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楷临创的感悟:以浅析钟王为例
2018-05-31 00:16:17 薛小舟
柳永词 80cm×35cm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也。始于魏晋三国时的钟繇,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最早的小楷作品就是其《宣示表》《贺捷表》《荐季直表》等。这一时期的小楷具有拙朴之美,尚有隶意。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具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已备尽楷法,为正书之祖。至东晋王羲之时代,楷意已很完备并进入一个相对自觉的阶段。二王父子的传世墨迹刻本《黄庭经》《洛神赋十三行》《东方朔画赞》等,使小楷书法更加趋于成熟,达到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这些风格的形成,也给以后的小楷书法的书写欣赏奠定了较为丰富优美的标准。
作为今人学习小楷书法,更多的是体现一个人心智的汉字书写。这种书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古人的学习和继承,还原古人的面貌,呈现我们自身与古对话、诉求、寄托的合二为一,从而心存敬畏之心的学古,以及对其文化背景文化意义的追溯。另一方面是彰显个人学古化古的能力,并体现自我的审美风格。在临习和创作中我们崇尚真情的自然流露。这个自然也包括两个层面:一是真实的自然界,一是我们内心的自然。前者即是我们继承古人的经典之作后,对其动静虚实、轻重缓急、枯湿浓淡、起始转合、方圆变化等等;而内心的自然则是一种潜意识的召唤,及根植内心的自觉与智慧。我认为即东坡先生所谓的“无意于佳乃佳”吧,从而达到抒发、表达自我的目的。笔者近期对钟王小楷的临创尤勤,略有感触,抛之以求教同道。
钟繇(151年~230年),字元常,颖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魏明帝时迁太傅,人称钟太傅。工书,师法曹喜、蔡邕、刘德升,博取众长,兼善各体,自成一家,尤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自然天成,形成了由隶入楷的新貌。明帝时,因其既是当朝重臣,又是书法家,并早期推崇用楷书作文和呈奏之人,使得楷书被朝野广为认可,成为一脉正宗的书体。他与张芝、王羲之齐名,并称“钟张”“钟王”。同张芝、二王父子合称“四贤”,历代奉以为法。
我们现在看到的钟繇小楷作品只有刻本,为王羲之临本摹刻,今天我们以《宣示表》和《洛神赋十三行》为例,对魏晋小楷作以简单的分析:《宣示表》始见于淳化阁帖,共18行、295字,整幅作品气脉连绵贯通,行距较为宽绰疏朗,字距稍密,但个字大小相宜,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貌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朴茂,字体宽博而扁方,从具体的用笔上《宣示表》点画的外在形态风格与精神层面的格调是协调统一且又丰富多变的。虽然各具形致,大小不一,方向、长短不等,但却充满呼应映衬。如“逮、良、必”。短横画如“示、可、不”。长横画如“有、所、爱、异”。撇捺如“卿、见、休、胡、佐”等等。给人一种力量、弹性、轻重有流动节奏的美感。从结字上,《宣示表》有相互对照映衬和互补拉动的结字特征,笔画之间疏密结合、避让得当又气息相通。这种特征主要体现在笔画较多的字,如“献、复、权”。另外前后的“尚”字,各具情态的“所”字,“神、虑、”字,皆能体现钟繇在结字中的用心、高明高超,也使后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对综合美学的思考。再者,《宣示表》字里行间给我们传递的是另一种天然巧成,不掩饰、不刻意的“稚拙”之气以及文人士族的“儒雅和从容”。
故张怀瓘《书断》称其“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嫣、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这从另一方面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小楷正走向成熟的艺术特征。所以说钟繇此帖直接影响了二王小楷面貌的形成,譬如(《洛神赋十三行》《乐毅论》)等帖,进而到元、明、清的小楷创作。更具历史意义的是,此帖所具备的点画法则、结体规律等影响推进了楷书高峰唐楷的到来,因此,钟繇此帖可以说有直接的先导作用,也奠定了其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的崇高地位。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是王羲之的第七子。年少即负盛名,幼学其父,次学于张,别创其法。小楷《洛神赋十三行》自然、超逸、妍美,是其代表之作。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十三行,是王献之的传世名作。为三国曹植的散文名篇,王献之喜书此赋,但仅留传从“嘻”至“飞”字共13行,250余字。版本不一、众说有词,仅存刻本传世,南宋时权相贾似道刻于苍色石上,故又称《玉版十三行》。
《十三行》最突出的用笔特点是外拓,挥运中敛放自如,使得点画遒劲健朗、奕奕动人。故康南海曾说:“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浑劲、外拓雄强”。从这点上他区别于钟、王书那种凝重、厚实、朴茂的情态,给人清爽劲健、优雅秀逸的美感。从线质上《十三行》比钟、王显得流美妍丽,其线条纤细均匀,但却蕴含着极强的力量感。在临习过程中应注意:1援横画如“晋”“书”“翠”等长横字,行笔着力均匀,收中自然轻顿,并带有一定上弧顺锋入纸。2援竖画如“椒”“轻”“神”等长竖,起笔向右下轻顿后再向下行进,收笔或悬针或垂露,自如轻松。3援撇捺如“吟”“左”“长”等字,注意舒展洒脱、优雅秀丽。4援折如“静”“南”“湍”等字避免生硬、明显外拓。5援戈钩如“我”“诚”“飞”等字要笔力挺拔、戈钩峻健。在章法上《十三行》吸取钟、王横无列、纵有行的面目,且错落有致,字形上大小不一,字距不等,然行气贯通、避让有序、松紧自如、顾盼生姿。也因此使得此帖风姿绰约、仪态生动,确有一种风神飘逸、姿致萧朗的韵致之美。
分析了《十三行》具体的点画规律和特征,我们在临习时对工具材料的选择上要讲究些。古人讲,工先欲其事,必先利其器。毛笔要选用弹性较好的狼毫或兼毫,纸张选用半生半熟的宣纸或毛边纸、元熟纸。宜细不宜粗,宜滑不宜涩,墨选用红星、玄宗、中华等上好的油烟墨或纯墨锭均可。临习时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多用腕力少用指力。兼收并蓄,如对钟王先有涉足,再入此帖,相辅相成,勤于练笔,方有挥运之成。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自己对这两本经典法帖的学习,认为在今天小楷失去实用环境下,如何继承小楷艺术,我们应立足传统、放眼历史、植根经典、紧随时代,不断追求小楷的艺术性。比如形制上可用手卷、册页、扇面、花笺等展示,书写的内容可以是书信、日记、散文、自由诗等,增加小楷的包容性和可塑性,丰富它的表达方式和内涵,追求小楷特有的韵致、温雅、飘逸、清净、安然的审美观念。师古、化古,更加融入古人那种生活化的书写,让我们的状态与感觉离古人走得近些、再近些。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