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3988期】对话:张大千绘画的摹古特点以及在近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性
2018-05-26 10:02:49 樊玮
嘉宾介绍:
陈奕名:雅昌艺术网副总编
陈筱君: 收藏家 台湾曦之堂创办人
任重:艺术家
戴维:中国嘉德近现代及当代书画总经理
导语:
张大千稽古敦煌后的雄心力作《水月观音》,是对盛唐精丽画风的极致诠释,也是市场唯一所见工笔重彩青绿描金的水月观音;另外一幅《江堤晚景》是张大千临摹董源代表作的同名作品,此次同时现身中国嘉德2017年秋拍,艺术头条特别邀请台湾羲之堂主人陈筱君以及当代著名艺术家任重做客直播,从张大千看中国画的摹古与嬗变。
主题:从张大千看中国画的摹古与嬗变
第一部分:张大千绘画的摹古特点以及在近现代艺术史上的重要性
戴维:首先欢迎大家,非常感谢陈总和任重来和我们分享对大千的认识,我们倍感荣幸。原来我们耳熟能详的是在出版物、教科书、论文里面见到的作品,这次真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千四十年代巅峰时期的作品《江堤晚景》;也有一个30年代1934年秋天画的敦煌时期的《水月观音》,这两件作品都是很曲折,我们收到。
戴维
我先给大家看几个图片,介绍一下这两个作品的特点,这件尺幅很大,1.8m×1.2m的大千青绿山水巨制《江堤晚景》,我们找到了1947年的张大千的展览的照片,这是当时张大千1947年的时候,在上海举办过一个张大千近作展,当时这个展览非常的轰动,据说在开幕前一天就销售过半,我们很荣幸居然找到了1947年这个展览时候的原版照片,因为之前大部分1947年的展览是留了目录下来,目录上面是标了价钱,但是并不是每张画都留了照片下来,这件作品很荣幸我们发现了当时留下来了照片,可以印证这件作品确实是1947年张大千近作展上的作品,当时的定价是800万,是全场最高售价,这件作品自从1947年在上海张大千的近作展被买走之后,今年2017年秋天出现,在我们的拍卖现场整整70年的时间,很感慨。
我们看下面的照片,我找了一个很好玩的照片,这是一个很幸福的小朋友在《江堤晚景》前面过生日,这张《江堤晚景》当时在上海,被来自云南的富商王振宇先生买走了,1949年之后,他带到香港去一直挂在他府上,所以就留下来这张很有意思的照片,我觉得是很值得跟大家分享一下的。
再往下看,我们这次另外一件就是提到的《水月观音》,《水月观音》的来源是我们这次一个很特别的专场,叫“默斋掇英”,其实陈总跟默斋的曹先生也是很有渊源的,很早就见过这件大千的《水月观音》,在北美的收藏圈子里应该是很有名的一个东西。1991年的时候傅申先生在美术馆做非常重要的《血战古人——张大千六十回顾展》,据说傅先生满世界去找敦煌时期的作品,很难找,后来就找到曹先生,把这件作品拿去参加那个重要的展览,自从1991年重要的展览之后,这件东西应该说是一直在学术圈和很多的论文上面出现,这次等于说这件临件,我们终于有机会把它请回来,看最后谁能再把它请回去,我先简单地介绍一下,后面让我们陈总来多从艺术的角度来发挥。谢谢大家!
陈奕名:谢谢戴总。筱君姐您是研究张大千先生的专家,刚才戴总介绍这两幅作品,一个重彩的人物,一个青绿的山水,这两幅巨制在整个张大千的摹古系统中,乃至于在经过近现代的艺术史上,您认为它的重要意义在哪儿?
