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湖美】谭大利:行云流水守虚静 层层漆韵见诗意
2018-05-15 15:16:25 未知
谭大利,1977年出生于辽宁阜新,200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现任职于湖北美术学院壁画与综合材料绘画系漆艺教研室主任。代表作品:《逆行》、《桼文》、《莫名黑》、《装模有样》系列等。
近日,湖北美术学院新闻中心学生记者到壁画系漆艺工作室对谭大利老师进行了专访。初见谭大利老师,他的谦虚与温和让人印象深刻。他以特有的气质,与记者交流并分享他的艺术创作与教学感想经验,言语中透露出对艺术的热爱与坚持,让人信服他对漆艺的执着。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谭大利当初因对艺术的喜爱而考入鲁迅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学习,初心纯粹、直接。本科毕业后当了几年的“北漂”,而后考入鲁迅美术学院漆艺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后几经辗转最后过渡到教师身份,成为湖北美术学院壁画系的一名教师。谭大利作为一名教师,孜孜不倦投入教学工作,循循善诱为学生授业解惑。“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他对于教学有着明确与清醒的认识,“作为一名教师,只要进入教室,必须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一名专业课老师对专业、对学生、对学校的热爱。”谭大利在教学上强调因材施教,认为教育不能以塑造千人一面为目的,应该注重挖掘培养学生的个性特征,而不能总以艺术家的思维要求每一位学生,教学时必须考虑到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掘每位学生的潜质,尊重每个学生的自然心性,传道授业,各因其材。
谭大利牢记老师对他的麈尾之诲:“假设有十个学生问你十个问题,你都回答对了,那是你理所应当的,没什么可炫耀的,但是如果你有一个问题回答错了,那就是你的问题了”。他把这句话牢记于心,在教学过程中反躬自省,不墨守成规,注重平时的知识更新,不断加强自身的艺术修养,随时调整,也许仍然存在不足,但争取做到问心无愧。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在教学中没有教师能十全十美地完成教学工作,但谭大利对教学的认真与执着体现了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乐此不疲传知识,默默耕耘为树人。
《礼记》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雅斯贝尔斯曾言:“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谭大利也深得教学相长的益处,他认为,如果教师只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授鱼),而不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授渔),那么,教师就很难从自己的教学中认识自己的欠缺和问题。他在指导学生的创作过程中受益匪浅,与学生的交流也成为他的灵感来源。关于对学生的教学与期盼,他坦言不排斥天马行空的想法,但天马行空的想法背后要有踏踏实实做艺术的态度做基奠。一幅创作上只要有了态度,就不可能空洞。如韩愈所云: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层层漆韵 迭迭诗意
初识漆画,只觉得它神秘,久而久之,愈发沉沦于它的诗意韵味。中国漆文化从传统漆器到现代漆画,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与演变。漆艺源自于漆器,古人在漆器的制作中掌握了漆艺的各种技法,而后衍生出了漆画、漆立体等新的漆艺表现形式。漆是漆艺作品中的载体,是漆艺材料美的主角,然而材质的独立性也决定了它们的发展方向与形式。
现代中国漆器的样式以及装饰仍以传统为主,与现代大众的普遍审美趣味产生了明显的矛盾。他认为,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题材,漆艺也面临着传统艺术观念的现代转换的问题。诸多漆艺家所做器物无外乎食具、妆盒、古琴等传统仿古物件。不是说传统的样式不美,只是这种古典美难以衔接当代艺术飞速发展。现代中国漆艺继承了髹涂、描绘、刻填、镶嵌、雕漆等传统工艺。工艺手段,装饰纹样的陈旧都使漆艺的发展举步维艰。受中国漆艺影响深远的日本漆艺的“莳绘”声名远播,韩国漆艺的“螺钿”镶嵌技术青出于蓝。都督促着中国的漆艺术家要积极探索新技术,吸收多种风格的设计元素。
