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4191期】朱万章:书画的形制与时代判定

2018-09-03 08:23:33 樊玮

  主讲人介绍:

  朱万章: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北京画院齐白石国际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明清以来书画鉴藏与研究、美术评论等。

朱万章

  导语:

  鉴真与辨伪是书画收藏与美术史研究的基础,建立在真赝不清或赝品基础上的美术史研究与书画收藏,无异于南辕北辙。本讲座结合主讲者朱万章长期在博物馆所接触的书画及相关鉴藏个案,以大量图片及讲者所亲历的鉴定实例等,从书画形制的时代特色、款式、建筑、作伪个案解析等多方面入题,为书画收藏与美术史研究提供可资参证的相关依据。

  主题:书画鉴藏中的真伪辨

  第一部分:书画的形制与时代判定

  非常荣幸受到北京画院的邀请,在这里给大家一起分享我这十几年来关于明清书画的鉴定与收藏,以及一些心得体会。我的这个系列讲座,我自己有这么一个想法,今天主要是做一个泛泛的谈,谈书画鉴定中的时代风格,还有它的一些个案,还有一些辨伪的实例,跟大家一起分享。紧接着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的讲座,会对一些个案做分析和研究。

  在整个中国文物鉴定门类之中,应该说书画鉴定是唯一一个不能靠科学仪器来取代的门类,所以说我们长期以来书画鉴定基本上还是以主观的经验为主。我今天的讲座也是结合这二十多年以来关于书画鉴定的一些经验,当然也结合前人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我们的老前辈,像启功、徐邦达、谢稚柳,还有苏庚春、杨仁恺、史树青等等,他们对于书画鉴定的一些经验,构成了这么一个讲座,叫做“书画鉴藏中的真伪辨”。之前在其他地方也做过讲座,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还有中国书画美术馆也做过类似的,但是今天的内容和前面两次略有不同,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新的材料和一些新的个案。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老的书画鉴定专家,我在90年代初的时候听他讲课,他曾经给我讲过一个非常有趣的例子,他说有的人一打开书画,甚至打开半纸书画,就知道书画的真伪,比如说徐邦达,他有一个别号叫做徐半尺,但是他说他有时候不打开书画也能知道它的真伪,后来我们就问他为什么?他举了一个例子给我们听,他说曾经有一个人打过一个电话给他说,他家里面收藏了一件岳飞的对联,他听了这个电话,就告诉他这个对联肯定是假的,后来别人问他为什么是假的?他告诉收藏者,对联这种形制是到晚明时期才开始出现的,而岳飞是南宋时期的,那个时候显然是没有对联的。所以这就涉及到一个书画的形制和时代判鉴的问题。

  我首先跟大家讲讲,关于对联和屏条的一个时代的出现。当然对联最早的出现叫楹联,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一个楹联的文字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是苏州人孟昶“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么一幅楹联。但是后来一直演变到可以挂在书房或者厅堂,写在宣纸上的供收藏的这样一种对联,最早是出现在明代后期,见到最多的有董其昌,有张瑞图,有米万钟,有邢侗,有像现代我们所看到德清,像陈洪绶等等,晚明时期的对联,几乎没有比他们这个时期更早的对联,如果发现比他们时期更早的对联的话,我们可能就要对这件作品有所怀疑,可能就未必是一件真迹。

明 德清 行书五言联

明 德清 行书五言联(广东博物馆藏)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件作品,在广东省博物馆的晚明时期的一个书僧一个和尚,这副对联就是我们见到的比较早的一副对联,当然晚明时期像陈洪绶这样一些书画家,他本身也是一个画家,他的对联也是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比较早的一副对联。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没有发现比它更早的。

  当然对联这种形制我们可以记住它的起点,但它没有终点,到现在为止还是被很多书法家热捧,乐此不疲,所以说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副对联,就是我的老师苏庚春写给我的,比如说这样的对联就是我们现代所有书法的展览,还有其他的一些书法家的书籍中能经常见到,所以说对联这种形制,我们只知道它的一个起点就可以了,它没有终点。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件作品非常有意思,早年广东海关截获了一批走私的文物,我代表博物馆去接收,打开了这批文物之后就看到了这件作品,当时我非常兴奋,马上用手机把它拍下来,我相信在座的大家都能判断出,这副对联是真的还是假的,假的,为什么是假的?就是刚才已经讲了,因为文天祥是南宋末年元朝初年的,那个时候还没有这样的一种对联的形制出现。而且我们看这个书风可以看的出来,他的这个时代气息大概是到清代中后期,它的时代特征和张之洞、左宗棠,或者说是像李鸿章、曾国藩,他们这类的书风是比较接近。和文天祥是完全风马牛不相及。

