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人才培养】专家为你解读“2018学院空间——A3艺术计划特展”

2018-05-14 15:41:00 未知

  序言  湖北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魏光庆教授:

  当代艺术格局错综复杂,我们的艺术教育往往陷入尴尬的境地。传统的美术学院似乎与当代艺术脱节,特别是随着影像、装置等新媒体的兴起,学院教育 更是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一方面学院教育是艺术知识体制化、规范化和标准 化的产物,始终肩负的是安营扎寨、坚守阵地的使命;另一方面,当代艺术创作 又扮演了冲锋陷阵、开疆拓土的角色。因此我们看到这种局面,当我们强调基 础的造型能力,并形成了这种能力的科学化、标准化、集体化的教学机制的同时, 又受到这种机制的桎梏。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这本身就是一 条颠覆与解构之路 ,艺术在当代发生转向,从美学技术的营造转向思想观念的 表达,艺术家得以利用以前建立的各种制像机制,利用传统文脉对现实的反映, 解构和重构文本,建构诗学和叙事,建立起一种个人化的表达。

  油画专业作为传统专业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学院色彩,既有传统学术的传承,又肩负着知识创新与前瞻未来的使命,如何回应新发展、新事物、 新概念是油画这门古老的专业所面临的新问题。因此,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在 2014 年开始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提出 A3 艺术教学拓展计划的概念,即 “A3 艺术计划”。该计划是集科研、创作、展示、教学于一体的项目,以建立当代跨媒体视觉艺术研究及教学基地为目的,通过整合我校乃至全国艺术与文化资源,使油画系逐步形成一个位于学术研究前沿、多功能、教研产衔接合理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视觉艺术教育中心。

  A3艺术计划培养人才的目标和定位,就是打破单一油画专业的框架结构,培养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复合型艺术人才,使之具备更高的国际视 野和更大的艺术格局,并在未来的艺术现场中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在课程结构方面,本科教学采取1+1+2 的方式。一年级在视觉基础部学习,二年级实行交叉学科的课程整合,打破封闭的教学,将课程的配置不再局限于系 内,而是扩展到全校,甚至调动社会教育资源。三、四年级采用工作室制,提供三个课程模块 :具象写实课程、表现性绘画课程、实验绘画课程,直到毕业创作的 完成。其中新增加的当代艺术概述、艺术文献阅读理论课程,使学生对艺术史有 更为完整的认识,双向素描、实验绘画、表现性绘画等多门实践课程,以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质。

  实践是“A3 艺术计划”推动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这种直接参与到艺术现场的教学,势必要求教学呈现出一种更为开放的姿态,要求学生横向了解当代艺术中的美术馆、画廊、双年展、博览会、批评家、策展人等运行机制,纵向了解艺 术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脉络,使更多的艺术知识将在课堂之外获得。 为此, “A3 艺术计划”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契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展览与交流 活动频繁活跃,成为学校内部和对外交流的全方位展示窗口,其中位于市区创意 天地艺术区的 COS-J 空间,逐步成为“A3 艺术计划”推广青年艺术家与社会 交流的实习平台,并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A3 艺术计划”迄今已推出展览 60 余项,讲座 30 余次,艺术驻留项目10个,“A3 艺术计划”已经成为超越教学范畴的、有社会影响力的艺术事件,并且成为华中地区最具有研究性、前沿性,最 具影响力的学术平台。

  油画系本着对学术的尊重与艺术自由开放的原则,以强化实践的方式为教 学改革与课程找到一种路径,探索出历史传承与改革创新、理论研究与艺术实践、 实验教学与服务社会双轨并行的模式,体现了鲜明的特色,体现了学科齐全的综 合性艺术院校的优势,体现了历史积淀深厚的百年名校风貌。

  聚合·推动  湖北美术馆策划部张茜:

  “2018 学院空间——A3 艺术计划特展”是湖北美术馆“学院空间艺术 计划”的第五回展,展示了“A3 艺术计划”在实施四年以后的相关成果。美术 馆与公共艺术计划的相互合作,为二者区域内功能效应的最大化提供了可能性。

  美术馆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场所,有着众多的综合性功能,而关注当下发 生的艺术动态,以主动的态度积极参与其中,引领公众了解正在发生的“艺术史” 是当今美术馆的重要功能与职责之一。湖北美术馆自建馆以来一直将“重在当代” 作为办馆理念之一,致力于公共艺术计划的有效推进以及当代艺术家个案的研 究。此次湖北美术馆推出 “2018 学院空间——A3 艺术计划特展”,也正是希 望美术馆所提供的公共平台,能够使“A3 艺术计划”进入到更广阔的公众视野 之中。而在越来越多的合作项目实施之后,我们发现美术馆不再是单一的公共 文化服务空间,它作为区域内文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有效链接了区域内的艺术 事件,从而推动了区域内文化艺术生态的建立。

