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4154期】对话: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变化
2018-08-16 08:29:14 樊玮
嘉宾介绍:
谢慕:雅昌艺术网执行总编
谢慕
李兰芳:艺·凯旋画廊创始人
李兰芳
廖苑如:秋刀鱼艺术中心负责人
廖苑如
导语:
中国艺术品市场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市场规模、结构与业态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与发展的新机遇。总结与分析、反思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非常必要。
主题:文化消费升级 艺术品消费将迎来怎样的前景
第一部分:中国艺术品消费市场的变化
谢慕:欢迎艺术头条的观众,今天我们来到的是2018艺术北京的现场,我们今天请到两位非常重要的参展画廊的负责人,和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关于中国艺术品消费的话题。
我先做一下介绍:在我旁边的这位的是艺凯旋的负责人李兰芳小姐;这一位是台湾秋刀鱼画廊的负责人廖苑如女士;我们今天请到两位行业的资深人士,都已经在艺术品行业从业一二十年的时间,想请他们来讨论一下关于中国艺术品消费的话题。
中国现在人均GDP总量达到世界先进生活水平,中国人对于艺术品消费的需求量,在这几年里是逐年上升的一个情况,两位一直在市场进行工作,对这个趋势怎么看?
李兰芳:今年其实是我第11年参加艺术北京博览会,既然在艺术北京博览会,就着中国大陆的艺术市场,分享一些我们参加博览会的经验,大概从2007年开始,那个时候可能市场上更多的介入的是一些收藏家,但经过十几年市场的变化和变革,到今天为止,我们也不能确定说哪一位是收藏家,可能在我们的概念里边,很多艺术的消费者或者是一些中产阶级的出现,打破了收藏家概念的严格界定,所以今天我们聊天的时候,比如说昨天VIP夜,我们可能成交额是非常好的,后几天是服务艺术爱好者和大众,但是我刚刚还告诉同事,我说每一天都不能松懈,因为每一天都有艺术消费者出现。
而我们其实从参展的画廊和参展结构,包括艺术品的价格定位,也确实满足了不同阶层的需求,从几万到几百万的作品价格不等,从阶梯上的变化来看,中国艺术市场当下的环境,从艺术的消费到艺术的收藏,到终端收藏的藏家,是不断地更新和替代的,而且青年艺术家的出现,确实也给市场注入了很多新的活力,所以在这十年中市场的变化其实蛮大的,给我的感受也比较深,所以我们每一天都会很严肃地去对待博览会的现场,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位是真的艺术爱好者或者是收藏家,所以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可能有很多东西要跟大家分享吧。
2018艺术北京现场
谢慕:这个现象是不是就是艺术品消费时代的一种可能?
李兰芳:应该是有这种迹象,但是除了明显的消费,根据中产阶级的不断出现,我觉得可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这种画廊也会越来越多,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台湾可能比我们要好很多,所以请廖小姐来分享一下。
谢慕:确实刚才兰芳讲到廖小姐,实际上台湾艺术品的消费是早于大陆的,包括整个市场培育的情况也早于大陆,您在台湾的画廊界也工作了十几年的时间。
廖苑如:十五年。
谢慕:您对这个趋势怎么看?
廖苑如:其实台湾跟大陆不太一样。台湾消费性的收藏者一开始就很多,他们买一些装饰性的作品,他比较不会考虑到未来的投资报酬率,像我们今年是第九年来参加艺术北京,这九年参展下来我的观察是,我们从第一年到今年,也是消费型的藏家越来越多,金额有往上提升,大陆也出现很多喜欢作品他就会买,他也不会问我们,当然台湾艺术家他也不熟悉,但是他看那个作品好,他就会收藏,他可能也不是说真正有系统脉络在收藏,所以我觉得现在大陆所提到的一种现象,收藏年龄会下降,真正消费性藏家会越来越多。
谢慕:我想问一下两位,你们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原因呢?
李兰芳:这种原因的出现,其实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因为很通俗的话,就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的物质需求也会有一些更高的要求,我们在解决普通衣食住行的情况下,他的精神需求可能需要一些艺术品来装饰,或者是给他一些精神寄托。
另外一方面,我个人觉得是因为80后或者是70后青年的藏家出现,其实这是很大的一批群体,我们曾经专门办过一些青年收藏家的展览,他们对艺术品的要求和市场回报率其实是没有那么苛刻的,但是他可能对于自己生活需求还是有一些,比如说他的国外的生活经验,或者是他的家族的一些财富的传承,可能都需要他们去介入这种艺术生活和艺术品味,所以这一拨人对于艺术品跟早期的收藏家的要求不一样,他可能更倾向于他喜欢的、当下流行的,包括一些衍生品,包括一些大的作品、这种限量的作品,其实价格也挺贵的。
谢慕:艺术品价格之间呢?
