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写本学成为国学新热点

2018-08-05 09:09:11 未知

  国内第一个以“写本学”命名的研究中心——西华师范大学写本学研究中心近日在四川省南充市成立。在随后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上,郝春文、胡戟、荣新江、张涌泉、黄正建、刘安志等数十位写本学学者,就写本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

  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从如何界定写本学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重新界定写本学的重要性。他提出,研究写本时代的“书”,其外观及演变格式都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建立新的写本学,更新对于写本的界定、鉴定方法等。他认为,写本的两面性是值得关注的,敦煌写本正背面所记载的内容彼此之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西华师大写本学研究中心主任伏俊琏教授认为,写本最早偏重物质形态,后来开始转变重视其格式与内容;它是一个生命体,不仅具有文学性还反映了记录者的情感。首都师范大学游自勇教授也举例说明了写本材料的直观性、写卷的整体性以及他者视野对于写本研究发展的促进作用。

  写本是与刻本相对应的文献载体。大致在北宋以前,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播形式是写本。晋代之前,主要用简牍进行抄写,晋代之后,主要用纸进行抄写,可以分别叫作简牍写本和纸写本。宋代以后,刻本成为书籍的主要形式,但写本仍在很大范围内作为辅助形式存在,甚至像《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这样大型的丛书也用写本的形式保存,而民间文书更是大量以写本形式流传保存。与刻本相比,写本具有更为独特的物质形态及流传方式。写本出于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千人千面,本无定式,所以写本具有动态的、随意的、个性化的特征,与刻本文献的程式化、批量化和规范化这些“千人千面”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

  20世纪以来,大量宋以前的写本重现于世。战国到汉晋的简帛文献、敦煌写本和吐鲁番文书的发现,写本时代文献的物质形态、书写习惯、文本构成、编纂方式、庋藏手段以及传播途径等特点都得到了全面广泛的呈现,研究写本的专门之学——写本学便应运而生,引领学术潮流。

  西华师范大学有写本研究的传统,老一辈学者在研究唐宋碑刻、西域古抄本、历代书法写本、民国学者手稿等方面都有一大批成果。近年来,伏俊琏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11世纪中国文学写本整理、编年与综合研究”,吴佩林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清代南部档案研究”,这两个重大项目的研究内容,都以写本为主要形式。其学术团队近年来取得了一批成果,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作者:姜同绚,系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江静)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