  另一方面,“A3 艺术计划”的实施初衷是为了建立一个具有区域影响力 的视觉艺术研究平台,无论是当代跨媒体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的成立、还是建立 A3 艺术空间,亦或是开展艺术家驻留与工作坊计划,这些都是为了有效地聚合 艺术发生过程中的相关力量,使“A3 艺术计划”逐步形成区域间的影响力。

  因此,“A3 艺术计划特展”在这样的契机之下走进湖北美术馆,从学院内 部走进社会传播性更广的美术馆空间,整个艺术生产的过程以及对视觉艺术的 认知都在发生变化,而这些也正是美术馆在知识生产过程中待在讨论的问题。

  1. 艺术人才的梯队建设

  所有关于艺术的讨论都是围绕艺术家、作品、艺术事件展开的,而关注当 下艺术家的动态、推动年轻艺术家的成长,以“进行时”的思维参与艺术的发 生活动又是美术馆的工作重点,因此,艺术人才的梯队建设能够为以美术馆为 代表的公共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而“A3 艺术计划”正是为区域内艺 术人才的聚合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本次展览分为“A3艺术计划”及“青年项目COS-J”两个部分的作品。一方面, 在“A3 艺术计划”部分我们看到了徐文涛、周向林、郭正善、胡朝阳等一批相对 成熟的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延用以往的叙事母题进行持续性的创作,并将这些创 作经历与其教学实践相结合,为年轻艺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以激发 他们在创作中的独立思考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另一方面“青年项目 COS-J”部 分则非常关注年轻艺术家的生存状态,也希望通过展览的方式,让更多的青年艺 术家进入到美术馆及公众的视野之中。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年龄跨度从 50 后 到 90 后,可见“A3 艺术计划”在人才梯队建设中所做的努力,重视年轻艺术人 才的培养能够让区域内的艺术发展始终保持积极活力,同时也让视觉艺术的呈 现与表达产生了更多的可能性。

  2. 跨媒体的视觉艺术研究

  尽管“A3 艺术计划”是基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的教学实验,但参展艺术 家们并不拘泥于传统油画的叙事方式,并且将其作品置于视觉艺术研究的宏观 格局之中,利用跨媒体的手段来呈现个人化的表达,这也是湖北美术学院启动“A3 艺术计划”的意义所在。

  一方面,参展艺术家们进行着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唐骁的《绿松石的刺》 《木方锥》《铁方锥》就打破了传统视觉艺术作品的次元壁,将平面化的作品延 展到三维的体块之上,原本在平面创作中需要依靠透视手段创造的视觉中心成 为了有触感的实体,汇集在椎体的锥尖之上。这种对视觉本身的研究为视觉艺术 的观看方式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谢琦的《钱 =Money,1≠1,硬币系列》以不 同的材料为切入点,也尝试了非平面化的表现方式。另一方面,跨媒介的手段逐 渐介入到视觉艺术的创作中,鞠腾的《云图——聚焦忆录》、沙丽娜的《守护》《可 口可乐系列》借助了影像、装置等手段来呈现自己对某些问题的思考,魏三三的 《colour combat》也引入了服装设计中的撞色概念,以时尚大片的方式完成了 作品的创作。 在当代艺术的格局下,我们越来越难以用某一传统的艺术门类来界定某一 位艺术家的作品,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技术、媒体(媒介)不应该成为视觉艺术 创作的阻碍,这些应该为艺术家所用,成为他们展现独立思考能力与个性化表达 的工具。而在“A3 艺术计划”的实施过程当中,我们也看到了学院针对这一问题 作出的回应与尝试。

  3. 从聚合到推动:区域内功能效应的最大化

  作为知识生产的重要阵地,美术馆最重要的职责之一就是推动区域内艺术 生态的建立,同时对于正在发生的现实作出具有立场和判断力的关注及参与,这 是一个美术馆进入当下艺术且同时参与建构艺术史的重要行为。而此次展览的 呈现,实际上是一个聚合到推动的过程,美术学院与美术馆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 使双方的功能效应不断延展:“A3 艺术计划”的实施与持续发展能够不断地聚 合艺术人才,在与美术馆合作的过程中,这项公共艺术计划将逐渐打破原有的地 域边界,拓展出更宽阔的公众视野;而美术馆在发挥其公共文化服务性机构功能 的同时,将触角不断深入到学校、媒体、民营机构,从而实现有效的资源整合,并 推动区域内文化艺术深层次发展,为公众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审美体验。

(责任编辑:王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