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私人美术馆发展存在的差距
2018-07-24 11:55:30 未知
在我国私人美术馆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应为私人美术馆事业获得的进步和成绩感到自豪,但更应考虑到如何使私人美术馆长期稳定地发展。相比国内,国外私人美术馆起步较早,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运营机制。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私人美术馆的健康发展,我们应当了解和认识中外私人美术馆之间存在的差异,积极改进,推动我国私人美术馆的发展和进步。
私人美术馆的蓬勃发展
我国私人美术馆行业的出现,比西方当代私人美术馆的发展滞后近40年。随着我国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收藏群体不断壮大,许多藏家不甘于独享自己的艺术财富,更愿意通过建立私人美术馆的方式,向公众分享自己的收藏。
2007年,比利时收藏家尤伦斯夫妇在北京建立的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是第一代当代私人美术馆。2010年以后,我国私人美术馆迎来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期。根据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国私人美术馆数量在2009年到2014年间翻了3倍。由美国藏家数据公司Larry’s List与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推出的《私人美术馆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私人美术馆有一半以上是在2010年之后建立的。截至2016年初,全球共有317家私人美术馆,其中中国共有26家,位居第四位,韩国、德国和意大利分列前三。从全国分布来看,北京的数量最多,有9家私人美术馆,北京同时也是全球范围内私人美术馆较集中的城市,仅低于韩国首尔的13家私人美术馆。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中国私人美术馆发展的“黄金时代”。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私人美术馆呈井喷式增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2015年9月,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市格兰德大道上的布罗德美术馆对外开放,这座由亿万富翁兼慈善家埃利·布罗德夫妇出资1.4亿美元建造的私人美术馆,汇聚了他们40年内精心收藏的约2000件战后和当代艺术作品。除常设展以外,从草间弥生的浸入式体验装置《镜屋》、辛迪·舍曼的特设展览到夏季现场表演,布罗德美术馆通过多样化的艺术活动吸引了大量的参观人群。
《报告》显示,亚洲71%的私人美术馆建于2000年以后,另外,全球43%的私人美术馆馆藏艺术品少于500件;有30%的私人美术馆馆藏量相当大,馆藏艺术品在1500件以上;27%的私人美术馆馆藏在501件至1500件。此外,全球近1/5的私人美术馆是在近5年内创办的。私人收藏的大量出现是在上世纪70年代之后,而私人美术馆的大量兴建则是在21世纪开始的这10多年间。53%的全球私人美术馆创建于2000年到2010年间。在规模上,私人美术馆的平均规模在3389平方米左右,亚洲的私人美术馆面积往往比欧洲的面积更大。
作为公共美术馆的补充,私人美术馆在运营理念上更趋国际性和多元化。通过灵活的艺术链接方式,私人美术馆不仅能为自身争取到雄厚的资金支撑,也在国际平台上实现了与各收藏机构、艺术画廊对话合作的可能。另一方面,私人美术馆往往能善用网络互动与社交媒介,受到年轻艺术爱好者的积极追捧。
运营资金与生存环境的差异
西方私人美术馆最大的优势就是收藏资源及管理概念。以美国为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商业机构便开始介入美术馆体系。新成员的介入使美术馆在董事会成员构成、美术馆组织架构及各部门职能、展览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商业机构的影响。这种企业化的管理方式,使美国美术馆的运营机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形成了独特的美术馆运营模式,并逐渐演变成世界各地美术馆纷纷效仿的趋势。