因此,谭大利主张,当代中国漆艺在复兴传统的同时要衔接当代艺术的范畴,这是因为今后艺术形式可能会趋近于比较强的互动性,观众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有了互动性,大家也会更主动地去接受。他说:“当代漆艺是激活传统漆艺的某一种样式,只有激活或打破传统,才能建立一个新的面貌。”三言两语中谭大利在对漆艺的创新方面上的理智而清醒的认识可见一斑。中国漆艺正蓬勃发展,传统的继承与探索任重道远。谭大利直言:“继承传统是必要的,但拘泥于传统是万万不可的。传统只是一种样式,是一个避免不了的面貌。传统是过去的经验,并不完全都是褒义,你只需要去了解。真正激活并解构传统,是从中吸取有营养的东西而不是全盘接受,然后真诚的面对自己与当下的种种关系和问题,在当代语境下寻找自己的解决方法。”当代漆艺的灵性,来自于宇宙万物的生命力,与艺术家的生命力息息相通,斗转星移,艺术家的面貌焕然一新,更注重作品内容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对社会现象更具深入的思考、敏锐的感知和高度的求索。相应的,当代漆艺更应该在探索传统漆艺的基础上升腾变化,不拘束于传统的绘画技巧与语言,同时要求观念与内涵上的创新,令当代漆艺可化身为生命的存在形式。
对于如何正确欣赏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谭大利有他的见解:“你必须提前做好功课,倘若你明天就要去看莫高窟,你就要提前对它的历史熟知一二。结合传统壁画的角度去衡量,从文化的角度去寻找,再带着问题从现实的角度去看。”除此之外,谭老师还谈到:“传统就是时间,它就是时间的长短,传统不一定都是好的,它的好在于它的时间魅力。”谭老师言简意赅,道出了传统的魅力与精髓何在,更新了普罗大众对传统二字的认识。
见素抱朴 清泉徐徐
在文化多元的当今时代,艺术这扇侧门每年都吸引浩浩荡荡的艺术类高考大军,在选择专业时的功利性和社会现实性愈加明显。大多学生把就业的难易程度当作选择专业的首要考虑因素,由于设计公司在市场上相对普遍,选择设计类专业的学生蜂拥而至,造成纯艺类专业相对冷门的境况。对此,谭大利认为,无论哪个专业毕业后与社会接轨时都会遇到问题,只是设计专业与社会接轨的更加直接一些。他洞悉了学生存在顾虑的心理原因:“其实大家都只是想找一个依靠。倘若社会上有很多大型的壁画公司,大家便不会存在那么多的顾虑。”谭大利的这番话单刀趣入,一语点明,发人深省。
当下,人们普遍认为更加多元、更为创新的技术手段可以生动有力地描绘着当下的虚拟技术时代。与此共生的是,部分艺术家对天然纯粹的执著追求,能够媲美富含精神性、时间性和超验性的抽象思考,为此催生出了高超的艺术作品,正缘于此,谭大利通过漆艺独一无二的视觉特性,在技术统治产品和技术商业存在的面前,似乎构成了一种对技术时代的深情控诉。真正的艺术家只顾埋头耕耘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之中,而并不会太在意功名利禄。执著是艺术家的基本素质,尽管执著的人未必都能成为大师,但大师却一定是执著的。谭大利说,一定要培养自己的审美,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他本身创作的题材都是他自己的精神层面上的积累,这些积累是他的个人喜好等各个方面,或摇滚音乐,或看诗歌诗集,这些东西长期为之就会对自己的作品的初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若时间跨度增大,甚至形成自己的创作。谭大利的一句话显得掷地有声:“人不需要把自己放在这些条条框框里来束缚自己,你就是一个作者,而作者本身就是你对你作品最好的署名。”
谭大利说:“任何一个行业,都遇到了很多困难,背后其实都付出了很多。你听到的那些光鲜亮丽的故事,那也仅仅是故事。”如今的市场,各种艺术品热火朝天地拍卖,一个个天文数字不知触动了多少“热爱”艺术的人的心。谭大利则认为:着急地去受到认可,卖掉作品换取利益,有人可能会成功,但这种成功都是暂时的。既然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认真地去做,不用考虑太多,你只要东西做得好总有人会去发现的。他说:“这不是一个热热闹闹的行业,而是一个非常内向、非常孤独的行业。最重要的便是寂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把它做好!踏踏实实的态度很重要。”市场是庸俗化、商业化的,但社会对艺术的需求还是有的,涉及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对艺术有审美感知,就算边缘化的跨界,顺其自然,壁画也可以做设计。”
