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松美术馆推出“感同身受”雕塑大展

2018-09-03 09:05:56 高素娜

在(雕塑) 姜杰

在(雕塑) 姜杰

  本报讯 (记者高素娜)日前,带有探讨视角的中国当代雕塑大展“感同身受”在北京松美术馆一周年之际亮相。该展邀请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学术主持,由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刘礼宾策划,呈现了老中青三代雕塑艺术家田世信、隋建国、展望、姜杰、向京、王伟、梁硕和耿雪8位艺术家的40余件作品。

  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策展人、艺术家,全部是中央美术学院的班底,呈现出浓厚的学院气息。刘礼宾根据参展艺术家的作品特点,将展览分为“体觉”与“色醒”两个单元,一方面意在揭开艺术家身体与作品材质之间关系的特殊性(体觉);另一方面意在凸显艺术家对作品细致处理所带来的特殊观感和触感(色醒),以调动观众全身心的感知,使其“感同身受”。

  田世信对具象雕塑多年的浸润和坚守,使他对雕塑材质的把握和处理达到了尽精微的程度。隋建国在21世纪初期开启了其雕塑生涯的重要转型,抛弃了用手进行传统意义的塑造,改用拳击的手法对泥进行击打,唤醒了雕塑泥的“物性”。展望将大卫经过不锈钢假山石雕塑折射变形后的形象重新塑造并赋予古典感,结合科学家的流体力学算法,用3D打印输出模型,再用不锈钢进行锻造,想象着熔岩的体感,用火烧制出颜色。向京惯用身体作为参照,雕塑作品从体现神性到表达人性,再到反思“非人性”,此次的作品《行嗔》来自于“S”系列,以“蛇”的形态凝聚了生命力量中的狂暴状态,试图表现欲望和关系的主题。

  刘礼宾表示,上世纪90年代赋予雕塑创作以“当代”特征的三位艺术家隋建国、展望和姜杰几乎在同一时间出现了重要转向,向“材料和身体关系”的更新进一步迈进。之后,他对这一现象进行拓展,又发现了青年艺术家耿雪和梁硕也有着类似的诉求和探索。而在范迪安看来,艺术的感性本体价值使得当代艺术从创作到传播都需要重新认识,在这个方面,“感同身受”展提出了一个既老又新的话题。

(责任编辑:罗书银)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