干后,出现了似纸非纸、似丝非丝,又带有金属光泽的质地,面料也变硬朗了,在此基础上按照画面韵律与节奏自由雕烫面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视觉效果方面,画面上的山川、河流、繁枝都是按照自然规律雕烫而成,自由生动。这种在印染过的面料上雕刻再创造的过程,既运用了传统印染工艺,又不同于传统印染作品,呈现出的现代特征,让人眼前一亮;艺术效果上,整个作品完成后是二维平面,却可以呈现三维立体镂空效果,既显通透又可以在光线下形成影影绰绰的氛围,给作品增添了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感染力。

  跟随着国家艺术基金“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的脚步,该系列作品已在全国二十余个城市进行了展出。王晶晶在喜悦之余表示,国家艺术基金为众多艺术工作者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为众多怀有艺术梦想的青年人,提供了一个平等发展的机遇。“青年艺术工作者是艺术发展的后备军,以优中选优、激励、资助形式举办的‘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对青年艺术家们的发展无疑将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

  眼下,王晶晶又全身心投入到了相关的研究和创作中,她希望自己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而对于“优秀”二字,她有着自己严苛的定义:“首先要打动自己,只有打动了自己的东西,才会感染周围。有了个性化的特质以后,作品会自带光环。”王晶晶说。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