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4017期】克里斯托弗•甘辛:2018年转媒体艺术节与转媒体艺术节的五个核心价值
2018-06-09 08:37:54 樊玮
主讲人介绍:
克里斯托弗·甘辛(Kristoffer Gansing):瑞典的策展人、作者及研究学者,目前生活于柏林。他在过去七年里一直担任transmediale艺术节的艺术总监。transmediale是专注于艺术与数字文化领域的国际知名媒体艺术节。
克里斯托弗·甘辛(Kristoffer Gansing)
导语:
transmediale是柏林最大规模的新媒体艺术节,是关于艺术与数字文化的盛会。本次讲座将基于柏林transmediale艺术节三十年来在媒体艺术领域所积累的批判性介入实践经验,并以此作为一个例案来探讨在艺术与(后)数字文化中,思辨性和干预主义实践的价值。并对transmediale艺术节框架下所生产的艺术作品进行探讨,为在此刻——一个数据化现实、算法通信文化以及模拟与数码的后数字失灵处境中——技术发展可能是什么样子提供新的批判性想象。
主题:转媒体:艺术与数字文化的名义价值
第二部分:2018年转媒体艺术节与转媒体艺术节的五个核心价值
接下来会进入到今天讲座第二个部分明年的转媒体艺术节的话题。像刚才我提到的一系列项目其实就是说今年的转媒体艺术节,是试图通过一定的广度去涵概我们观测到的正在发生的整体的媒介文化的变迁,明年可能会更加接地气一点,包括我们的标题就是叫“面值”,会在明年的1月底2月初发生,我们会更具体的去探讨今年所囊括的这些变迁的结果是什么,尤其是在更具体的文化政治机构领域,包括我们观察到的像现在欧洲正在发生的所谓的民粹主义倾向,包括今天由算法所主导文化等等的层面。
transmediale/festival
face value
31.01.—04.02.2018
HKW, Berlin
然后面值这个词,其实它从字典的定义上来讲,就是某种东西的名义价值,比如说在硬币上,或者是一些财政文件上的数字,它是眼见为实的。但与此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种表达,从表面上看的意思就是你第一眼所见的就是真实,或者是说你的用词必然达意。为什么是说?就是我们讲到名义价值或者是面值,因为事实上通货膨胀和财政市场也会影响到数字所指向的价值本身,所以它也会进一步链接到,像我们今天观察到社会中会出现一些所谓的假新闻、仇视论、或者是仇外主义、或者是各种金融集团在持续的抢夺我们的注意力,而我们会需要一种冲动,在种种声音中找到去理解今天社会政治环境的一个方式,与此同时,因为这个词语本身有一定的金融背景,所以我们也会考虑今天的国际经济和技术发展是如何以一种互相交逐的方式共同的产生,或者是引向了我们正在面临的种种层面的文化问题。
接下来我会从五个所谓的核心价值的角度来去讲到转媒体艺术节自我批判,或者是自主批判的角度,对自己提出的五个核心价值,我会通过明年的项目去解释这五个核心价值,但是我不会进入到更具体的项目内容,因为我跟转媒体艺术节的策展人团队经常在想说,我们作为一个文化机构或者是作为一个艺术节,到底是什么定义了我们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可能并不是关于价值观这种硬货本身,或者是态度观念,或者是立场,所以我希望你们更多的从观念工具的角度去理解,我等一下会讲到的五个转媒体艺术节的核心价值,并且针对每一个,我会给出具体的艺术作品的案例。
transmediale/art&digitalculture
首先我们讲到的第一个转媒体艺术节的价值,这是transversality直接的翻译是横截线,这其实是我们的logo,或者你也可以认为它是我们的一个符号或者是象征,这个logo会在不同的场合去设计不同的版本,这个Logo的来源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于理论图表,你可以忽略上面的文字,它本身是两个平行线被一条对角线穿过而形成,我们说跨越的无法被明确定义的边界的这样一个空间。所以我们叫转媒体艺术节,但其实我们的一个价值也是在媒体之外,希望能够创造人、空间、思考方式的一个交接和转换,因此去形成这种所谓的暧昧的、之间的、跨界的、无法定义的这种边界和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也会用刚才提到的讲座、各种各样的项目去传达这样的价值。
