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侍儿扶起娇无力

2018-09-05 14:46:44 罗一

  学画不久,周涛老师便要我用毛笔徒手临摹中国古画之线描。猛一听,全无信心,手心出汗,以至拖挨了好些日子才真正动笔。可没想到只一周功夫竟然上了道还入了魔,对着自己临下的簪花侍女竟然动起情来,仿佛自己就是那唐代痴情的君王,面对的是侍儿扶起娇无力的柔媚女人,那女人的双肩是可以温柔掬起的。这才明白一个道理,不经历一番实践,光靠双眼是无论如何不能体会中国古画之深刻魅力的。从最初看不出什么高明对应着手下的虚浮无形开始,慢慢出来大形准确,再后来往往为了一个鼻梁的走势画上满满一整张无数的勾勾,便体悟到中国画之深不可测,正应了那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的古话,一点极其细微的转折楞是能区判出人物的高贵庸俗、刚硬柔婉,太是神奇了。而徒手临摹意味着你必须眼力超群,因为它不像铅笔,根本就没有任何依赖心理可以让你有修改之可能,于是你必须全神贯注,心若止水,否则即便是有个大模样,笔力的急躁虚浮也会将自己内心的虚浮揭露的一览无遗。所以一天下来只能画下一两个人物才有望笔力沉着,而笔下人物的生命活脱脱跃于纸面更是诚心的造化了。

  由此,对于画界常常说道的形与神之关系我有了自己的定见。我是不再相信连形都把握不准还能凸显画面之神采以及人物之生命来的。自宋朝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临”并大开中国文人画理论传统以来,不知对中国画界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起码对于不少人是有误导作用的:即把“欣赏绘画不要光停留在形似的阶段”误读成“作画不一定要形似”。其荼毒直至今日。我的理解是如果一个画家没有超凡的眼力和形准,又怎么可能体会观察乃至能表现更为微妙神秘的精神变化。(当代观念艺术家不是严格意思上的画家,因为他们已脱离形象基础,但印象派、表现主义都是画家,因为他们没有脱离以形表情的范畴,宋后的绘画主流基本上也是表现主义的,因为他们依然以形表情)。当然,澄清过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临”我是极其赞同的,因为所有好的艺术品都不是仅仅停留在僵死的形上,它们是对形之动感、形之生命的更为细腻动情的观察所致。如梁凯之《泼墨仙人图》。

  毛笔徒手临摹古画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学画方法。证明就是,在短期的毛笔临摹训练后我第一次参加课堂人物速写训练的首张写生作业即被《写生》选征。记得当时课上我自己也不知好赖,去问何宁老师征求意见时,何老师问我,你以前学过铁线描吗?一句话弄得我一头雾水,不知老师这话是说我画的好呢还是不好,何老师又是个极其沉静不肯多话之君子,因而害我打了好长时间肚皮官司呢。徒笔临摹还让我养成一个习惯,即无论是油画还是雕塑从不起稿或用尺子打比例,所有的比例皆在心中,且在一片混沌中。

(责任编辑:张桂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1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1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