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风——黄小舟画竹作品展”前言
2018-09-04 11:06:09 刘继潮
古代文人墨戏,撇两笔竹子,见功力,显雅意,寓性情。竹子这一题材,遂成为古代文人彰显笔墨与精神的最佳载体,进而成为有意味的文化符号。古人写竹,无视色彩,无视距离远近,皆以书法写竹之意象。竹子的意象,甚至不是直接来自对象之竹,而是来自粉墙上的竹影。由此,想到一个有趣的问题。近现代以西方写实绘画科学观念改造中国画的进程中,唯竹子这一体裁与图式特立独行,基本没有受到写实绘画的干扰,传统古典写意绘画的本体与本色,经千年而不衰。
现代以来,墨竹题材的作品,极少能进入主旋律一统的国展。企望一朝出人头地的画家们,无动力涉入画竹之列。墨竹,遂成为极少数人玩玩的边缘艺术。黄小舟就是这极少数中的一员。改革开放,小舟成为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又有闲暇,重拾笔墨,画起竹子,一发而不可收。参加在休宁的一次活动,我得见小舟现场挥笔画竹,轻松、熟练,中锋运笔,全无滞碍。通观小舟新出的大红袍画册,其中,墨竹系列,构图之变化,笔墨之凝练,疏密之穿插揖让,皆让人耳目一新。画册中的部分作品,既高古又现代,既蕴含历史层层积淀的智慧,又流露画家个体的点点创造。小舟又有绿色画院和萧龙士艺术研究会的平台,广结画坛各路高手。特别有缘与郭因老亲密接触,耳闻目染,受到熏陶,画艺精进。
就我个人的理解,画竹与书法无异,比一般花鸟画难度大。写竹是古代文人的余事,无为而为悠闲写之,建构了文人画的独特面目与精神,体现个体的文化教养与文化态度。文人画传统,成为现代画人难以逾越的高山。文人画的高度,不在技巧的娴熟,而在学养的深厚。小舟正值盛年,墨竹创作当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尽可期待。
20世纪80年代笔者蜗居于阜阳,无缘得见郭老的《中国绘画美学史稿》一书(该书1981出版)。画友黄小舟是位有心人,2013年他竟然从网上淘得《中国绘画美学史稿》相送,又得郭老在扉页上题记,令我感动。值小舟个展之际,撰此短文,以致祝贺。
观观堂刘继潮
2018.8.19
(刘继潮,著名美术史论家)
(责任编辑:张媛)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