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美修复研究专家许炀: 应该会在全省推广文保知识下乡
2018-05-05 13:53:35 梁志钦
油画作品修复前后对比
1月17日是腊月的第一天,广州美术学院教职工早已在两天前正式放了寒假,但文物保护与修复室的工作人员还在有条不絮地加班修复一批潮州木雕。工作室聚集了六位修复助手,助手多为广州美院的在读学生,主要负责木雕的状况调查和清洁环节,为后续的修复工作做前期准备。记者了解到,这批木雕将在今年3月集中展出。“学生助手放假了也没回去,帮我们赶进度,为了配合展览,我们基本上没有休假的说法。”在修复室工作了两年的王小姐说道。王小姐反复在自己手背上测试加热刀的温度,她当天的任务是为那幅创作于1961年的油画进行局部颜料层加固。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张伊蓓 程小晴 姚碧怡
许炀
广州美术学院材料技法·修复研究室负责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
现场:
木雕接受助手们温柔的擦拭
寒假中的广州美院并未显得冷清,一方面是近期举办的“理念与方法——广东美术作品保存修复研究展”吸引了大批市民观看,另一方面,是夜以继日加班修复文物的工作人员把校园的气氛延续了下来。
“这幅油画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洗礼,局部颜料出现裂痕甚至剥落的情况。昨天已经上了明胶放置了一夜,今天再用加热刀使明胶回软,同时施力将拱起的颜料层平复下去。”王小姐向记者介绍。加热刀还未发热到适宜温度,王小姐在油画下方垫了几本书,准备了塑料薄膜和沙袋。加固前在画上铺一张塑料薄膜,起到保护膜的作用。加固后在修复部位压上沙袋,放置一夜。“修复过程中要把对画的伤害降到最低,因此我们加固步骤尽量一步到位,不反复加热。”
与王小姐所处的工作室对门而立的,是另一间比较“热闹”的修复室,室内的存柜和工作台均放置了温湿度显示仪,贴了防紫外线玻璃膜的窗户紧闭,抽风系统、排风机和加湿器齐齐上阵,给木雕营造“舒适”的保存环境。木雕慵懒地躺在为其量身定制的“沙发”上,接受助手们温柔的擦拭。助手们会把擦拭后的棉签收集起来,从中提取出灰尘和其他颗粒,这些提取物见证了木雕的历史,提取物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它们曾经历了什么。
现状:
新兴学科,前景是看好的
全国开设文物保护与修复室的高校虽然不算普遍,但也有不少高校开设相关专业,早在2002年,吉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的古画修复与装裱专业建立,六年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在美术学院里成立了文物保护修复的专业方向,2017年,他们更成立文物保护修复学院,主要开设古代书画、古代陶瓷以及油画的保护与修复等方向。同年,中央美术学院修复研究院宣布成立不久,广东省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也宣布成立。
任教于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文物保护修复专业的教师王斌介绍,目前该校已经毕业了六届毕业生,每一届50人左右,“上海这边的公立博物馆美术馆的修复岗位上,基本都有我们的学生,全国各地也不少。目前还算一个新兴学科,但随着国家以及社会对文物保护的意识重视,这里的前景是看好的。”
个案:
修复一幅画比画一幅画更难
现为广东省美协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副秘书长的陈景茵,是修复室一手培养起来的第一名修复师,她从入行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虽然在本科和硕士阶段攻读的都是纯艺术专业,但在接触到艺术品修复之后,便深深地为之着迷,她一直认为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
由于她外语水平较好,也有多年在修复室的实习经验和知识积累,所以得到学校认可选派到欧洲进行学习交流。瑞士、德国、法国……在欧洲的两年多时间里,她走了不少国家,充分地考察学习了欧洲在艺术品修复方面的探索经验,特别得到法国阿维尼翁美术学院修复系主任Marc Maire和国际著名文物修复大师Han—Christoff von Imhoff 的独立指导。“欧洲学院体系都是先学论理、法律(如《艺术品交易法》)、历史等等,一切都是需要放到一定的历史知识框架内去综合理解。在欧洲,有些地区由于环境气候和艺术特点等因素,在修复的观念上有着十分复杂的考虑,他们希望保留残破和脆弱,希望能做到最大限度地保存历史文化的‘修旧如旧’。反观亚洲,在修复观念上的整体要求则是美观、完整。”
在陈景茵参与修复保护的品类中,跨度之大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基本上是当代艺术有什么载体就修什么。其中有在寿司、面包这类食物上创作的画作、有动植物标本、有文身的皮肤甚至有木乃伊等等。在对这些“新鲜”的艺术品进行修复工作时,如何处理防腐、稳定等等的新问题,都极具挑战性。“艺术的可能性太大了,而事实上这也正是艺术之所在,所以修复这一行为艺术品服务所涵盖的品类数量确实是难以胜数的。”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修复一幅画相比于画一幅画,是更难的工作和需要更长的时间?据陈景茵介绍,比如在同一个位置上做清洁,要反复地用多种试剂不同比例的混合进行测试,一个地方的测试就要费好几天是很正常的事。
修复工具
着手做工作坊,直接培训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
广州美术学院材料技法·修复研究室负责人许炀:
收藏周刊:目前广美的修复水平在全国处于什么位置?
