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竹雕传人朱云华:一刀一竹的传承者
2018-08-03 14:18:10 未知
“我不是什么大师,就是一只竹‘虫’,依竹而生,靠竹而存。”日前,记者来到泸州市纳溪区永宁街道陶家大院,见到了竹雕工艺大师朱云华,经过30年沉淀,朱云华游刃翠竹间,将一件件独具匠心的佳作留存世间。
1984年,朱云华拜宜宾民间竹雕工艺大师廖修全为师,开始学习竹雕。“他不仅是我师傅,也是我姐夫。”亲人悉心授艺,朱云华潜心研学,这一学习一坚守便是30余年。
“我师父一派的竹雕技法也有其独到之处,特别是刻狮头筷子,在筷头不足一厘米见方的顶端,要雕刻出千姿百态的狮子,而且还要保证狮嘴里的绣球是活动的。”朱云华说。
一件竹雕制品,从选材、绘图、敲坯到制作成品,要经历二十余道工序,仅一刀一竹陪伴。众多师傅授艺,竹雕传人却寥寥无几。
一根竹子倒地,结束了一段生命,一名优秀的竹雕艺人,运用手中的刻刀让竹子涅槃重生,朱云华就是这样的“摆渡人”。
“我第一个徒弟喜欢根雕,拜我为师学习了半年多,却耐不住寂寞半途而废了。”朱云华说,学竹雕者要心思慎密,竹子比一般的木头硬度要大,并且有竹纤维,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一件作品问世,短者半月,久的数年。”
上世纪90年代,简单的机雕冲击了竹雕市场,朱云华也曾“歇刀”多年,前往贵州、江西、浙江等地拜会各派竹雕大师,学习更多的刀法和雕法。朱云华说,看似针尖粗细的宝塔尖,往往是切削20多刀的结果。
竹雕,不是竹之终结,而是竹之升华,选材,成了关键的一步。朱云华介绍,一般是秋冬选竹,隆冬伐竹,经水煮除油防虫,晾至次年盛夏,干透的竹材才能成为竹雕的原材。
近年来,纳溪区依托高新林竹产业园,布局竹林立体循环经济,依托竹林大力发展竹雕工艺、竹编家具、竹休闲饰品、竹生态食品(药品)等竹类深加工产品延伸竹产业链。竹雕市场迎来“第二春”,朱云华的作品几度出现供不应求。“身边根本留不下好东西,甚至还没有雕刻完就已经被预订。”
“黄建是美术科班出身,跟随我三年多了,圆雕、浮雕、镂空雕都基本掌握。”15岁学艺,30年沉淀,朱云华昔日曾经担心手艺失传,而今,在若干弟子“半途而废”后,终于有了“称心”之徒。
(责任编辑:谭娟)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