这个是我们2015年转媒体艺术节的一个宣传片,那一年的主题叫“全面捕捉”,回应的是大量量化和数字化的社会进程,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关于我们说监控这样的一个现象,而是更多讨论我们作为消费者主动的去把自己的个人数据,提交到这个大数据中,成为它的一部分,去达到优化自己生活的目的,并且逐步地去习惯这样一个自我优化的社会环境。
对我来说,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回应了刚刚提到的社会量化的这样的一个现象,包括工作、生活和娱乐之间,在数字科技的影响之下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包括我会看到所谓的工作的游戏化,就是你工作得越多你会拿到更多的积分,或者是电脑游戏所产生的一种生态,它们之间的关系。
Jennifer Lyn Morone “Jennifer Lyn Morone Inc.”, 2014-15
接下来这件作品,他把他自己变成了一个公司,或者说是企业,这个企业的产品就是他每天所产生的个人数据,因为我们每天都会给我们所使用的产品或者是程序或者是服务,去贡献我们的个人数据,但是这个艺术家认为他本人才是这个数据的拥有者,换句话说他使用这些产品和服务是侵犯了他的数据拥有权,所以在以他本人命名的公司的网站上,你可以购买他每天的个人数据,从娱乐到消费,到工作。
其实刚才忘了一件作品,也会联系到我讲到第二个转媒体艺术节的价值观,就是所谓的艺术的内生价值,虽然刚才的艺术家他是说传统的艺术事件里面走出来,去建立了一个商业公司,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离开我们说艺术文化的语境,因为他是进行了一个对商业领域的介入,而不是成为商业本身,换句话说转媒体艺术节并不是为所谓的创意产业经济,或者是更商业目标导向的对象服务,而是希望我们所展现的所有的艺术作品都会停留在艺术文化的语境之内。
Suzanne Treister, HFT The Gardener, 2016
刚刚简单地略过了一件作品,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更多这个作品的信息,刚才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他其实采用的所有的媒介和工具都是来自模拟时代的,就是所谓的印刷、或者是素描、绘画等等的,而不是所谓的数字工具。
第三个我们说转媒体艺术节提出一个重要观念叫后数字化,其实我们会发现媒体艺术和数字文化的定义,在过去几年中一直都在变化,而我们提出后数字化这个话题,并不是说数字化已经终结了,而是它进入到了一种跟它早期被过渡炒作的那个状态有一些距离的,这样一个带有批判性的状态,我们也会考虑到在旧和新之间如何被链接,因为数字技术今天已经如此的无所不在,以至于我们去区分模拟和数字本身已经变得不是那么重要,就好像我们看到有很多所谓的在数字一代出生的艺术家,他们会回归到像胶片或者是传统的模拟时代的技术,用它们来进行创作。
回应到刚才那个价值观,我想举的案例是2004年转媒体艺术节的展览,它的主题叫“夕照”或者是“夕阳”。它提出一个观念,我会认为数字文化并不是一套的整体,换句话说可能它在地源政治层面是不均匀的蔓延的,所以说在加纳的电子垃圾和中国现在蓬勃兴起的创业公司,它们是归属于同样的一个数字,或是后数字化的文明,更多通过这件作品去讲这样一个观点。
Pinar Yoldas, An Ecosystem of Excess, 2014
这件作品之前也有在中国展出过,它探讨的话题是技术发展,不仅仅是对我们,而且对于我们之后的世界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换句话说,如果生命和进化在今天重新发生,它会走向什么样的方向,这个作品的名字叫《无节制的生态系统》,它诞生在我们所说的人类文明的夕阳的照耀之中,艺术家自己说如果生命今天才出现,那在这种充满了原始泄漏的,这种塑料的构成的浩瀚的海洋里边,到底会诞生什么东西,其实根据现代生物学发现,真的有细菌可以通过垃圾生存,他幻想了这样的一个虚构的场景,但是发生在一个地球上,实际上存在的就是太平洋垃圾漩涡,这是一个超越,我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几百公里的塑料垃圾的海洋,在这个海洋里面诞生各种各样新的细菌和物种。