从1997年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分馆开馆以来,美国美术馆管理阶层试图利用美术馆的现有资源创造新的财富,扩大美术馆的势力范围。如今,西方私人美术馆的最大特征就是经营产业化、手法企业化。国际巡回大展、美术馆商店、产品种类与行销多元化、连锁式美术馆、美术馆扩张、美术馆网络结盟等,这些方式可以更有效地经营美术馆,将其资源运用发挥到极致。
业界人士曾将国内民营美术馆分为三大类:一是以北京今日美术馆、广州时代美术馆、上海外滩美术馆等为代表的地产公司主导派;二是以民生美术馆为代表的金融公司系统类;三是以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上海龙美术馆等为代表的私人藏家掌舵型。
社会赞助是我国私人美术馆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主要来源于美术馆理事会成员及企业的赞助。而在美国,如纽约大都会美术馆、纽约时代艺术馆等,其赞助主要来源于个人、企业与基金会3方面,加上强大的税收减免政策,强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对美术馆的赞助。而企业之所以会选择赞助美术馆或与美术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是由于企业对于美术馆使命的认知与认同,是双方对彼此发展目标与使命的认可。通过对美术馆的赞助,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艺术文化提升自身价值,直接获得利润,同时也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和公众认知度、履行社会责任,得到间接利润。企业和美术馆的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双向选择的结果。
在国内与全球私人美术馆每年的运营费用对比中,在150万美元以上花费的私人美术馆占比中,国内要远远高于全球。几乎90%的国内私人美术馆每年至少花费150万美元运营经费,而全球只有56%的私人美术馆运营开销会达到这一数目。然而,资金短缺仍是私人美术馆一直以来所面对的问题。私人美术馆由个人、私人机构拥有并进行管理,附庸于所有者或企业,运营依赖私人投资,用于展示私人收藏或企业形象塑造。在国内,由于相关的社会文化、制度、税收政策因素,此类美术馆的资金问题较为严重。一方面,它们试图仿效国外私人美术馆的公益性,多以非企的身份自居;另一方面,与公立美术馆相比,它们得到的政策支持也相对较少。曾任今日美术馆馆长的张子康曾直言:“民营美术馆的最大困难是生存,实质就是资金。”
虽然少数家族能够承受美术馆的基本运营费用,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仍无法长期承担。再者,美术馆对于公众知识及地区文化都有着较大的公益促进作用,政府也应当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扶持。
在西方,捐献美术馆充抵税收或遗产税的做法已实行得相当成功。面对巨额遗产税,很多人选择将财富转化为艺术品,捐赠给美术馆,并且也为美术馆的运营捐赠一些基本费用。这样一来,美术馆的收藏丰富了,日常的运营费用也能得到基本保障。而捐赠的富人,一方面并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因为这部分钱本应当作为税收交给国家;另一方面,捐赠藏品后,他们也可以成为美术馆的理事会成员,世代享受捐赠艺术品的美名,何乐而不为?从过去的30年经验来看,有民间力量积极参与的领域,往往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目前,我国私人美术馆还不能完全做到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缺乏。在过去30多年里,我国并没有建立私人美术馆的政策基础。在现行的社会、体制、政策框架下,私人美术馆的生存和发展异常艰难。它既没有公共的艺术基金会支持,也没有私人捐助、赞助的传统,更缺乏税收支持的政策,以及对私产尊重和保护的法律体系。实际上,众多闻名世界的博物馆并不都是国有的,像美国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洛杉矶盖蒂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贝利尼博物馆等。在西方,知名私立博物馆大多由私人收藏演变而来,藏品往往独具特色,不求广而求精。但是这些“非国有”的博物馆,却可以得到国家的大量帮助。