陈奕名
陈筱君:大家刚才看到了这两件重要作品的图片,我觉得两件作品都非常非常具有代表性,第一件刚刚看到的是1946年的,这一件董源《江堤晚景》的临本,也是张大千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件董源的收藏,当然在断代上,现在所有的学者专家们还有不同的意见,可能都认为它是一个元代的仿本,但是这件作品之所以重要呢,是大千一直带在身边,而且大千寄居海外出了国以后,不管到哪里,这件都是一直跟在身边的,不管到香港、印度、南美、北美、加州、一直回到了台湾,这一件东西相随无别离的一直跟在身边,因为这件作品也给了他非常非常大的创作上面的动力。
我们光是看傅申他在百年纪念展张大千的世界特别介绍了一件,是跟他这个相同的50年代,在印度大吉岭时间的这个临本,大家就可以知道我们现在目前所知道的临董源的《江堤晚景》,光是临本就有三本,这一件1946年,是张大千的第一件临本,而且相当相当的重要,张大千获得了这件董源的《江堤晚景》,实际上他是1945年冬末的两个月非常费力的拿到,当然我们也知道他这一件,1938年,他在北京就看过了这个本子了,一直心心念念,所以等到抗战结束了,他马上回到了北京,就一直询问这件东西在哪里,总算是让他找到了。
这件作品得到的时候对他来讲是非常非常兴奋的,所以马上在1946年的春天,他做了第一本的临本,这本临本对我而言,我为什么觉得这么的重要呢?是因为这个作品实际上面,我们从1947年他在上海中国画院的这个展览之后,其实一直都在藏家王振宇的手上,一直从来都没有面世过。所以就像戴维说的,这件东西在他的家里收藏了70年,第一次我们看到这件作品,就包括傅申先生在张大千的世界去介绍这件作品的时候,也只是用了当时的这个临本,这个照片,包括1967年东方学会出的这本画集当中用的这件作品也是黑白的,所以没有人看过这件作品的原件。
所以当时中国嘉德在香港介绍这件作品的时候,我站在了前面,真的激动了好久。因为真的好不容易看到这件作品,所有的学者在介绍这件作品的时候都没有看过原件。所以大千这件作品,我认为它跟50年在印度大吉岭时间的这个作品,其实在构图上虽然相仿,但是在艺术表现上其实还是有相当大的不同。所以等会儿这个部分我想可以让任重特别跟大家来做介绍。
陈筱君
当然第二本我们所谓的这个张大千的另外这本《水月观音》,在90年代,其实这个本子我就已经在曹仲英曹先生的家里面见过了,但是我这一次在看到这个本子的时候,我觉得非常非常不一样,可能中国嘉德在处理这件作品的时候非常之精心,他也让敦煌时期不管是使用的画布,特别在当时压画布的那个画眼,他都让大家看到,当然这一切跟四川博物馆这一件临本,包括我们现在所谓看到的1945年在另外一个寺庙的这件作品,其实我觉得在色彩上更浓丽,更有艺术表现力,所以这个部分上面,我觉得大千在摹古上面,这两件是非常具有说明性跟代表性的。
陈奕名:感谢筱君姐,刚才我们都在谈摹古,因为大千可能在摹古上的确是一个非常伟大的艺术家,刚才我们的老师也谈到说,大千先生不仅是以古人为师,以古人为友,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大的胸襟和气魄。我们说师古人师造化,同时刚才戴总还说血战古人,其实张大千在摹古的过程中,他对于古人的心态和他摹古的特点有哪些呢?任老师。
任重:我个人是非常崇拜大千先生的,崇拜的不光是他的作品为人。我觉得他掌握着一个中国画绘画学习最好的方法,我们讲有些东西是不释出的,比方说八大山人的画,我认为太棒了,但是我不建议大家去学习,但是大千先生的方法可贵是非常适合中国绘画的,那么中国绘画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方法,或者说中国的古典艺术,包括京剧、书法,它都离不开模仿、临摹,通过对前贤优点的学习、模仿、掌握,渐渐发现自己的特点,然后再把自己对造化对生活化还有自己的情感加进去。
