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蜂巢·生成|第三十二回推出“塔、群岛、舷梯:朱烨个展”

2018-07-22 22:52:31 未知

开幕式

开幕合影 (右至左:策展人冯博一、艺术家张弓、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艺术家王伊楚、蜂巢青年策展人于非、艺术家朱烨、蜂巢生成项目总监杨鉴)

 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雅昌艺术网讯)2018年7月21日于蜂巢(北京)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了“蜂巢·生成 第三十二回 塔、群岛、舷梯:朱烨个展”。本次展览由蜂巢青年策展人杨鉴策划,呈现朱烨2016年至今的绘画作品。

开幕式

策展人杨鉴在开幕式发言

展览现场

“蜂巢·生成 第三十二回  塔、群岛、舷梯:朱烨个展”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蜂巢·生成 第三十二回  塔、群岛、舷梯:朱烨个展”展览现场

  朱烨的画面从视觉上很容易让人将他和立体派链接,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同样渴望在二维平面表现出三维世界中能感知到的明暗、光线、空气、氛围甚至是时间,但是朱烨基于现代处境,植入了对于当下以及空间、时间之信息载体的个人化理解。

朱烨 纳利亚 2016 布面丙烯 200×142cm

朱烨,纳利亚,2016,布面丙烯,200×142cm

朱烨 纳利亚(局部)2016 布面丙烯

朱烨,纳利亚(局部),2016,布面丙烯

  朱烨像是预设了当代观众对于三维空间的认知,因而大胆的简化、扁平化了立体派的视觉层次,使得观众需要利用其联想能力去填补他省去的时空。平面却又错落的视觉效果平面地记录了扭动中的图像模块,呈现了不同区块以迥异角度在相同平面上构成同一物象的可能性,观者可以认定艺术家描绘的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具体物,但是又无法佐证自己的想法,形成了一种非具象的真实画面。拥有现代生活经验的人们几乎都具备一定能力,将2D呈现的事物在脑中如3D建模般构想出来,使其可见于自己的思维当中,而朱烨对于观众的大胆预设也正是基于他对现代视觉经验的敏锐观察与信任。

朱烨 角色 2016 布面丙烯 150×120cm

朱烨,角色,2016,布面丙烯,150×120cm

  沿着现代主义的线索,朱烨的绘画让人联系到卡齐米尔·马列维奇对于削弱客体,以抽象的形态和线条取而代之的消解方式,并且二者都处于具有疯狂创造力时代,同时裹挟着对于所处时代理想主义般的仪式化视觉转化。不同的是马列维奇的创作带有宗教般的终极理想与政治野心,而朱烨则像是在设问,搭建一个斡旋的谈判空间,选择对于诸多具体事物保持一种失忆般的真空状态,留下断断续续却又难以名状的信息碎片,投射信息过载为这个时代留下的结症,以及一个可供讨论的开放话语空间。

朱烨 环形装饰 2016 布面丙烯 135×220cm

朱烨,环形装饰,2016,布面丙烯,135×220cm

朱烨 环形装饰(局部) 2016 布面丙烯

朱烨,环形装饰(局部),2016,布面丙烯

  朱烨强调他的绘画服务于个人化自建的一个微型生态,而要理解绘画作为输出点如何生效,了解朱烨个人化的工作习惯就显得必要。朱烨像计划经济般得为自己的工作排班,画面中每个被切割的区域在某个预设时间段当中完成,倘若沿着朱烨画面当中的直线切割将画面剪碎,每一个碎片般的画面都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独立的生产日期。因此朱烨的作品与作品之间、画面中的块面之间都存在一种群岛式的结构关系。这些局部被像是自然或是人为的因素划定为一个整体,相互之间却并没有紧密连接,而是以各种相对密切的介质构成一种联系,类似于一种海德格尔所说的“共在”(Mitsein)关系——群岛中的每个岛依然有孤独感,却都从属于一个共同的命名之下。

朱烨 潘塔纳尔水域 2017 布面油画 200×300cm

朱烨,潘塔纳尔水域,2017,布面油画,200×300cm

朱烨 潘塔纳尔水域 (局部 1) 2017 布面油画

朱烨,潘塔纳尔水域(局部 1),2017,布面油画

朱烨 潘塔纳尔水域 (局部 2) 2017 布面油画

朱烨,潘塔纳尔水域(局部 2),2017,布面油画

  展览将持续到8月25日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