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信徒”罗寒蕾:以工笔传达爱 以谦卑面对传统和自然

2018-08-07 08:45:14 陈峰

广州画院画家罗寒蕾

罗寒蕾,1973年生于广西合浦县,现为广州画院专职画家,以工笔人物画见长

  时隔五年,罗寒蕾人生第二个个展“信徒”在珠海古元美术馆举办,23件精美的工笔画作品在这个南方滨海小城展出。

  五年一次个展对很多艺术家来说都是很慢的了,在这样快节奏的时代,罗寒蕾的“慢”显得如此奢侈。

  40岁时在南京举办了第一次个展“片段”,罗寒蕾原本打算50岁时再举办第二次个展,但为了那幅画了三年的《金陵十二钗》,她决定将日期提前。

“信徒”展览现场

《金陵十二钗》人物条幅垂挂在展厅楼梯处

  “罗阿姨,我刚进大学的时候你开始画这幅作品,现在我都毕业了你还没画完,什么时候画完呢?”罗寒蕾的微博上已有16万粉丝,很多粉丝见证着这幅画一路成长的过程,他们都在期待它最终完成的样子。

  “我画完了,不让它跟大家见一下面,好像没有一个交代,我也很想见见三年来陪我的朋友们。”

  因此,这次展览的开幕式与大多数展览不同,没有地位显赫的领导、嘉宾到场,没有“讲话”, 罗寒蕾把它定义为一场网友见面会。

“信徒”展览开幕式现场

“信徒”展览开幕式现场

  她完全没想到会来那么多人,“那天吃了午饭悠哉悠哉过去准备开幕,到展厅门口发现进不去了,都被人堵上了,连原来安排给摄影的位置都给占了。”

  罗寒蕾准备了一千套以《金陵十二钗》人物为主题的书签,花了大量的时间签名,交流中她感动地得知,他们大部分是从外地赶来的,全国各地都有,甚至东北。

开幕式后签名现场

开幕式后罗寒蕾给书签签名

  “我们都是信徒,信仰同样的东西,也就是传统和自然。”罗寒蕾认为传统不可超越,它像高峰,只能被仰望,不可攀登,远远绕过它才能走自己的路。而自然的美是工笔永远不可能达到的,巧夺天工只是一句骗人的话。 

  “对绘画的追求,与恋爱一样,与痛苦结合在一起,没有爱就没有痛,没有痛也肯定没有了爱。爱会让人恨,有时候我甚至会怨恨我的画,画《金陵十二钗》的时候,我真的很恨它,可是因为这个恨和痛,让我觉得还活着。网络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让我认识了很多跟我一样的人,我们都信仰绘画、信仰自然,信仰一切美的东西。”在开幕式上,罗寒蕾动情地说。

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们排队等待罗寒蕾签名

来自全国各地的网友们排队等待罗寒蕾签名

  如其所说,这次展览的主角《金陵十二钗》就是爱与痛结合的产物。

  罗寒蕾是个红楼迷,《红楼梦》反复看了许多遍,对每个人的经历,每个场景都很熟悉,在2013年的“片段”个展中,她曾展出过一幅白描《金陵十二钗》,取的是元春省亲接见外眷的那一幕。

白描《金陵十二钗》

白描《金陵十二钗》

  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李安源把它视为罗寒蕾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他曾写道:这幅取材于古典小说的人物画,有别于她一贯以现代人物题材。其艺术魅力在于,罗寒蕾以其精湛的白描技法,来演绎她对红楼仕女的诗意想象,同时也反映她对明清仕女画审美的肯定与追怀。白描画家王叔晖的英年早逝,令罗寒蕾深感惋惜,惋惜这种审美理想无以后继的断裂。这幅力作的绘制,与其说是罗寒蕾对红楼女性命运的咏叹,倒不如说是她对清代仕女画古典审美情殇的一种缅怀,而非仅仅追摹。