Julian Oliver & Danja Vasiliev, The Beacon Frame, 2014
下一个关键词是介入,因为我们每年都会呈现很多艺术介入类的作品,从艺术和文化的角度去介入科学和技术发展的语境,并且提出不同的视角,这个可能也会追本溯源到转媒体艺术节,从一开始就秉持的关于战术媒体,或者是批判网络文化等等的方法论的层面,现在讲的这件作品其实对于我们来说,都有一点过于有争议的作品,乃至于它在我们自我审查下被取消掉,也就是说艺术家当时在展厅里面建立了这样一个影子网络,它会在你不注意的情况下,把你的手机的通讯服务连接到它的网络中,然后它会给你发手机信息,并且通过投影的方式,把所有展厅用户的个人手机信息全部投影出来,其实这个是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会发生的,就是我们说个体手机跟通讯系统之间的流程,但是他把它给曝光了出来,所以当时转媒体艺术节的技术部门的人认为这是非法的,所以把这个作品给撤掉了。
BWPWAP
最后一个话题叫批判性的想象,因为转媒体艺术节一直会致力于思考技术如何在不用它自带或者是默认的方式,而是用其他的方式发挥作用,包括我们怎么用一些非线性的角度去观察技术的发展,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因为我的案例好像一直在往前推,这是2013年我们转媒体艺术节的标题,叫BWPWAP,当冥王星还是一颗行星的时候。其实可能大家都会对这件事情稍微有点儿印象,应该在2005年前后,冥王星被开除出了行星的队伍,被列为矮行星,其实他想讲的是因为这种新的科学观察会带来我们整个知识分类方式的重组,就连我们可能从小长大的概念中的太阳系都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所以他想用这个方法来做这个现象,用作一个比喻新的技术的发展如何在不断地改变和重组我们的知识结构。
BWPWAP
这一件作品是一个来自于柏林的艺术家小组,这件作品他用到的叫充气网络,其实这是一个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的一种管道式的邮政系统,原理大概是中空输送,也就是说他把邮包在这种充气式的管道里面,蔓延在整个城市里,通过这个来进行邮件的传递。
在艺术节期间,这个艺术小组就把类似曾经在历史上被使用的邮政通信的管道,铺设在了整个场馆里面,同时他们还做了一个名字叫做“邮递艺术的展览”,然后向全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发送邀请,让他们提交涵概这种能够用来传递作品的管道,同时在艺术节的期间,这个有点儿可能回应到当年激浪派他们做的那些事情,观众会收到带有指令的文件,需要在参观的时候去执行这些指令。
CCC
我会放一个这个项目的短片。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刚才看到的那个艺术项目的所谓的宣传片,它其实是一个假想,换句话说可能我不知道会不会跟今天的物联网关系,换句话说就是它未必真的会实现全球化的扩张,但是概念可能会在技术的未来被得到应用,比如说在柏林有一个叫做混沌电脑俱乐部的一个黑客组织CCC,他利用了这个项目的原始雏形发展成了一个新的版本,做了一个可以用于本地通讯网络的开元程序,大家可以使用。
刚才忘记提到一点,这个CCC,他们对这个项目的重新应用,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丝绸之路”,当然可能一方面是指向历史上曾经被使用的邮政网络,另一方面也指向我们今天的暗网,也就是说在暗网里面,你是可以交易很多难以名状的东西的,但是这个交易本身是不可追踪的,当我们回归到一个物理的充气邮政网络的时候,里面的物件其实同样是不可追踪的。
作为演讲的结束,我想说对于转媒体艺术节来说,未来最大的挑战可能是去结合不同的文化视角,包括技术发展和不同社会文化语境发生交集的时候,到底会有什么样的异体被产生,我最近在读一个柏林研究者的新书,里面讲到发生在中国的这种新的技术现象,所以我们也会希望去呈现超越西方中心论语境的媒体文化的作品,去提出一个更综合的反映新现象的东西,这也是我希望转媒体艺术节能够给未来带来的输入。最后想给大家介绍,这是我们新出版的一本叫《穿梭与跨越》的一本书,我也留了一份在央美,再次感谢美术学院对我这次非常慷慨的招待,谢谢!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