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专稿】“敏感”的范安翔:我想触碰到古人那浑然天成的稚拙境界

2018-08-30 01:12:02 未知

  日前,艺术家范安翔在深圳的首次个展“自然史”亮相华侨城谷仓当代艺术中心。二十余件绘画、装置精品,扑面而来的“荒诞感”,让深圳观众牢牢记住了这位言语不多、笑容腼腆的湖北籍艺术家。

范安翔个展“自然史”现场

范安翔个展“自然史”现场

  “熟悉范安翔的都知道,他毕业于专业的艺术院校,受过系统的色彩素描基本功训练,理应在学院叙事学院绘画方面寻求发展,并会有一个很好的所谓的前景。但温和外表下的范安翔却带有丝丝的叛逆特质。他选择的是一种和体制的逃离和学院规则的束缚中出走的另类表达之路。在他的视觉图景背后,弥漫着的是范安翔对激变的社会发展现实的真诚思考和激情表达。”这是策展人冀少峰写在展览前言中的话。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隐约感受到范安翔的不同之处,这位看似随和的艺术家,不仅乐于与孤独为伴,骨子里实则透着对自我选择的笃定。

艺术家范安翔

艺术家范安翔

  冀少峰对范安翔的评价并不突兀,早在2012年“往生经——范安翔个展”于湖北美术文献艺术中心举办。当时的学术主持严舒黎就说“他是一个安静而稳重的艺术家”,范安翔的安静似乎来自于天然,他能云淡风轻地排除干扰,但却不会在这安静中固步自封或迷失自我。

《自然史》布面油画 275x185cm 2013

《自然史》布面油画 275x185cm 2013

  出生于湖北洪湖的范安翔对雅昌艺术网说,个人的成长经历对他的创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小的时候身边环境中经常出现的螺丝、贝壳等已经构成了他记忆的一部分了。“那些东西于我而言既有时间感,它们本身又代表一种过去的生命形态。其实我刚开始画的时候是一种潜意识,没有刻意说一定要表达生命这一主题,只不过正好契合我的内心要表达的东西,我觉得有意思就画了。”

《来自遥远的星球-系列》原石丙稀  尺寸不等   2014--2018.webp

《来自遥远的星球-系列》原石丙稀 尺寸不等 2014--2018.webp

  范安翔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外界的树、山、石头、动物的各种形态经常会触动他的内心,甚至令汗毛都竖了起来。“敏感、喜静,常常一个人独处,所以我大多数的时间都能面对自我,感悟当下的生存环境与状态,反观个体的生命状态。”

《思绪》布面油画 60x60cm 2017

《思绪》布面油画 60x60cm 2017

  范安翔的学习、工作经历是单纯的、不徐不疾的,一如他的性格。“实际上,创作大概是在02年才开始的,之前都是处于摸索阶段。02年之前我关注的东西基本都是西方的,看了很多加缪、萨特、图尔尼埃等人的小说,尤其喜欢存在主义小说以及超现实的作品,所以我当时的画很接近西方的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二手肖像》布面油画 60x30cm 2017

《二手肖像》布面油画 60x30cm 2017

  但2002年之后,范安翔突然“回头”钻进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尤其是宋元时期的绘画。“不论是古代的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在我看来这些绘画虽然和我们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距离,但有一些东西我认为放到当下仍然很现代、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觉得他们的图式语言已经超越了时代。”范安翔将那些触动他的传统的图式、符号、元素,提炼出来,运用到自己的画面中,不少作品中既饱含了历史的沧桑感,但又无法让人完全定义成传统的语言。

《骨骼标本》水墨纸本 42x35cm 2016

《骨骼标本》水墨纸本 42x35cm 2016

  因为被中国古代艺术所吸引,范安翔也开始关注古物的收集与整理,“我并不只限于某一门类的收集,只要是有趣味的东西,我都会去收集,瓷器、杂件、石雕甚至家具。”范安翔身边有不少老师和朋友都是古物爱好者,他进入这个领域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沉浸在古物中,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直在慢慢生发着。这样的影响不是直白地将一种古老的器物形象放到画面上,而是体味古人当时处理这个物件时的线条、比例、形态,甚至是古人直接进入那种天真的艺术状态。“有时候,最高的艺术形态就是天真的、稚拙的状态,那是一种随心的,但那种随心的状态是经过长时间的铺垫和积累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达到。”

《风竹》水墨纸本 42x42 cm 2018

《风竹》水墨纸本 42x42 cm 2018

  范安翔觉得,能够认识和理解古代艺术,能够发现和体味古人的境界,是一件尤为幸福的事。“对古代器物的收集与理解对我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我现在画画时经常会像古人那样去考量哪些线条应该是放松的。放在以前,一些错误的线条我是必须擦掉的,但是现在我有时会刻意留下它们。在画面中有时候错的东西和对的东西放在一起也会很好、很鲜活,对的会更深入,错的也会很有趣。”

《皆空经》布面油画 30x100cm 2017

《皆空经》布面油画 30x100cm 2017

  虽然传统对他影响深远,但范安翔觉得自己的作品又并非传统的范式,而是用他自己的视野觉语言重新诠释了他所关注的内容,“我不强调固定的范式。有时候我在画面中寻找的是一种抽象的秩序感、一种抽象的情绪。在经营画面的时候,东西摆放、大小;线条的宽窄、粗细等都需要在过程中考量调整,这些隐藏在背后的秩序感都是我所追求的。”

《标本.5》-局部图8  木板丙烯 28x56x12cm 2015

《标本.5》-局部图8 木板丙烯 28x56x12cm 2015

  范安翔觉得自己的作品跟现代并不违和,某种程度上,他甚至觉得自己的作品囊括了过去、当下和未来,“在画面中你看到的都是信息,我把自己个人的东西全部隐藏起来,让观者自己去搜寻、判断,自己去想象。也许有一些东西可能是你曾经见过,或者是古代化石,或者是微生物标本;我通过这种信息的呈现来猜想我们曾经的生命形态,我们当下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状态,未来又会是什么状态?我做的这些东西感觉好像是化石一样,是一种过去的形态,但是这个东西是我做出来的、是我想象中的,它包含了我当下的经验,我把当下对生命的理解融进去再呈现出来,也有对未来的猜想。我在探索、猜测人类的生命本体形态的过去与未来,N多年之后也许我们就是这个形态。”

《空盒子》木盒  丙烯 40.5x31.5x13.5cm 2017

《空盒子》木盒 丙烯 40.5x31.5x13.5cm 2017

  到2012年,范安翔的创作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时期,个人的语言特色已经非常鲜明、独树一帜。而在此次“自然史”个展中,展出的二十余件作品基本都是近两三年的新作。“2012年的时候只是纯粹地在画布上经营画面,后来逐渐延伸到木板之类的新材料上。在本身具有物理空间的材料上创作一方面强调了物性,同时也融入了我的画面,最终呈现的状态也就具有双重性。”

范安翔个展“自然史”现场

范安翔个展“自然史”现场

  如今的范安翔,生活异常简单,安静、独处,沉浸在古物的世界中,搜寻、整理、研究,再创作、思考。

(责任编辑:梁侨)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