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重庆学非遗—— 味道倍儿浓
2018-06-30 11:11:17 刘修兵
外国青年学习姜家舞龙 何洲行 摄
侯文斌
“太阳落山噻,照山岩啰,背起背篓啰儿啰,唱山歌啰喂……”日前,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广场上,极具地方特色的木洞山歌回荡在广场上空,热闹非凡,这是重庆市巴南区为来自意大利、孟加拉国等8个国家外国青年举行的“我在重庆学非遗”成果展示活动,吸引近千名市民驻足观看。
800年重庆,3000年巴文化,重庆市巴南区前身为历史名邑巴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众多精彩的民族民间文化。近年来,巴南区大力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拥有木洞山歌和接龙吹打两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姜家舞龙、巴南茶叶制作技艺、鱼洞乱针绣等67项市、区级非遗项目。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外文化交流,近来当地组织百余名外国青年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只要是在重庆工作、学习、生活的外国人都可报名参加学习。
巴南区文化委员会主任郑丽娟说:“通过集中授课、现场讲解、亲身体验等形式,给在渝外国青年传授非遗知识和传统技艺制作要领,拓宽非遗传播传承范围,让外国青年真正了解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了解,巴南区首先组织来自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23位青年向8位非遗传承人敬茶、递拜师帖、行拜师礼,成为巴南非遗的“亲传洋弟子”,开启学习木洞山歌、姜家舞龙等中国传统文化的“非遗传承之旅”。“中国是个伟大的国家,我一直都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这也是我来中国长期旅行、报名参加此次活动的原因。”来自俄罗斯的伊万诺娃说。
随后,巴南区非遗传承人走进重庆交通大学、德普外国语学校、巴南区文化艺术中心,开设七大类22节非遗课程,对外国青年开展非遗集中传习。非遗传承人们潜心传授,讲解生动自然,学习氛围和谐有趣。外国学员们勤学苦练、兴致高昂,在学习中细细品味东方文化。来自波兰的阿德里安最喜欢学习姜家舞龙,他说:“以前我只知道中国龙,现在我已经迷上了姜家舞龙,太神奇了!” “原本以为这些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没多大兴趣,想不到他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传授姜家舞龙的罗献仪欣慰地说,这些外国学员一旦发现学习时间稍有变动,就会提出反对,要求一定要保质保量完成课程,“这种精神很让人感动。”
同时,巴南区还组织外国青年走进巴南木洞河街的码头和格桑花海中,随巴南区非遗传承人亲身体验地道的木洞山歌、接龙吹打等非遗项目。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喻良华亲身示范,带领“洋弟子”们在美丽的江边学唱宛转悠扬的木洞山歌,他告诉大家:“木洞山歌是从劳动人民的农事活动中衍生出的歌曲,所以在演唱的时候必须要配上农作时的肢体语言。”通过老师手把手教学,“洋弟子”们兴趣盎然、全情投入,不一会儿就学得有模有样。
两个月的学习结束了,“洋弟子”们向中国观众现场展示了学习成果,悠扬的山歌演唱、恢弘的姜家舞龙、灵动的棒鼓舞,表演得有模有样,现场叫好声不断。同时,巴南区为来自英国、巴基斯坦等国的13位外国青年代表颁发了巴南区非遗宣传大使荣誉证书,表彰鼓励他们对非遗传承作出的努力和贡献。“我感觉这个活动真是太精彩了,这次学习后,我会把这里精彩的一切都带回去,让更多的意大利人感受巴南,认识重庆,了解中国。”来自意大利的阿莱桑德拉说。
此次活动得到外国青年们的高度肯定,下一步,山城将持续开展‘我在重庆学非遗’活动,使之成为外国人来渝深度体验重庆文化的窗口和巴南文化走出去的品牌。以此积极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坚定文化自信,让巴南区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迷人的魅力。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