无形变奏 有声流变
毕加索说:“艺术是时代的索引,任何一个时代的特殊感情都会诱导出与这些意境一致的艺术形式。”,由于社会背景和周遭环境对一个人乃至一代人的影响甚远,每一个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下所孕育的艺术家都有对社会百态的不同思考,每一代人的艺术语言与风格、内涵都各有千秋,作品中都带有不同的时代烙印。这是社会的自然滋养,而非刻意追寻。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应追求达到与自然水乳交融,与天地依存共生的境界。谭大利说:“艺术与个人性格与生活有关,寻找不一定寻找得到,而到了那个“点”,艺术的灵感与创作自然就会往外冒。”漆艺所具备的正是一种可以唤醒内心温存的美感,单纯、直白而又富有独特趣味的漆艺作品,一定是漆艺创作者对生活或周遭的感悟与理解后在心里油然而生的亲近感的驱使下所创作的。这样的漆艺作品才能散发无声胜有声的天然气息,使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柔和与感动。
当前,当代艺术已被后现代的全球化所占据,然而有许多的艺术家开始追求概念和形式上的本土化和跨文化性,艺术作品的材料界限越来越模糊,艺术创作的形式也会有所不同。在这种语境下,艺术家对材料的选择具有借鉴意义。谭大利的作品好似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形,就虚避实,拒绝被划入既有的艺术门类,并非为了表现一种极简式抽象艺术,而纯粹是一种天然的艺术映象。通过更深一步的观察发现,作品的变形并不局限于在材料的传统形式和功能上,而是充分发挥材料的潜质,使得艺术评论能够介入丰富作品创作当中,让作品能够从不同侧面呈现出几何状、圆球状和立体式的空间效果。艺术家创作的出发点正是基于对当下艺术语境的掌握,最大程度地呈现天然漆的这一物质特点。强调物质特性,不仅避开了在非线性时间认知下谈论文化传承,也有力打破了传统艺术对于材料的思维限制。谭大利以天然漆作为材料,极具柔韧性,用抽象的形式表达视觉想象,同时又因其独特的不透明的光泽,带给观众以确切而具体的视觉体验。他直言,漆画材料既是可渗透的又是静态的,在平面“绘画”中制造起伏,最终这种凝固了时间的感觉,在单色或双色的雕塑中达到巅峰。之所以说“凝固”,是因为材料看上去流动,实则静止,正如水流被火山喷发物裹挟,然后熔化和凝固。
谭大利认为材料需与作品切合,有的材料虽好,却与作品不合适。所以应该先知道作品是什么再来看材料,不能通过一个材料去指定作品的内容。一味求取材料和技法与传统相一致,而忽略了更重要的精神传承,便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谭大利的作品《装模有样》中,充分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认真与投入。关于创作的想法、材料的运用等,谭大利都经过深思熟虑,不断比较。
“我不是做传统漆艺的艺术家,这只是我创作的手段。”而“自省”也一直是谭大利的创作的态度,他认为当自己的作品挂在展厅的墙上时便能看出许多问题,那是个“自我反省”的平台,而他也会根据这些有问题的地方进行改进,使创作不断地发展。“因为艺术本身并不是以某一种材料为终极目的的,艺术本身的审美、美感那才是最重要的,材料只是让你锦上添花。”谭大利认为,一个好的作品,会鲜活、生动,而且具备了个人的气质,最重要的就是艺术观念的培养和艺术观念的思索。
谭大利作品因模糊而饱和的视觉效果,独特的光泽、不完全透明的特性以及物质密度,让人在黑暗之中完全无法捉摸其细节、设计、雕画和平面,让人们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其形成确切认知其蕴含的独特属性——有声却真实的流变、无形而具象的质地、未知潜在的力量以及难以辨别的真相。
参加展览:
2008年,“新东北力量” 北京
2011年,中国高校美术作品学年展 成都
2012年,“东方精神”漆艺学术提名展 北京
2013年, 第二届湖北国际漆艺三年展 武汉
2014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获提名奖 北京
2015年,湖北省青年雕塑展 武汉
2015年,中国厦门漆画展 厦门
2016年,福州国际漆艺双年展 福州
2017年,物我---学院空间与社会空间 武汉
2017年,第二届综合材料双年展 宁波
2017年,拓变---学院空间 武汉
2018年,开放式---青年漆艺邀请展 武汉
2018年,猎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 郑州
收藏:湖北美术馆 福建美术馆 湖北美术院
(责任编辑:王超)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