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赝品围剿真品 是谁让西安书画市场变得如此丑陋?

2018-05-11 00:40:07 魏韬

  西安书院门,街道两旁收售字画的牌匾格外醒目

  “贾平凹”的一幅字300元,“雷珍民”的一幅字200元,一次性批发多的话甚至还能更优惠……这些动辄上万或数万元的名家书法,真的便宜到了二三百元吗?近日,在走访西安书院门书画市场时,记者目睹了让人瞠目结舌的西安书画销售行业野蛮生长乱象。

  市场乱象

  赝品泛滥价格低到令人咋舌

  5月8日下午,西安书院门,在一片古色古香的临街店面映衬下,数不胜数的收售字画牌匾格外醒目——这里被认为是西安乃至整个陕西的书画交流集散地。在一条临街的小巷子里,竖着各式各样的广告招牌,但上面的内容大同小异,均写着“收售名人字画”等内容。

  记者随意走进一家店面,店里墙上挂着众多名人字画。记者佯称要购买书法作品送人,一青年男子殷勤地接待了记者。他介绍,购买书法作品送人,一般吴三大、贾平凹等名家的字比较受欢迎,但价格稍贵,要在6万—7万元左右。当记者问到,能否优惠一些,有没有便宜的字画时,这位男子随即熟练地从一沓纸张下面抽出了几幅字:“雷珍民、贾平凹、吴三大,二百到四百元随意挑。”

  摆在记者面前的这些“名家书法”包装精美,均有“伊伊伊书法”的封皮,打开之后看到的字迹也与真迹相差无几,印章、落款完全齐备,在一幅“贾平凹”的书法中,甚至还按有指印。那么,为什么这些“名家字画”与之前的字画价格相差如此悬殊呢?

  在记者的追问下,这位男子最终道出了实情:“这就是高仿赝品,就是一般人写的,虽然没有名气,但在网上也可以查到。”男子指着一幅书法说,“高仿的名家作品,一般人谁也看不出来,都是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制作出来的。章子,也是自己做的。”随即,他又拿出来一张照片作为佐证,照片上贾平凹、吴三大等名家拿着刚写好的作品,而其中的内容与记者面前的书法内容一字不差,笔迹也几乎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

  在同一条街上的另一家书画装裱店,记者见识到了更为便宜的“名人书法”。在记者说明要购买便宜的书法作品后,这位老板带着记者来到了背街的一条小巷子,批发赝品字画的地方就位于这条街的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店。“一般的200,高仿的300,一次批发20张以上可以便宜到50块钱。”这位老板向记者透露行业内的秘密:高仿书法与一般的仿品相比更逼真,都是由专门制作高仿书法的人所作,使用印有书法家名字的专用水印纸,而附带的照片则是电脑合成的。一般的赝品一百多一张,不带照片;要照片的话,得再加三十元钱。一番了解之后,当记者以需要再挑选一下为由试图离开时,不料这时装裱店老板居然一口价喊出了五十元的低价。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一个悖论式的状况是,书画销售行业乱象与购买者的推波助澜不无关系。一位资深从业者对于书画销售行业现状的调侃,或多或少道出了这一行业存在买家与卖家之间的矛盾。书院门一家画廊内,一位经营当代青年画家作品的老板道出了他面临的尴尬境况:“顾客买画用作家庭装饰的话,一般中端价位在1000~5000元之间。但是,在那些颜色艳丽、价格便宜的印刷品打压之下,中高端画作走货很慢。”购买者将“经济实惠”这样简单粗暴的准则运用于书画市场,并奉为圭臬。而画廊经营者秉持的“四可”(可观,可行,可居,可游)等专业鉴赏标准在这样的情况下顿时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你们的画非常好,但是我们要便宜的。”对于画廊老板而言,这样的对话几乎每天都在上演。他们必须艰难地做出这样的选择:要么坚持学院派的书画审美,而市场受冷,经营每况愈下;要么迎合市场,屈服于印刷品的利诱,赚得盆满钵满。

  行业的萧条,在这些中低端的画廊经营者看来,市场上的印刷品是罪魁祸首,只有肃清环境,打假取缔才能除掉后患。“一幅装裱好的印刷品可以低至30元,画家的画还怎么卖?这样的形势下画廊的生意能好吗?”这样言辞激烈的追问,或许也是这些画廊守法经营者群体的心声。

