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故宫公布《千里江山图》“体检”报告 回应伪作质疑

2018-05-30 22:22:31 王晓溪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千里江山图》

  去年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宋代《千里江山图》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也有部分质疑的声音——有观点从画作接缝处印章对不上、蔡京题跋与惯常体例不同、蔡京题跋与画心对不上等方面,判定此画为伪作,并认为作者并非王希孟等。

  近日,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首次公布了近期通过科技手段对《千里江山图》修补部分、绢本质地、残印、跋文受损原因等的检测结果。据悉,这样规模的检测,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历史上,至少这几十年来还是第一次。

  《千里江山图》不是宋代的?

  余辉表示,宋代作画,多用双丝绢。双丝绢经线是双丝,每两根丝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交织成双丝绢。

  《雪江归棹图》一般公认为宋徽宗的真迹。《瑞鹤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听琴图》《芙蓉锦鸡图》与《雪江归棹图》时代相近。检测这些作品用绢的经纬度后发现,如果套用现代人的产品质量概念,尽管都是宫绢,但宋徽宗《雪江归棹图》是一级,《千里江山图》二级,其余是三级——《千里江山图》的密度仅仅次于宋徽宗的绢;《虢国夫人游春图》《听琴图》《芙蓉锦鸡图》则低于《千里江山图》绢的材质。

  不署官衔,蔡京题跋是假的?

  在《千里江山图》“赐”和“希”之间的接缝处,有半个看不清的圆印,但在接缝旁边的画上,没有另半个圆印。此外,在画作接缝的边缘,还有一块模糊不清的红色印泥痕迹,同样也找不到另半个印章。而且,蔡京这一题跋没有像在《十八学士图》上的题跋那样,最后署“大观庚寅季春望,太师鲁国公臣京谨记”等官职、日期信息。这些疑问的存在,让许多人质疑蔡京题跋是假的。

  针对这个情况,余辉表示,《千里江山图》一共有39方印,经过几代人的努力,除了最后两方,其他的都已认出。最新识别的两方印,一上一下,一为“康寿殿宝”,一为坤卦印。康寿殿是南宋初高宗赵构的吴皇后的宅邸,推测这两方印与吴太后有关系。

  宋高宗在南宋初期对府藏书画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裱,在重裱当中请一些人鉴定。宋徽宗、宋钦宗被俘,蔡京也被骂为误国,因此这些所谓“前辈的品题”自然被拆掉。但蔡京的跋文上面记录了作画人的一些信息和宋徽宗的态度等,这些一剪掉,使得这张画变成了“无头案”。于是,吴皇后在重裱的时候补上蔡京写的跋文,但将其放到了画的后面。这样处理,使得蔡京的跋文不那么刺目——既符合当时蔡京被斥的形势,也符合当时对这张画处理的一些技巧。

  蔡京跋文和画心对不上?

  蔡京题跋和前面的画心衔接不上,有艺术史学者指出,这个题跋是从别的地方割下来,拼在这幅画上,用来伪造出身的。余辉并不认同,仔细看画面和跋文,会发现跋文破损的纹理跟画心破损的纹理是不一致的,破损的纹路是不连接的。但如果把这个跋文放到前面去,就会发现破损的纹理有许多是能连起来的——有一道连起来不稀罕,但是两道、多道以上连起来是必然。这说明它们最初是在一起的。

  希孟姓王是怎么得出来的?

  蔡京题跋中写道,“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并没有写姓氏,那“王希孟”从何而来呢?

  余辉坦言关于“王希孟”,有关论据有不少。可据信的,是清初收藏家、康熙朝宰辅梁清标购得此画后,在请人重裱时,在《千里江山图》外包首题签书写的“王希孟千里江山图”。据此推测,梁清标在重裱时,上面的宋签依稀可见,但很破了,没有办法修复,也不可能再保留了。于是,他自然要根据宋签的内容把作者的姓名写完整。至于王希孟早卒的信息,说实话文献上真没有。

  上世纪50年代末,徐邦达、刘九庵等四人对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级品文物进行了一次审定,一致认为《千里江山图》是“珍甲,北宋山水画代表杰作,色彩特别精丽,艺术水平很高”。1960年,国家文物局组织的第一届鉴定小组首站即到北京故宫博物院,重审一级品文物,张珩、启功等复鉴过后表示“认同”。到了80年代,第二届鉴定小组对包括《千里江山图》等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品进行了重新认定,结论是毫无异议。去年展览之前,又对这件作品重新做了认定,跋、作品本身等没有什么异议,前辈三代专家的鉴定完全可以接受。

(责任编辑:雷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