运营资金的缺乏是阻碍私人美术馆发展的主要原因,而国家对于这些非营利文化机构缺乏有效的扶持政策,非营利基金会的数量也非常稀少,因此,寻求企业赞助成了私人美术馆获得资金来源的主要方式。但怎样使私人美术馆与商业建立起健康持久的合作关系,依旧值得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我们应当在借鉴西方成功经验的同时,结合国内艺术品发展情况及私人美术馆的运营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合作模式,使私人美术馆切实地以非营利身份得到社会资源的支持,从而为美术馆的持续健康发展及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做好充分准备。
分享艺术 传承文化
中国艺术品市场一直以西方为榜样在发展,在西方,有钱的家族通常都会建立私人美术馆,用于保管自己的收藏,更是回馈社会的较好方式,所以,西方的私人美术馆的形态非常丰富,有不少经过很多年发展,已毫无争议地成为重要的机构,它们各有特色,是有别于公立美术馆以外的风景线。
私人美术馆不仅扮演着公众教育职能,对于拥有者家族的文化传承、财富传递也起着重要作用。如古根海姆美术馆建馆至今一直是世界著名的私人艺术机构。古根海姆博物馆是所罗门·R·古根海姆基金会旗下所有博物馆的总称,这两座令人瞩目的美术馆建筑,一家在意大利威尼斯,一家在美国纽约,后者成为纽约第五大道上的一个先锋艺术标志。
所罗门·R·古根海姆生于19世纪美国的一个靠煤矿工业发家的瑞士家族,如今该基金会已是世界首屈一指的跨国文化投资集团。所罗门是家族第三代传人,他非常烦恼“土豪”这个标签。和欧洲拥有血统的优越感不同,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贵族,所以资产阶级在家族壮大后都得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像欧洲贵族那样高雅?和洛克菲勒家族一样,所罗门创立了基金会,开始收藏艺术品。很快,古根海姆成为唯一一家足以和大都会博物馆媲美的私人艺术机构。现在,两座古根海姆美术馆是西方拥有现代艺术较多的机构,也是世界上较成功的私人美术馆,除了有效地将古根海姆家族的名号深入人心外,他们对西方现代艺术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也是西方富豪家族最欣慰地让世界记住他们,同时回馈社会的方式。
在国内,尽管很多人对藏家建立私人美术馆的目的有各种“逐利”的揣测,但《报告》中,只有4%的艺术品收藏者承认税收优惠政策是他们建立私人美术馆的动机所在。85%的藏家表示,建立私人美术馆是出于“热爱与公众分享艺术”,以及“将藏品公开能够愉悦身心”的原因。
与传统美术馆每年靠国家财政拨款购买艺术品不同,私人美术馆更能利用资本雄厚这一特点来购置所谓的“天价”艺术品,丰富馆藏。上海龙美术馆便是一个经典案例,龙美术馆馆长王薇动念创办私人美术馆是在2009年,她认为,私人美术馆是对公立美术馆很好的补充,龙美术馆系统性的丰富馆藏,在某种程度上也丰富了国家的收藏。龙美术馆先后推出的馆藏不仅局限于传统的绘画、雕塑、装置等,突破了传统美术馆在馆藏方面的限制,收藏并展出了不能进入传统美术馆的当代艺术作品。
然而,要想实现和众人“分享艺术”的梦想,是需要巨大财力支撑的,尤其是在中国。《报告》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44%的私人美术馆年运营费用在35万美元以下。但在中国,只有10%的私人美术馆可以如此低价运转。90%的中国私人美术馆年运营费用在35万美元以上;近三成的中国私人美术馆年运营费用在100万美元以上,而像龙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这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私人美术馆,年运营费用超过500万美元。
和全球其他区域的私人美术馆相比,中国私人美术馆的场馆面积大,展览举办次数多,员工数量多,投入大,可接待参观人数多,这些都是中国私人美术馆活跃的表现。同时,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及盈利机会,缺乏专业的人才以及税收等政策支持则是中国私人美术馆所面临的问题。和巨额运营费极度不相称的,是中国私人美术馆的参观人数。据《报告》统计,目前63%的中国当代私人美术馆每年参观人数在两万人以下,仅有37%的参观人数在两万人以上,还有10%的参观人数不多于2500人,相当于每天平均只有个位数参观者到访。
市场与社会的发展,造就了众多富人与家族企业,家族文化重新建立的问题也摆在了很多人的面前。仅仅是财富的传承,显然不能够维持长久,只有丰富的家族文化才能真正将家族历史延续下去。而在获得财富后,建立自身的艺术收藏或是设立一个私人美术馆,显然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从这一点上看,虽然目前我国私人美术馆还存在大量问题,但它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责任编辑:陈小利)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