2018年艺术北京现场
李兰芳:有的时候比如说限量的这些国外的作品,它也不亚于一线艺术家的单件作品的价格,所以在他们看来,可能他们的需求是大于投资的,所以在某些方面,我个人认为这个群体的出现带动了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早期的收藏家他对于这种投资的回报率其实是挺多的,比如说这十年中我们给藏家介绍,他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说会不会以后不值钱了,现在很多人就会这样问,现在真的没有人会考虑到。
首先他觉得不管未来怎么样,他对于这个作品的喜欢或者是对于作品的需要,是大于他的投资回报率的,但是早期的藏家对于这一点来讲其实是蛮苛刻的。
谢慕:但是会不会另外一个呈现出来,是在收藏的专业度上的差别?
李兰芳:其实这个很明显的分化就是,有一些藏家我们经常会说,他的客观素质是比较好的,他会自己慢慢走上一条正规的收藏,有一些人可能就一直买一些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喜欢的这种艺术品装饰他的生活,在很短的时间内,其实就会有有明显的质的变化,有些人他很快要买这种比如说美术史级的重量级的作品来填充,他可能读了一些很好的美术史,对于一些当代艺术发展的变化和脉络有一定的掌握,其实这个是我们讲的消费型藏家、学习型藏家,在短时间内其实就能看出来,因为他买到一定程度,他一定会做一个思考,我到底喜欢什么,我到底需要什么。
谢慕:廖小姐你觉得艺术品消费发展到今天这个状态,是什么样的原因,它有什么样的可能性呢?
廖苑如:我觉得发展到今天,正是因为国民所得提高了,大陆这几年真的提高速度蛮快的,当然对美的追求都会更高,一开始可能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作品来装饰家里,他买的作品他会做功课,比如说画廊你要看拍卖,然后他有可能就会培养成刚刚兰芳说的,他就是一个有系统的收藏家,因为他要阅读很多资料,而且收藏其实真的是一条不归路。
谢慕:怎么说这个不归路?
廖苑如:因为收藏的胃口会越来越大,他如果有意做功课的话,他也会觉得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会辨眼力、做功课,金额也会越来越大,当金额越大的时候,他会投入更多的心力和研究。
谢慕:这些藏家他们未来走向,就是刚才说的两条路,一条还是装饰型,一条是专业型,从您的经历来看,他们走向专业藏家的可能性哪?
廖苑如:我觉得还蛮大的,大概有六七成会走上专业藏家。
谢慕:这个是台湾的情况,我们有这么高的比例能走上吗?
2018艺术北京现场
李兰芳:其实我觉得不管是台湾还是大陆,藏家都是很聪明的,尤其是这些青年藏家,他们真的是一点就透,他永远不希望他买的东西是在一个普通的水平,或者是没有长进的,他们也会互相学习互相比较,其实这种现象特别的明显,他很快就走进自己的体系去梳理,刚才廖小姐说的也是这样。
其实大陆的藏家他既然走到这儿,艺术收藏对于个人的这种,不光是你的能力,包括你的消费的能力,还有分析的能力,包括对市场的把控,因为每个收藏家他可能都有他自己的产业,他在这以外还要去学习,像我们一样去学习绘画的形成、艺术史,他们其实是非常聪明,而且来自各行各业不同的尖端的收藏家,他们很快会超越很多普通画廊的工作人员。
有人曾经问我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说因为花钱是最好的老师,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买卖,做交易,因为你做交易,只有你花自己的钱的时候,才会去分析,才会去判断,他就会想我这个钱花的值不值得,所以一般的藏家在花的钱越多的时候,消费层级越高的时候,做的功课和努力就会越多。
谢慕:刚开始其实你在谈的时候,很多在谈青年藏家,所以我想跟廖小姐聊一下,是不是除了青年藏家这个年龄群体之外,他的构成群体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呢?比如说各种其他行业的人,对成为一个新晋的藏家,或者是从消费级进入,在您的经验中有这样的情况吗?
廖苑如:有,我去年在中国就增加了一位藏家,也是90后,是做IT产业的,才30多岁,他现场跟我买一件台湾艺术家的作品,他也不认识就直接买了,他们家一面墙本来挂刘野,他就把它拿掉,换上我们的艺术品,他当时看到那张作品,他直接觉得画面吸引他,所以作者是谁,他觉得不重要。
谢慕:其他行业的精英进来的时候,他们其实也面临着门槛的问题。他们怎么来进行不断地进阶呢?
李兰芳:其实这个话题以前讨论过,我觉得新晋的藏家也好,还有青年藏家也好,不管是青年还是中年还是老年,你要进入这个行业,一定要找一个好的导师,就是好的艺术顾问,因为你要用短的时间进入这个行业,比如说我经常讲一句话就是,每个藏家都是在各行各业非常成功的人士,但是你在艺术品行业未必是最成功的。为什么?因为艺术品它有一个特例,首先它不是流水线的产品,每一件作品都不一样,同样的一个艺术家,不同年份的作品的价格和构成也不一样。
所以如果一个收藏家进来,老三年说我什么都懂,这个是谁那个是谁,价格是多少,其实这个是非常不专业的一种判断,因为每一个艺术家,六十年代画的画和他八九十年代画的画,价格真的是天壤之别,不能因为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所以就从一而论,我认为新晋的藏家,不管你在什么样的年龄,你要找一个好的专业的画廊经纪人去做你的顾问,这其实是成功最便捷的方式,因为你所有的精力都在处理商业上或者是工作上的事情,你一定要有一个艺术品的顾问去给你做一些参谋,建议你什么样的价格合适,中国的藏家现在有一个问题,今天早上还跟一个藏家讨论,我说大部分的人都喜欢最高。
谢慕:什么叫最高?