  书画作者

  维权艰难防伪与造假拉大锯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临摹本身在中国传统的书画文化中,就是一把双刃剑。以临摹的方式学习,本身并没有错,也是公认的一种学习方式和途径。然而,把临摹学习转换为获取不正当经济利益的方式,在行业内是不被允许的。尴尬的是,这种现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基本上无法杜绝。一个听起来颇为夸张的事实,足以反映书画行业的乱象:当代著名艺术大师范曾的画作在市面上居然有500万幅之多,而这其中90%以上都是赝品。范曾曾无奈地喟叹:“现在市面上‘范曾’的画有500万张,其实我每年也就画250张左右的画,照此计算,500万张我要画两万年。”

  书画市场赝品横行,自然受冲击最大的是书画家及其真迹作品。“太极猴寿”创始人、书画家李中元,也是西安书画行业乱象的受害者之一。他的“太极猴寿”在2016年丙申猴年前后便使造假者趋之若鹜,出现了数不胜数的“猴寿”赝品,一度让他在书法打假的路上疲于应付。在打假的过程中,熟稔行业内情的李中元发现了一份关于陕西书法家赝品的大名单:任法融、贾平凹、吴三大、雷珍民、钟明善、刘文西、王西京、李中元、杜中信、茹桂十位书法家的赝品相对较多,是高仿书法出现最多的几位。“赝品生产得快,卖得也快,谁的作品畅销,立马就有造假者跟风而动。”李中元在谈到书画赝品现状时义愤填膺,“书画市场走向大众化,赝品就像先天自带的细菌一样,如影随形,防不胜防。”

  在书画造假江湖里,造假分为内部造假和外部造假,而书画中的造假手法足以让人瞠目结舌。内部造假,即作者自己造假。有的画家贪图一时之利,在印刷到七八成的半成品基础上,寥寥再添几笔,只需要画一二成的工夫,留下一些人工的痕迹,一幅自己的“真迹”画作便就此诞生;外部造假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人工摹仿造假逐渐升级到机器印刷造假。一幅看似惟妙惟肖的书画作品,由机器以墨汁印刷,通过喷绘的方式,最终成型的书画作品几近天衣无缝,一般人用肉眼难以分辨。事实上,印刷品已经成为扰乱书画市场的一大公害,据业内人士粗略估计,在市场上流通的书画印刷品远远超过四分之一的比例。

  赝品横行,维权之路更是举步维艰。在这点上,书画家所面临的窘境让人深思。一方面,文化人悲天悯人、淡迫名利的情怀认为,赝品的生产也是一种无奈的生存之道,对此不以为意,这样的心态也无形之中纵容了书法赝品的猖獗;另一方面,防伪方法与赝品技术一直在进行着一场拉锯战。早在十多年前,深感赝品之害,贾平凹、王西京等名家率先开始探索防伪方法。贾平凹曾试图通过用专用纸来进行防伪,这项从南方传过来的防伪技术只施行了很短的时间,便因为专用防伪纸张渠道难以把控而被束之高阁。王西京的防伪方法是授权证书,虽然这样的方法一定程度上曾起到作用,但每次高达8000元的证书收费,也让部分购买者望而却步。此外,授权证书以及证书收费的合理合法性,在业内目前仍有争议。

  书画家与造假者似乎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两方轮番演绎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抑或“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角力与博弈。“每张字画都做可供查询的防伪编码;专门定制纸张,使用昂贵的印花高档纸;每幅作品都提供高级精装礼盒。”李中元竭力将防伪方法做到极致,自己花钱开通网站,每张卖出的字画输入防伪编码,就可以看到该幅作品的电子照片,以便进行网上验证。然而,即便如此,市场上的赝品依然难以杜绝,赝品市场让书画家们无奈,无语,又无可奈何。“或许,书画家个人把作品做精到,对自己作品负责,才是出路。因为好的作品,再模仿也是难以超越的,这才是最有效的防伪方法。”李中元如此感叹。

