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金农的“渴笔八分”

2018-08-03 09:09:07 未知

  金农《板桥诗四屏》,纸本,84.5厘米×32厘米×4,书于清乾隆十年(1745),时年58岁。今藏德基美术馆。诗云:“人语山上烟,月出秋树底。清光射玲珑,峭壁澄寒水。栖鸟见其腹,历历明可指。秋虫草际鸣,切切哀不已。禅心冷欲冰,诗里淡弥旨。吟成无笺麻,书上破窗纸。”款云:“右五字格诗为吾友郑君板桥之作,爱其风趣,在郊寒岛瘦之间,爱而书之,正爱其人高妙,非常流也。乙丑六月重游维扬记,龙梭旧客金农。”钤印:“金农之印”(白)、“冬心先生”(朱)。

  如果要给这件作品定一个书体,当然是隶书(或八分),但金农隶书风格多样,具体来说,这件作品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漆书”,凌霞《扬州八怪歌》评其“漆书有如金错刀,诗格画旨皆清妙”。

  但“漆书”一词,金农自己并未说过,他认为他的这类书法叫做“渴笔八分”。“渴笔”,指用含墨较少的笔书写,笔画间有露白的枯笔。清刘熙载《书概》云:“草书渴笔,本于飞白。”“八分”,即成熟期的隶书,具波磔之势。唐张怀瓘云:“盖其岁深,渐若八字分散,又名之为八分。”由此可见,金农的“渴笔八分”,从篆、隶、楷、行、草五体书来归类,可认为是具有飞白书韵味的隶书。

  虽说是70岁创造渴笔八分,实际上金农的这种创造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从他50多岁的不少作品来看,渴笔八分已初露端倪,并逐渐由流畅精致向苍茫奇崛转化。行笔中越来越多地出现飞白式的横扫,这种手法颇与古人以帚刷字的“飞白书”相类。“飞白”本是一种特殊的书体,笔画以浓墨枯笔书就,丝丝露白。相传汉代蔡邕于汉灵帝时见工匠修饰鸿都门,从“役人以垩帚成字”得到启发后所作,韦续《五十六种书》第四十二种见载。宋黄伯思《东观余论》云:“取其若丝发处谓之白,其势飞举谓之飞。”故名“飞白”。

  从“渴笔八分”的笔法特征来看,一是横扫,二是斜拉。如果说横扫从“飞白”而来,那么斜拉则从“倒薤”而来,皆渊源古法,而非别出心裁。何为“倒薤”?薤,多年生草本植物,俗名野蒜,细长叶,紫色花,嫩叶可食,汉书《龚逐传》见载。倒薤,则指形似倒垂的薤叶。倒薤笔法,韦续《五十六种书》第十种载:“殷汤时仙人务光作倒薤书,今薤叶篆是也。”此后汉代书法家曹喜融古文中悬针、垂露与李斯小篆法为一炉,人评之云:“喜小篆法,垂枝浓直,若薤叶。” 金农曾以极高的热情关注于此,他的朋友厉鹗曾以传统的眼光规劝其:“论书近捃拾,勿事征倒薤。”可见金农不但没有接受规劝,反而将其发展成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他的《草书大砚铭》中有句:“榴皮作字笤帚书,仙人游戏信有之。磨墨一斗丈六纸,狂草须让杨风子。”此处应是将“飞白”和“倒薤”都表明了。应该说,金农的飞白、倒薤笔法,在古人的基础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真正地为己所用。

  ——摘自《西泠艺丛》总第四十二期,金丹《人语山上烟,月出秋树底——从金农〈板桥诗四屏〉说开去》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2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2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