许炀:应该说各有千秋,但是我们的位置应该是很明显的。1999年开始,我们是全国第一个做油画修复和综合材料技法研究、教学、实践的学术单位。研究、教学、实践三个环节同时做,并不是每个单位都能做到的。因为广美的修复研究室是一个科研机构,学院对它有明确的工作要求:要组织科学研究,还要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以及开展学术交流,如果综合这几个层面的成果,我们就是前列的。更重要的是,研究室坚持到现在,差不多有20年历史了,目前还开展了国内稀有的西方纸本艺术品修复和一个特别的研究方向——潮州金漆木雕修复。我们积累了快20年的经验,有深厚的积淀,这次展览,我们只是拿出了冰山一角。
收藏周刊:这里结合了研究、实践和教学。其中,教学与传承息息相关,是否更显重要?
许炀:确实。在公共教育方面,我们这次活动会是一个开端,接下来我们应该会在全省推广文保知识下乡。我们这次活动其实包含四个内容:展览、工作坊、专家导览和艺术品诊所,都是公共教育的一部分,是免费对外的。参与的都是市民、学生等。什么是“艺术品诊所”?就是市民手上的作品、收藏,如果发现出了问题或快出问题的,在活动当天,我们有安排专门专家“坐诊”,诊所希望至少能够告诉大众,怎么避免艺术品进一步恶化或者告诉他们一些简单的处理方法。
“理念与方法——广东美术作品保存修复研究展”展览现场
收藏周刊:“文保知识下乡”是个怎样的计划?
许炀:去年年底,广东省美协召开了艺委会主任会议,我递交了一个提案,想做一个“文保知识下乡”的活动,具体名称还待定。这么多年来,我一直认为我们掌握的保存修复知识,不能永远只留在博物馆美术馆修复人员这里,也要推广出去。所以,我想把这方面的基础知识普及到各个专业单位和相关人员。
收藏周刊:目前从事修复工作的人员凤毛麟角,有什么办法能够把队伍壮大起来?
许炀:现阶段,我们考虑队伍壮大还是比较被动的。如果人们的整体水平或者素质还没有跟得上的时候,刻意壮大队伍,反而会凸显另一方面的问题,那就是职业道德,很可能会产生一些破坏性的修复。
收藏周刊:据了解,广美油画系成立了第六工作室,主要就是针对油画修复?本科开设修复专业的院校,上海以及东北都有,您认为本科阶段便进行培养修复人员能弥补修复从业人员的缺失吗?
许炀:广美油画系第六工作室的油画修复建设初期是由我们修复研究室直接支持的。其实,本科学历会有一个掣肘,就是毕业生资历跟收藏机构需求不对等。藏家把藏品当宝贝,宁愿找资深的修复师也不会因为便宜就找刚毕业的人,因为风险很大。所以,不少修复专业的毕业生面临很大生存压力,一毕业很快就转行。对此,我近年调整了一下思路,也考虑了学院体制的问题,主要着手做工作坊培训,直接培训专业机构的专业人员,把那些有机会接触到藏品的人的理念提升起来。就是说,要培养人组成修复队伍,还不如直接先把已经是这个队伍的人的理念和知识提升起来。这可能对艺术品的保护与传承更有效。
(责任编辑:陈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