2018艺术北京现场
李兰芳:就是涨价的时候开始买,我们早期建议他这个艺术家比如说这个板块的轮动,今天早上正好讨论到,我说最开始是早期的波普和玩世现实主义的这种作品,会从2001年开始,我们表现抽象表现主义,从曾梵志到刘韡到周春芽的作品还涨,我说下一个阶段应该是抽象的,纯抽象绘画应该会涨,然后他说为什么是这样?我说这个跟美术史的构成,跟人的审美需求,所以我们前段时间,我刚刚说这个艺术家涨完之后,从20世纪战后艺术,从赵无极抽象的开始涨价,这其实是一个很明显的板块轮动,他其实有它的规律的,可如果你真的是从市场学和经济学角度来讲的话,如果你不懂这个艺术的脉络,或者是艺术的分类,或者是艺术的流派的话,你也没有办法去掌握这些价格变化的曲线。
谢慕:从你们的个人经验出发,有没有遇到过从一个小白进入到消费级,到专业藏家,你们有没有培养过这样的?可以举一两个例子跟大家分享一下吗,因为可能今天看的这些人,或者是来逛艺术北京的人,对艺术品都很有兴趣,其实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样的故事来激励一下大家?
廖苑如:我有几位台湾藏家,就是从一开始买自己喜欢的装饰。
谢慕:多少钱?
廖苑如:一开始一万美金以下。后来因为收藏就是花自己的钱会做功课,也会跟身边的人聊,开始10万美金、100万美金,然后到最后这些藏家,其实收藏十年的话,他到最后如果比较高单价的作品,通常都会去拍卖公司买,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这几年参加艺术北京,我觉得一开始真的会出现,可能四大天王的作品很高价的作品,但是这两三年这些作品都慢慢的比较没有,大家就推一些年轻艺术家,能让消费型藏家可以收藏的作品。
谢慕:您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李兰芳:可能我们跟台湾的情况不一样,因为中国的艺术市场是从大概非典之后2003年开始起步的。刚才我跟廖小姐说她从业十五年,我也从业十五年,正好是2003年开始的。那个时候非典过后,中国的艺术市场就比较爆发的现象,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中国的文化艺术品也是一个补涨的阶段,补涨因为它要跟国际接轨,涨到2006年的时候,纽约蘇富比中国当代艺术专场是正式接轨的一个现象,就是在2006年大概9月份的时候,纽约蘇富比的专场开始拍卖的,我们在5月份卖了一件,同样跟纽约蘇富比专场的他叫《同志》,我们卖的是9号,蘇富比卖了一件张晓刚是1号,当时在画廊里工作,是卖了大概80万人民币,觉得很贵的一个价格,结果过了几个月之后,纽约苏蘇富比就拍了90万美金。
谢慕:差不多6倍。
李兰芳:差不多是这个价格。所以我们当时在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现象,其实全球资本的介入,把中国的文化艺术拉到一个国际舞台的时候,它会跟同年级的国际的艺术家去做一个比较,所以我们说那段时间叫中国当代艺术的补涨阶段。
2018年艺术北京论坛:“文化消费升级 艺术品消费将迎来怎样的前景?” 嘉宾合影:左起:艺·凯旋画廊创始人李兰芳,雅昌艺术网执行总编谢慕,秋刀鱼艺术中心负责人廖苑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早期卖了很多作品,以前我们对待藏家,画廊藏家当时是非常少的,每次展览如果来十个藏家的话,已经是非常好的,结果从2006年以后,我们一档开幕展就会来300个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之前我们都认为这些人是小的,就是我们做什么他们买什么,到今天为止,那一批藏家,我们做什么他都不买什么,因为他当时买的东西,现在都已经是天价,他想要的作品现在都在拍卖公司,非常高的价格,所以就像廖小姐说都是在拍卖去选择,画廊一直是在培养小白的工作,可能我这样讲,很多线下的藏家都认为自己是小白,其实很不公平,但是确实是我们每天都在讲,都是给藏家一些梳理概念。
我们一直讲说你要有一个大的格局去看待艺术市场的发展,看待文化产业的发展,你才对这个事情有信心,有信心了你才会愿意掏出你兜里的现金去买这个,因为很多艺术品的价值,很多人其实不被认可,原因就是说这个画就一个布,这点儿油彩为什么那么贵,其实每个人所承载的,包括这个画面上所承载的精力,包括他的创新,包括文化的概念,其实不是很多人能代替,如果很多人能达到的话,这个价格肯定涨不出来,如果很多人达不到,只有这一个人能做到的话,他就是这个行业里最优秀的人,他一定是值这个价格的。
谢慕:其实她们两个人的回答真的是体现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在经济发展和艺术品消费过程中的一个很真实的写照。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