  罗寒蕾原本打算用八个月时间完成“色彩版”,没想到却“失控”了,一画就是三年。

网三·金陵十二钗 120cmX222cm 纸本 2018年

《网三·金陵十二钗》 120cmX222cm 纸本 2018年

  画面的主角原本不是贾元春,而是罗寒蕾最喜爱的林黛玉,直到画了一年多她都是这么设定的。

  “可是后来我想,这个场面是表现贾府最荣耀的时候,元春死了以后,贾府就没落了。这一场繁荣是她带来的,这个场面是因为她点燃的,她是那个能量所在,所以她必须要光芒四照,没有人能跟她匹敌、掩盖她。虽然我很爱黛玉,我依然把她画黑了。”

元春

《金陵十二钗》局部 元春

  罗寒蕾时不时把作画的过程发在微博上,许多网友在下面留言评论,赞叹画中人的美貌,这让她意识到,不仅黛玉,宝钗、妙玉、秦可卿也画得“美过头了”。

  罗寒蕾“狠心地”用浓墨把她们吹弹可破的娇容统统罩染了一遍,远远看去,终于没有人再能夺走元春的光环,她是毫无疑问的视觉中心。

  “我不需要美,我需要的是一种悲剧。《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就像我画它三年的感觉。其实我一直在做噩梦,三年循环往复,没有再往前,无法醒来。最后我咬着牙说,不行,结束了,不管怎么样我停止了。”

可卿烟

《金陵十二钗》局部 李纨、可卿、妙玉、烟

  失控先从背景的“网”开始。罗寒蕾“织网”已有十多年,所谓“织网”就是在纸上画出绢的纹理和质感,这种时间走过的历史感让她着迷。在她看来,现代工笔画中的新技法,擦洗、剥落、拓印、肌理运用等等,都是在向时间致敬。

  在这幅画中,罗寒蕾原本设想的是一个很浅的底色,但随着画面的深入,这张网被她越织越黑,变得不再透明、均匀,最后终于画透、画平的时候,时间已耗去了一年多。

  不过,由于所画的场景是在晚上,黑色刚好把光线衬托了出来,同时,也能“震住”十二个人华丽的服饰。罗寒蕾疑惑,不知道是原来的设想对,还是现在这个样子好。

灯

《金陵十二钗》局部 灯

  元春的脸随之也失控了。“她的脸画得越来越立体,且很现代,像是剧照,而不是文学作品里的人。”罗寒蕾把它洗成白纸重新画,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反复了十几次。薄薄的一张纸,要经得起这样的反复,可想而知挑战有多大。

  更大的麻烦在于纸。画工笔需用熟宣,熟宣上的胶矾使它不像生宣那样颜色遇水即化,可是熟宣的保质期只有两年,画到第三年的时候,这张熟宣因胶矾脱漏事实上已经变成了生宣。

  罗寒蕾把脸部安排在了最后画,如此一来,到第三年的时候,她要面对的是一个极可怕的状况:在生宣上用工笔画十一张脸。

  “每一笔染下去的颜色就全部被吸收了,完全没办法平涂,局部的漏矾使脸像长了胎记一样,或深或浅。”这让罗寒蕾很崩溃。

“信徒”展览现场

“信徒”展览现场

  最后的解决办法不仅需要智慧还需要极大的耐心,从2006年开始不间断探索的“织网”技术让她成功应对了这次挑战。

  “我偶然看到一份印刷品校色板,它是把印刷品放大若干倍的效果:每一片均匀色块都是整齐的色点排列组合,就像显微镜里的有趣细节:牛仔裤是断断续续的斜线,亚麻衫是深浅不一的交叉网格,磨砂皮包是聚聚散散的小点等等。从此,我爱上无足轻重的细节,为它改变自己观察世界的距离。”