  业内人士

  加强立法评估提高民众艺术素养

  在书画行业的业内人士眼里,赝品与印刷品,其实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赝品在书法和绘画作品中均有出现,是以次充好,以低劣的作品迷惑购买者而谋取不正当利益,具有一定的欺骗性;而印刷品在画作中出现的频率更高,被称为“商品画”。“商品画”以其低廉的价格受到购买者的青睐,市场上一百多元的工笔画印刷品,低至离谱的价格,一定程度上伤害了书画市场的健康发展。

  事实上,将“商品画”当做商品来卖,最多只是在价格上扰乱了市场秩序。而将“商品画”当做真迹来卖,在法律层面上则构成一种欺诈的违法行为。前者从价格上很好区分,一幅稍有艺术水准的画作基本在千元左右。一百元左右,甚至低于一百元的画作,基本上都是印刷品;后者的辨别难度则相对较高,但也并非无迹可寻。印刷品一般使用的纸张是较厚的光滑纸,油墨僵硬且没有舒展自如的感觉。最重要的一点是,印刷品一般是由很小的网格或圆点组成,在放大镜下一目了然。

  书画市场的微妙之处在于鉴定,对于普通购买者而言,很容易在各种高仿赝品面前疏忽大意。而随着高仿真扫描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书画行业,现在辨别真伪已经不能通过印章来分辨,此前那些通过看作品的整体气息,看用纸,看用墨等方法统统失灵。“现在的赝品技术,实在是太高了!”一位高端画廊经营者无奈感叹,即便是真的有书画爱好者想保存收藏,或者留给后代,但在购买的时候,却踟躇不敢下手。

  书画行业中的信任关系似乎已经崩盘,究其原委,正是假货太多。即使真正懂行的人,也不敢轻易做出判断。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经营者明明知道一幅作品是真迹,买家和卖家都清楚是真品,但即便如此,还是不敢轻易交易,必须拿着作品找到作者本人,照张相———“照相”是个代名词,深层意思是,作者本人认定这幅画。而这样一次鉴定背后是1000—5000元的“鉴定费”。

  那么,鉴定真的就该由画家本人来进行仲裁吗?画家百年之后,又该由谁来鉴定呢?在书画圈内,便流传着这样一件由鉴定引起的故事:某人在外地花费70多万高价,购得西安某画家的一幅真迹。该作品经权威机构认定是真品,但在拿给作者本人鉴定的时候,作者一口认定是赝品。其实,背后的逻辑不难理解: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作者严格控制其作品的价位。该作者的圈子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经济利益链,只要从自己的圈子出去的都是真迹,只要不是从自己的圈子出去的,一律都认为是假的。

  鉴定本身是一门学问,或者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显然,目前西安的鉴定机制也并不完善。行业内的鉴定丑闻层出不穷,鉴定费是按照作品价格百分比收取。为了收取鉴定佣金,不少所谓的“鉴定机构”将赝品鉴定为真迹,或者严重高估作品价值。鉴定乱象,由此也成为行业乱象的渊薮之处。

  那么,赝品泛滥横行,铜臭盖过墨香的西安书画销售行业,到底该如何走出困局呢?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有如下思考:

  一是相关部门立法。书画市场的打假到底该归哪个部门管理?专业的鉴定机构又由谁来受理?书画造假应当承担哪些具体的法律责任?囿于缺乏完善的、可供执行的法律规范,便滋生了造假的温床。由此,由相关部门出台具备操作性的法律细则显得尤为迫切。

  二是成立权威鉴定机构。因为没有官方鉴定机构,真迹和赝品无法验明正身。应健全艺术品市场管理机制,将评估机构、鉴定机构、评估师、鉴定师等制度引入市场,使艺术品鉴定机构具备权威、公正、有效的法律效力。

  三是提高道德标准。对做假字画者严厉惩罚,一次造假,一朝破产。同时,建立从业者黑名单制度,加强行业自律。此外,健全文化市场的管理,对于诚信画廊以及商户进行星级评定。只有文化管理部门真正负起责任,书画协会的自律组织起到实效,综合治理之下才能卓有成效。

  四是政府加大软性文化投入。西安书画行业相比全国其他城市,基础较好,处在行业前列。西安书画销售市场的悖论在于,市场相对繁荣,而文化市场中购买者素养偏低。政府应加大软性文化的财政投入,通过普及性的常态化高层次艺术展览、书画讲座,提高民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鉴赏力,培育健康完善的购买市场,推动西安书画市场有序发展。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