非常幸运这次在嘉德能够看到这两件可以称得上是大千先生中岁的扛鼎之作,虽然它们一个是对敦煌壁画深入学习的最高水平的反应,一个是对宋画学习最高水平的反应,两个反应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能看到大千先生在中年集合前面代整齐百代了以后,这种超越古人的雄心。
一开始我们知道,他在二十几岁的时候是以石涛闻名于上海,那个时候大家都讲他是张石涛,说他是石涛专家,进而他通过对陈老莲、对八大、对四僧、对唐寅、仇英这种明清两代的优秀画家的学习。到了1937年中日交战了以后,大千先生是年转逃离了北京,来到了四川的青城山,又从青城山下来去了敦煌,那么在这个期间,他对从唐人到宋人这种人物绘画的学习,包括色彩的运用,我觉得非常巧合的就自然而然的和他的后来对董源的画风,又形成了一个衔接。
任重
我们看到的这张《水月观音》应该叫做金碧的画法,有大青、大绿、朱砂、朱膘的这种色彩的强烈对比,然后有泥金的全部的勾勒,和这个《江堤晚景》的这种大青大绿是一脉相承的,那么《江堤晚景》这幅作品,最早出现在大千先生的收藏里,大千先生是作为赵雍买进,后来他很偶然得到了一个故宫的信札,说“都下绝不见古器物,书画却时得见之,近见双幅董元,着色大青大绿,真神品也。若以人拟之,是一个无拘管放底,李思训”。这个大青大绿四个字,我觉得跟我们刚才讲的《水月观音》又不谋而合。
那么再讲到这个大青大绿,我们今天的人一提起中国古典绘画,总是讲水墨水墨,实际上中国的古典绘画,是由丹青加上水墨,先有丹青继而有水墨,古往今来所有的伟大的画家,董源也好,像巨然也好,像徽宗也好,像郭熙也好,他一定是既兼擅水墨,同时又兼擅丹青,他一定是可以工笔,也可以写意,也可以浅绛水墨,也可以大青大绿。
这个大青大绿到了明代以后,我们能见到的有仇英这样的杰出的作者,到了近代除了大千和吴湖帆先生这样的极为个别的高手以外,好的青绿作品逐渐凤毛麟角,在某种意义上讲,因为这个颜色本身也极为难用,那么大家就讲了这个颜料,为什么你也有我也有,为什么你能用我就不能用呢?为什么大千先生用的这么漂亮这么好,我用就很脏,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对待传统绘画的一个继承学习的方法。
大千先生为了这个方法,他在敦煌两年七个月,见到了杰出的作品念念不忘,为了这幅《江堤晚景》付出了500个黄金,另外又加上20幅明代字画,那么这20幅明代字画在当时的市场价值又超过了500两黄金,实际上这幅画在一九四几年的时候,大千先生就付出了将近千两黄金的代价,他只是职业画家而已,他为什么对研究古法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为什么?我觉得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江堤晚景
我们今天看到了这张《江堤晚景》,它在着色上也有一个秘诀,这个秘诀是什么呢?就是着色的底色还有着色的顺序问题,大家看到《江堤晚景》的通体有一种淡淡的赭色作为底色,它的绿色非常的明透,既厚重,但是又能清晰的表现重彩以下的笔墨的粗糙和勾勒,这种方法张大千先生在早年的时候是下过很大的功夫的,他曾经在《张大千话语录》里很感慨的跟别人讲过,说用很薄的矿物色显露出底下的皴擦,只有仇英和唐寅这几个高手能做到,真有本领。
那么经过了敦煌的临摹之后,加上抗战以后,大千先生有非常的机缘可以得到这些宋画。经过研究以后,他现在也可以,他非常成熟的运用了这个技法,这个着色的方式是这样,在水墨皴擦勾勒好以后,淡淡的通体有一个赭色的打底,在这个赭色打底以后再去上石绿,两三遍以后在石绿上再去上石青,这个颜色除了色下面的墨,还有我们讲的笔法,再加上颜色的层层回应,就显得这个颜色除了拥有珠光宝气的莹透以外,还有一种我们中国绘画讲究的文人的士气,就是我们今天所有的人喜欢大青绿绘画的原因,就是雅俗共赏。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