  对细节的迷恋让罗寒蕾爱上了“织网”,她笑称自己就是一个织女。后来这套织网的技法被罗寒蕾用于修复,用这种隐形纹理可以解决画面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被虫子咬的口子、折痕、小的破损等等,包括这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在生宣上画一张工笔脸的难题。

《网4·兰》 2018年 纸本 92X62cm

《网4·兰》 2018年 纸本 92X62cm

  如果用放大镜细看《金陵十二钗》上各个美人的面部,会发现上面整齐排列着密密麻麻的网格,甚至严格到每一平方厘米的祯数是一样的。

  不过,错过这次展览之后,人们恐怕已很难再见得到这幅《金陵十二钗》了。作品还未完成,已经被一位深圳藏家定购了。

  看到这位藏家很喜欢这幅作品,罗寒蕾也感到很开心,但是她自己对这幅画的感情是很复杂的。

罗寒蕾-暗香之一·面纱-83x81cm-2014年

《暗香之一·面纱》 83x81cm 2014年

  “这张画的成长跟我个人的成长结合在一起,画的过程中很多次想要放弃,它完全不是我预设的样子,可是我后来接受了。画完它我痛哭了一场,告诉自己结束了,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我现在还没有从它的影子里走出来,就像病了一场,还处在康复状态中一样。”

  “一般画家不愿意说‘失控’,因为失控的意思是失败,这张画有趣的地方在于它失控但是不是失败,它成立,这个很纠结。它是让我莫名其妙的一张画,可是它是有生命的,就像你生了一个理解不了的孩子。我对它又爱又怕,会有点儿不愿意再看到它,很害怕又回到过去那种状态。”

罗寒蕾-暗香系列之玉佩167X106cm 2014年

《暗香系列之玉佩》167X106cm 2014年

  罗寒蕾从不讳言她的失误,就像她在女儿微微面前她也从不故作强大,而是坦露她的脆弱。“她经常说我是傻妈妈”,罗寒蕾笑言,“我努力做好妈妈,最重要就是要懂得尊重她。”

  女儿的到来改变了罗寒蕾的世界,“我以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什么东西都随随便便的。她一出生我就有那种感觉,她离开我是不行的,突然间我变成一个宇宙第一人了,这种沉重、这种爱,让我觉得自己好像很重要。有了她我会很认真的活着,有了她我就有了香火味,以前是一个象牙塔里的小傻子。”

家 纸本 165X110cm 2012年

《家》 纸本 165X110cm 2012年

家 纸本 165X110cm 2012年

《家》局部

  “罗阿姨”是网络上喜爱罗寒蕾的人对她的称呼,2016年,罗寒蕾创办了《罗阿姨课堂》的品牌,通过网络以视频、图文的形式分享关于工笔画的创作心得。

  这个称呼的由来也跟女儿微微有关。女儿小时候喜欢吃各式点心,罗寒蕾经常做给她吃,也常让她带给同学们分享,不久之后,罗阿姨的点心就成了小朋友们每天的期待,常围着微微问,今天罗阿姨又做了什么好吃的?

  因此每当看到网友夸她说她美得像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罗寒蕾都会大笑,“罗阿姨可是很爱煲汤的!”

成长的烦恼 2013年 纸本 200X90cm

《成长的烦恼》 纸本 200X90cm 2013年

成长.勇气 2015年 纸本 201X93cm

《成长·勇气》 纸本 201X93cm  2015年 

  罗寒蕾画了一系列以女儿为主题的画,记录了女儿成长中的各个片段,也倾注着母亲对女儿满满的爱。

  爱,是罗寒蕾想借画传递的东西,这种爱谦卑、不自大,没有征服,只有敬仰。

  罗寒蕾心里的爱所指宽泛,不限于两性、家庭和朋友之间的爱情、亲情和友情,还包括对事业、对生存领域的“大爱”,“其实人是很宽广的,人的视野、情怀可以很宽广,只要不局限自己,有很多东西能够感动我们。”

(文中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特此致谢!)

(责任编辑:陈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7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7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