  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看看文天祥的书法风格是什么样的,目前我们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古代书法展厅里面展出的有一件文天祥的真迹,这件作品是被所有鉴定家确信是文天祥真迹的,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大家可以看得出来他的书风,二者完全是差的非常远,完全没有一点点的相似度。

清 莫友芝 篆书八言联

清 莫友芝 篆书八言联

  当然对联还有一种叫做“龙门对”,龙门对就是现在我们所看到,这个是乾隆时期的一个书法家莫友芝,龙门对的出现比整个对联的出现要晚,晚到乾隆时期,在乾隆以前几乎是见不到龙门对的,这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时间的判断。当然我所讲的这几个时间点,主要是作为证伪,而不是鉴真,这是大家要特别注意到的。如果是在乾隆以前发现有龙门对,显然这个对联可能就是假的,我们要做一个深入的考证。

  还有一个就是对联的书体,在晚明或清初时期,它的书体最多的是行书、草书和楷书。到了乾嘉以后各种书体都开始出现,尤其是出现有篆书有金文,还有一些大篆、小篆,主要的原因是乾嘉时期经石考据之学也就是朴学兴盛,所以大量的经石碑版文字出土,所以很多的一些书法家他们喜欢用金文或者篆书还有隶书在对联里面出现,所以说我们在晚明时期的书法对联之中,几乎是见不到金文或者是篆书的对联,当然偶尔会见到一些篆书的题辞,但是对联这种在晚明时期几乎见不到,所以如果在晚明时期你看到有篆书的对联的话,你对这一件作品可能要加倍的小心,要做一个深入的考究才能够确定它是否是真迹。

  紧接着,跟对联差不多同时出现在纸本或者绢本的形制上的是屏条,当然屏条它最早出现的年代要比楹联早得多,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唐代的一些绘画里面出现一些屏风,但是那个时候的屏风几乎都是出于实用性的,直接是画在木板或者是画在一些其它相应的载体上。但是后来演变成直接可以悬挂,放在厅堂或者书房里面的屏风出现,和对联的出现是大致相当。但是它比对联要略微早一点点,早到什么时候,对联刚才我们讲到了,几乎都是在董其昌时代、张瑞图时代出现在纸或者绢上面。

  而屏风要比它稍微早一点点,目前我所见到的最早的屏风有一件是唐寅的书法的四条屏,但是在唐寅以后,大概就是到董其昌,到张瑞图,到邢侗,到米万钟这样子,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条屏是唐寅。

  当然像这样的一种是通景屏的出现也是在晚明时期,这件作品倒不是晚明的,这件作品是晚清的。像这样的通景屏都是在晚明时期出现的比较多。而我们见的最多的是晚明时期书法屏,画屏也有一些,画屏有董其昌,有张瑞图的,但并不多见。

  当然像这种独立的屏,像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十二条花卉屏,这十二条花屏中,每一件作品实际上是独立的,这是清代中期的一个画家叫恽袁峻,是恽寿平的后人,画的是十二条花卉这样一个独立的条屏。

吴昌硕 花卉十二屏

吴昌硕 花卉十二屏

  很多的屏风基本上都是以四为单位,有四条、有八条、有十二条、有二十四条,我所见到最多的是四十八条,当然有没有比四十八条更多的,至少我还没有见到,当然最为常见的是四条,一般都是以四的倍数,也有少量在四的倍数之外,比如一前一后是比较小的,有十条的和六条的,但是最为多见的还是四条或者说是以四的倍数的一些屏条。

  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这个十二条花卉屏,恽袁峻的,每一件都是独立成一件作品的这样一种屏条,也是在晚明到清初的时候开始出现。屏条主要是分为两类,一种是通景屏,一种是独立的绘画屏或者书法屏。

  当然在清代后期还出现一种多个人同时来创作一个十条屏,或者说六条屏,或者说八条屏,在清代后期开始出现。如果是在清代中期或者前期,或者明代后期出现这样的话,这个作品应该是有问题的。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四个人,是晚清时期参加科举考试的前四名,一个是状元刘春霖,一个是榜眼朱汝珍,一个探花商衍鎏,一个传胪张启后,他们四个人做成一个书法史上的组合,像这样的一种出现是在晚清时期,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俞樾 四体书六屏

