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寻贝 松涛如涌
2018-06-30 17:04:16 未知
李松
摹敦煌壁画(白描) 李松
本报记者 严长元
“李松先生没有系统地上过大学,但他在绘画、理论方面是真正的‘博士’!有学问太重要了!”作为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和《美术》的同事,80多岁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评价同样80多岁的史论家李松如是说。其时正逢北大校长在校庆活动中演讲读错之事,社会上于此议论纷纷,“学习学习再学习。一个人无论名声多大、职位多高,都不能缺少学习的态度和实践。”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画院主办的“史海寻贝——美术史论家李松的治学与收藏”展览5月上旬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办。素雅的展陈、简朴的开幕式就如同李松先生低调的为人,然而,其治学之严谨、学问之深厚、境界之高远,却十分引人深思。
李松先生是中国建立美术史学科以来培养出来的第一代美术史论家,他主编和参与主编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华文明史》《世界美术全集》《中国美术史》等国内大部头的美术史著作,是我国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之一。
本次展览是北京画院首次为理论家办的综合性的展览。展览分“问学之路”“左图右史”“习书说篆”“藏古论今”四个单元,汇聚李松先生从上个世纪40年代至今的学术著作、书法、绘画临摹与创作、收藏以及手稿、手拓、通信等共100余件,其中李松先生的重要著作《中国青铜器艺术研究》《中国美术史》《徐悲鸿年谱》的完整手稿,以及与王朝闻、华君武、吴作人、贺友直等学者、艺术家的通信,还有旧藏的碑石原拓等均为首度亮相。
“李松勤奋好学,诚恳谦虚,来稿看得最认真,修改认真清晰。我从他身上学到最多的是人品,他从不发脾气……”邵大箴风趣地说,有一次在院子里碰到他老伴儿抱怨李松不会做家务、连摘菜都不会,“他是一心一意地求学治学。”李松先生有大量著作问世,研究领域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夏商周美术,重点是青铜器艺术,他对金文篆书的研究和创作就是于此衍生;二是中国雕塑史;三是中国画研究。
他的美术史研究方法继承了老一辈史学家注重文献与实物对照的方法,尤其重视加强对图像的记忆,他曾说,“只有画下来、记下来的东西才是自己的”。他的青铜器研究,直接师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的王逊先生,还将郭沫若先生的《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的铭文全部摹写了下来,并记下郭沫若的考释。在那个年代,故宫、历史博物馆陈列的重要铜器和在外地博物院见到的青铜器,他都认真画过写生。对龙门、敦煌等石窟的重要建筑、佛像、壁画他都做过极为细致的描摹。“画”和“记”就是他的研究过程,在展览中我们能见到他的考察笔记上画有漂亮而准确的图像,旁边再配以文字,直观而翔实地记录下了当时的体会和问题。
在中国画的学习和研究方面,李松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跟随李可染、李苦禅、刘凌沧先生学习中国画。本次展览就展出了李松先生的白描作品,这些作品既是他对中国画研究的一部分,也是其艺术实践的创作。
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达到了极致。无论研究什么,他都先尽可能地去亲身尝试。比如他研究齐白石、李可染的书法,就会先去临写两人的书法,得到亲身感受后,再写文章评论。再比如他为了研究青铜艺术,一直习篆,临摹过大量的金文、小篆。他自言在练字过程中,力求从中揣摩古人的构字、书字、镌刻之时的心思所在, 力求保留下洋溢其中的苍古气息。所以李松先生常说“原创是古人”。 即使在本次展览上,他仍然建议对书法的展示,不突出他的书法成就,而是用他的篆书串联出古代篆书的脉络,为观者提供一些古文知识。
由于在小学期间曾跟一位老人学习拓印,手拓过家乡的石碑,李松先生对碑拓中蕴藏的历史和书写的艺术着迷,后来还收藏了大量的碑石原拓及砖瓦拓片。令人感动的是,为了这些收藏能够更好地发挥学术价值,惠泽他人,他主动捐给北京画院100余件。本次展览的最后一部分展出了他的部分收藏和他与王朝闻、华君武、贺友直等知名学者、艺术家的论艺通信,从中可以看到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及其作为一位学人的学术担当。
北京画院艺委会主任王明明对他的治学严谨和学问人品深有感受。“他对画院学术研究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前几年还主动提出把其所收藏的碑帖文献捐赠给画院。画院等公共机构,对于著名学者能做什么?要把他的研究成果、治学精神、整体的艺术成就,研究出来,面向观众。不仅是他的艺术成就和收藏,感动我的更是他的人品。他的心胸、格局,对前辈和后学的态度,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
《美术》杂志主编尚辉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直到九十年代,李松先生一直担任《美术》杂志副主编、主编。他严谨治学,思维敏捷,但文字朴实、洗练,尤其在如何编辑修改文章方面,至今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为杂志见证与书写当代美术史,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这次展览把他平日的研究展示出来了,可以看到先生的学问贯穿古今,青铜、壁画、民间绘画等都有研究,看后受益匪浅。
“美术史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美术事件发生发展的历史,对历史的叙述评价记录,一是美术史家参与的历史。此展就是艺术史的一个部分。”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军说,今年央美100周年,去年是美术史学科60周年,李松先生是美术史系第一届的老师,启发与感动是无形的,“先生之风,松涛如涌。”
轮到自己致辞时,平生第一次办展的李松先生,身着西装,十分郑重地走到台前,从口袋里拿出一份稿子,曾经无数次在研讨会上发言的老先生,照着拟好的发言稿念着,声音不大,一字一句,表达感念。严谨、认真一如往常。“……未来发展需要创造思维和跨学科实践,需要大国工匠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努力。”希望这是又一个开端。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