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军:脂砚斋研究(1978——2008)
2018-06-22 21:24:16 杜志军
1928年胡适《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的发表,标志着《红楼梦》研究“已进展到重视脂本并重视运用脂评的时代了”。自此以后,脂评成为《红楼梦》作者生平家世研究、版本研究、探佚研究、成书研究、后四十回研究等领域必不可少的材料,有的学者甚至视之为仅次于《红楼梦》正文的最重要的红学资料。更有学者甚至倡议建立红学的四分支之一的“脂学”。
总结胡适以来的脂砚斋研究,大致不脱以下几个路径:推究考证评批者身份;脂批整理及综合性研究;探讨脂批的美学价值及其在中国小说评点史上的地位。在1978年以前,探究批者尤其是脂砚斋、畸笏叟的身份显然是脂批研究的重中之重。胡适曾推断“脂砚斋即是那位爱吃胭脂的宝玉,即是曹雪芹自己”。靖本批语面世以后,周汝昌放弃了脂砚斋与畸笏叟乃是同一人的推论,并作出了“脂砚即史湘云”的颇有争议的推断。此外,俞平伯、王佩璋、赵冈、高阳、刘广定等也都发表了有影响的论文,其中赵冈关于畸笏叟即曹頫、脂砚斋乃曹颙遗腹子的观点对1978年以后的脂批作者身份的考订影响甚大。
进入新时期,脂批作者的身份研究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戴不凡认为畸笏叟就是曹頫,脂砚斋则是曹雪芹的叔父。梅节据靖本批语断定雪芹与脂砚斋晚年关系冷淡。杨光汉认为脂砚就是曹頫的遗腹子曹天祐,丁淦认为脂砚斋应是曹雪芹的姻亲兄弟,且为苏州织造府李家子弟的可能性较大,而畸笏叟可能是脂砚的舅舅;刘梦溪认为“畸笏叟就是曹頫,也就是曹雪芹的叔父”,“至于脂砚斋具体指的是谁,限于材料不足,不敢妄断”。蔡义江认为畸笏名下的脂批对了解曹雪芹的生平家世以及有关成书情况的资料价值是最高的,他的长文《畸笏叟考》综合运用相关材料,从多个角度论证“畸笏叟都只能是曹頫”。就目前情况而言,要一劳永逸地解决“批者为谁”的问题,材料条件尚不具备,但新时期的相关考证,无疑进一步推动了脂砚斋、畸笏叟等批者身份的研究。
俞平伯1921年首先注意到了有正本的批语(当时尚不知脂砚斋之名)并就批者及其与作者之关系作了初步考辨,在脂批资料的整理方面,他编撰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脂砚斋红楼梦辑评》也是开山之作,自此“脂评才开始广泛地为研究者应用,也由此开展了一个新的红学时代”。1972年陈庆浩辑校的《新编红楼梦脂砚斋评语辑校》在香港问世,1987年该书增订本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在大陆红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朱一玄辑校的《红楼梦脂评校录》汇集了甲戌、己卯、庚辰等八种版本的脂评,郑红枫、郑庆山辑校的《红楼梦脂评辑校》则剔除了包括立松轩批语在内的“已经确认为非脂批的评语”,旨在推出“一部完备的纯脂批的精审校本”(见该书《前言》)。裴世安、柏秀英、沈柏松所编《靖本资料》除汇集与靖本有关的论文、论著节录外,还收录了毛国瑶辑录的《靖应鹍藏抄本<红楼梦>批语》及唐松茂的《关于脂靖本<红楼梦>批语的校正》,这为靖本批语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而美国汉学家浦安迪编释的《红楼梦批语偏全》则“以辑录《红楼梦》诸早期钞本及旧刻本上最尖锐深刻的评点资料为主要目的;周览从各现存脂砚斋评本到清末诸刻本几乎所有旧批评本(共十六种),以求全备”(见该书《凡例》)。与俞、陈、朱、郑之批语汇编不同的是,《偏全》“在红楼梦批语的大海中加以‘全中取偏’”(见该书《前言》),以“通、奇、深”三个标准“去选拔最有益于读者解释小说本义的批语,在《红楼梦》评林的总量中约达十分之一的精华”。(见该书《凡例》)更值得肯定的是,编者在逐回选录各家批语之外,又在书末酌加“对批语的批语”(标之为“著者偏按”),以阐发“自己管窥《红楼梦》评点学的微见”(见该书《前言》)。
“最早从审美之维去读《红楼梦》的是脂砚斋”,而对脂评美学价值的探讨也在新时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无论关注的程度还是相关论文论著的数量都大大超越了以前。孙逊《红楼梦脂评初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叶朗《中国小说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王先霈等《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花城出版社,1988)、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宁宗一主编《中国小说学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杨义《中国叙事学》(人民出版社,1997)、王汝梅等《中国小说理论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1)、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张世君《明清小说评点叙事概念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刘继保《红楼梦评点研究》(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等均对脂评的美学价值及其在中国小说评点史上的地位作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刘梦溪《红楼梦与百年红学》也对脂评的文艺学和美学价值作了简明扼要的评估。洪涛的《红楼梦与诠释方法论》专辟第四章“《红楼梦》的特殊读者与《红楼梦》的诠释”讨论脂批问题。洪著重在追溯脂砚斋、畸笏叟等早期批者在《红楼梦》研究中确立其“特殊读者”地位的过程以及脂批与《红楼梦》诠释之间的密切关系,方法论上则借鉴了“读者反应批评”之诠释成规、诠释群体、诠释暴力等观念。这应当说是结合西方现代理论探讨脂批问题的有益尝试。
1991年到2003年,欧阳健先后发表了《<红楼梦>“两大版本系统”说辨疑——兼论脂砚斋出于刘铨福之伪托》等一系列论文及《红学辨伪论》(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还原脂砚斋》(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等著作,标举脂本作伪说、“程前脂后”说,试图证明脂本之伪、脂砚斋与脂批之伪、《枣窗闲笔》及《春柳堂诗稿》等相关材料之伪,结果引发了红学界一场少有的大论战,海内外许多学者都撰文对欧阳健的观点及论证方式予以批驳。就目前已有的材料来看,欧氏的“辨伪”面临着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所谓“新说”尚无法动摇脂本及脂批在《红楼梦》研究中的崇高地位。
(责任编辑:洪镁)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