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流传今世的古钱币:政和通宝、元祐通宝

2018-07-23 09:55:08 未知

  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铸造。“通宝”有小平,折二型铜钱及折三型铁钱,对钱,有数十种之多,篆书,隶书二种书体。特色之处是隶书中杂有楷意,有时也称作楷书。小平铜钱存世量大,版别复杂,变化多在“政”和“通”上。

  流传今世的古钱币,要数宋钱最多,中国汉字书法艺术,在宋朝钱币上得到充分发挥。篆、隶、楷、行、草各宋朝历代皇帝一般都喜好书法,这为钱文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宋太宗亲书“淳化元宝”真行草三体书钱文,始开御书体之端。五年后又亲书了“至道元宝”真行草三书体,宋太宗的真书体参用隶意,浑厚饱满,含蓄端庄;行书结体得中、隽永流畅;草书神采飞动、颇显功力。

  政和通宝是宋徽宗(1101-1125)的年号。赵佶当皇帝是个庸君、昏君,以至于失地、丧国、亡命,但在艺术上是个大家,在国画上、书法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因为皇帝的身分,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的文人,因为皇帝的爱好,繁荣了艺术的创作,因为皇帝的资源,他有能力组织《宣和书谱》、《宣和画谱》的编辑。他于崇宁三年(1104年)设立了画学,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中当时,画家的地位显著提高。他画的画富有书卷气,贵族气,富丽堂皇。他创立的“瘦金体”,屈铁断金,铁划银钩,书法史上以此面貌出现的就他一人。

  北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公元1086年-公元1093年)铸行。篆书、行书对钱形制,司马光、苏轼手书,有小平、折二和折三。

  2007年,东北坑有篆书旋读折十大铜钱面世,风格与折三型相似,篆法稍有不同,文字深隽,地章平整,当是试铸样式,实属罕见之品。

  元祐通宝行、篆书双体钱币,1995年5月出土于山东省济南市小清河北部地区。钱径24mm,穿径6mm,廓厚1mm,重3.6克,小平,铜质,光背,旋读。

  元祐通宝行、篆书双体钱币,最为特别之处,就是钱币钱文:“元祐”为行书,“通宝”为篆书,不见著录和谱载,应为珍稀版别,似为试铸,是宋哲宗元祐通宝钱币的重要出土和发现,可补宋钱谱缺。

  赵佶在艺术上的嗜好也用在了泉货上了。他亲自书写钱文铸造铜钱,他铸的钱币是中国钱币史上的四个高峰之一。他当政的年号很多,有建中靖国、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等,铸币的版别也多,字体也多,有楷书、行书、篆书、隶书。他用瘦金书书写的“大观通宝”“崇宁通宝”,铸的精,字更美,是泉友们的爱物。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李璞)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