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上出语文“风景”
2018-07-01 15:35:18 何永平
端午假期过后,由于事务繁杂,早上的语文课耽搁了。下午,我和美术老师交流了一下,准备借用美术课来补上。语文课按进度应该上《索溪峪的野》,我也顺便看了一下本节课的美术教学任务,做到了心中有数。
上课铃响过,当我拿着语文课本走进教室的一刹那,学生们一片“唏嘘”声,一脸失望的神情,所有学生都准备好了画纸和彩笔……于是,我从语文书下面拿出美术书:“同学们,大家误会我了,今天我客串一把美术老师,由我来给大家上美术课,请大家把美术课本翻到《心中的风景》这一课。”
顿时,教室里传出一片欢呼声。
接着,我尝试引导学生:“今天这节美术课,要求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心构图,运用以前学过的透视等方面的知识,抓住景物特点,画一幅美丽的风景图。”说话间,我打开事先为语文课准备的课件,出示索溪峪的风景图片,“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张家界的索溪峪,这里风景如画,让人流连忘返。谁能说说你看到的索溪峪有什么特点?”
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他们七嘴八舌:“悬崖很陡峭”“这里山清水秀”“索溪峪树木苍翠,溪水清澈”。更令我没想到的是,他们能如此细致地观察景物。有的学生侧重山石的险峻、高耸,甚至说出了石头的纹理特征;有的学生详细观察了树木的分布和色彩,甚至说出了树木的名称;还有的学生重点说了水流的清澈见底,蜿蜒蛇行,水中石头若隐若现……
惊喜之余,我又相机引导:“大家观察很仔细,说得很准确,但是为了画好索溪峪的美景图,想不想对索溪峪了解得更详细些?咱们语文课本第四课有对索溪峪具体详细的描述,大家认真读一读课文,想一想索溪峪的景物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教室里响起一片“唰唰”的翻书声。5分钟后,学生准确说出了索溪峪的景物特点。
“那么,现在请大家回忆索溪峪给自己留下的深刻印象,参照课文中描写索溪峪的优美语段,展开想象,用彩笔画出你心中的索溪峪吧!”学生在我这个“冒牌”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开始创作。
我并没有说过多的话,学生纷纷看图片、读课文,也充分发挥了想象。20分钟后,一幅幅不拘一格、“野”味十足的索溪峪美景图呈现在我面前。画中断壁悬崖拔地而起,直插云霄,悬空的巨石摇摇欲坠;峰峦起伏、绵亘蜿蜒;也有充满童趣的,画的是猴子和游人嬉戏的图景。他们还给自己的作品取了名字:“一线天”“百丈峡”“西海峰林”……
这节美术课,我仅仅出示了几张索溪峪的图片,并没有按照惯常语文课的思路引导和讲解,却让学生了解了索溪峪的景物特点,感受到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既完成了美术课的教学任务,又实现了语文课的教学目标,巧妙地进行了语文课与美术课的融合,真可谓水乳交融、一举两得。
(作者单位系甘肃省华亭县安口镇武村铺小学)
校长点评
做课堂有心人
赵小平
学生往往会对一反常态的变化和现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产生了兴趣,也就是教育的契机。枯燥乏味的课文讲解与绘画相比,学生肯定对后者感兴趣。这一堂课渗透了全课程理念,在美术课的进程中渗透了语文教学,学生们不仅从课文中感知索溪峪天然美、野性美的景物特点,而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优美的画笔创作出一幅幅童真的索溪峪风景图。学生对索溪峪的印象由平面达到了立体认知,实现了情感和审美双重目的。学生的学习压力降低,而学习效果却双倍增加。
我们一提学习便是“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的古训,学习好像成了一种背负不起的负担。当学生将学习也当成负担,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而这节课真正达到了将“苦学”变为“乐学”的目的。
这种基于课程融合的个性化课堂,教师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导之以情,学生肯学;激之以趣,学生爱学;晓之以理,学生主动学;授之以法,学生乐学。学生在快乐中脑思、口说、手动,主动学习,愉快地接受并完成学习任务,在充分、全面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获得知识,在快乐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
《中国教师报》2018年07月04日第5版 版名:现代课堂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