俞樾 四体书六屏

  在清代中后期还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同一个四条屏或者六条屏的书法里面,出现了不同的书体,比如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是俞樾的四体书六屏,这样一个书法的屏条是在清代中后期,曾经有一个收藏家收藏了很多书法的屏条,曾经让我去他家里面去看,看到有一件清代初期广东的书法家叫陈恭尹,岭南三家之一,当时我看了之后,书法里面既有隶书,又有篆书,还有楷书,还有行书,然后再看书风再看时代气息,完全对不上。

  基本上在我所见到的四条屏的书法里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出现过在清代中期或者清代中期以前的,在同一个四条屏里面有不同书体的出现。像这样的一种四体书六屏,并不是我一个人经验归纳总结出来的,实际上我们老前辈在启功在徐邦达在谢稚柳在他们所观摩的一些书画作品中,他们也从来没有发现过,所以后来他们把它总结出来。

  我曾经问过我的老师苏庚春有没有看到过一些刚才我讲的这种时代的断代的,有没有看到过一些例外的,比如说我们说的龙门对不能出现在乾隆以前,你有没有看过乾隆以前的龙门对,他说从来没见过,他说如果这样见到的话,仔细一研究,基本上都是有问题的。

  所以我既然给大家讲了很多除了我自己一些经验以外,很多来自于先贤他们总结出来一些经验或者心得。

  当然,除了这种对联和条屏外,还有一些像扇面,扇面在宋朝最为多见,当然宋朝的扇面几乎都是团扇,而且质地基本上都是以绢本为主。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这种扇面,像折扇的扇面,现在所见到最早的一件作品是明朝宣德二年就是公元1427年,由明宣宗所创作的一个设色山水人物画的折扇。

  我们见到最早的一幅折扇面是公元1427年,像这样的一种扇面,它所出现的普遍的年代是在明代中期,尤其是在吴门画派中最为常见,当然这件作品要比吴门画派晚得多。但是现在最为常见的出现这种折扇面的是在吴门画派。比如像文徵明像沈周像唐寅像仇英等等,无论是他们的书法,还是他们的绘画,这种扇面最为多见。

文徵明 扇面画

文徵明 扇面画

  在明代的书扇中还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尤其是在吴门地区就是苏州,在同一个扇面里出现有不同的书法家共同创作。像这样的现象几乎都集中在吴门地区,我曾经专门做过一个研究和探索,而且到了吴门地区以外,尤其是明代中期,过了这段时期以后,几乎这样的现象就很少见了,偶尔会见到,比如说清代早期或者说明代后期会出现一两个书法家合作扇面的现象。但是出现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书法家合作这样一个扇面的现象,仅限于在明代中期的吴门地区。

  清代中后期以后就出现了团扇,共同来合作的团扇,这个是我们研究明清书法中非常有趣的一个现象。

  当然像这种成扇的出现,要比扇面的出现稍微晚一点,现在我们所见到成扇比较早的,就是陈道复,还有像徐渭,当然还有少量的一些吴门画派后期的一些书法家。像沈周,像文徵明,像仇英的扇面极为少见。我曾经见到过一把文徵明书法的成扇,但他绘画的成扇几乎没有见到过。但是成扇的大量出现还是在清代以后,当然在明代的时候偶尔有,可以见到一些。

  书体的演变在扇面里跟对联和条屏几乎是差不多的,所以在明代时期的扇面里见的最多的都是行书、草书,偶尔还有一些隶书,像篆书、经文的出现都是在乾嘉以后。当然还有一种,像在扇面和对联和屏条里面出现甲骨文的书体,它就更晚了,晚到公元1898年,就是在上两个戊戌年的那年,当时是由山东的一个文人王懿荣在兽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后来很多收藏家还有书法家对甲骨文趋之若鹜,甲骨文受到了热捧,所以在书法里面出现了很多甲骨文的书体。

  如果扇面和对联和屏条里面出现甲骨文的书体,一定是在公元1898年以后,如果是在1898年以前出现甲骨文的书法,那一定也是有问题的。

  当然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样一种成扇,在晚清时期极为常见,比如现在我所见到几个重要的博物馆,像中国国家博物馆,像广东省博物馆,像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还有上海博物馆,他们所收藏的成扇绝大部分都是在清代中晚期,尤其是清代后期极为常见,现在我们所看到这个是吴大澂的书法和金心兰的梅花的成扇,这是一把扇子的正反两面,都是在清代中后期最为多见。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