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4271期】尚辉:齐白石山水与六出六归

2018-10-12 08:25:10 樊玮

  主讲人介绍:

尚辉

尚辉

  尚辉:艺术史学博士。曾任江苏省美术馆学术部主任助理、副研究馆员,上海美术馆学术部副主任、典藏部主任、研究馆员,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现任《美术》杂志社社长、主编、编审,中国美协理事,中国评协理事,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城雕委艺委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创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上海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首都师大美术学院等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等。   

  导语:

  齐白石的山水为时人所不理解,今天回望齐白石山水画和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应该怎样解读这一段历史呢?尚辉老师将齐白石的山水画放回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的语境下加以阐释,为我们理解齐白石的山水画提供新的视角。

  主题:齐白石山水画的地域特征与形式语言

  第二部分:齐白石山水与六出六归

  但是齐白石在1902年到1909年之间展开的六出六归,有的人也说五出五归,也就是他还有一次单独到北京,有人介绍觐见慈禧太后,到如意馆做事,他坚决回辞了。齐白石1919年定居北京,但此前实际上是来过的,只有反复来过,他才决定把终生艺术事业放在什么样的一个位置上。

  大家还可以从他的六出六归里面,看到他游历的地方还是非常广泛的,也是他青年时代壮游的时期。这个地方有一个上海,如果是在这段时间他到上海的话,他应该能够找得到吴昌硕,因为大家知道齐白石晚年的变法是受陈师曾的影响,学习吴昌硕的金石碑学,金石派的大写意花鸟画。我除了这个山水画的研究之外,我还有一篇文章就谈到齐白石海派画学的传统,谈他如何受到吴昌硕的影响,比如说吴昌硕用的石鼓文入画,齐白石是如何炼金石,谈到吴昌硕的篆刻,也谈到齐白石的篆刻等等,谈到他们的相似点,后来也有一个巧妙的问题,我也问了好多学者,我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以他对艺术的虔诚,他应该到上海去找吴昌硕,他应该定居上海,为什么没有定居上海,也没有去找吴昌硕,最后定居了北京,这个问题没有人去回答。

"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专题展

"胸中山水奇天下——齐白石笔下的山水意境之二"专题展

  我也去查了他的史料,就在五出五归期间,他在上海、南京、苏州都停留过,但是没有去寻访吴昌硕的记录,那么我们只可以猜测,他是1864年出生,在当时大概也就是40岁左右,他在艺术上还真只是一个起步阶段,他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以后的艺术道路如何去走,那么可以想见,作为这样一个青年画家,对齐白石的一生来说,40岁应该算青年画家,他不可能在那个年代就找到吴昌硕。

  当然如果他有幸像潘天寿那样,或者像陈半丁那样,这么早就是吴昌硕家的一个书童,一个入室弟子的话,齐白石的面貌又不是今天了,所以艺术家一辈子的机遇和他的艺术道路,我觉得总是有某种内在的深刻联系。

  从吴派出来的,比如说只有潘天寿是自成一家,陈半丁自成一家了没有呢?个人认为相对潘天寿来说还是差好多。当然还有王个簃好多人,就是你完全进入他的门道以后,有的时候也的确很难出来,你在外围去学习他,反而能进能出,这就是齐白石给我们的一个很好的案例。

  在六出六归的时候,他曾经有这样一段话,他说“每逢看到奇妙的景物,我就画上一幅,到此境界才明白,前人的画谱,造境、布局和山的皴法都不是没有根据的。”刚才讲的就是他在30岁末和40岁初的时候开始的五出五归,实际上是临摹过《芥子园画谱》,然后又去对真的山水画有了这么一番的感受。

  那么我们可以再细看一点,这个地方我特别强调了,1905年他第三次游历广西,我认为在所有的五出五归之中,这一次游历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这是他后来跟胡佩衡说的,他说“画山水到了广西才算开了眼界了,我在壮年游览过的许多名胜,桂林一带山水形势陡峭,我最喜欢,别处山水总觉不新奇。我平生喜画桂林一带风景,奇峰高耸、平滩捕鱼,既或画些山居图等,也都是在漓江边所见到的。 ”

齐白石《蒿岭卧云图》

齐白石《蒿岭卧云图》

  我刚开始谈到了齐白石的地域风貌问题,就是他画的对象不是黄山,不是岭南,也不是昆仑山,也不是泰山,而是广西,这是他自己最后的总结的,大家可以想见这个话,黄宾虹是不会说的,黄宾虹画任何山水都是黄氏画法。我们从这句话里面也可以看到,他特别喜欢形势陡峭,喜欢新奇一类的山峰或者是水域,这是他的一种个性。

  实际上我本来打算讲到最后再谈,就是他的花鸟画之所以今天我们看还特别的富有现代性,还不过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形式语言的研究。

  形式语言里面有一个新奇的问题,我们是不是也可以说齐白石看山水追求的是一种新奇,他的画面的构成是不是也追求的是一种新奇。我觉得这是一个艺术家是统一的。当然齐白石一辈子都特别想成为文人画家,想追求像徐渭、像八大、像老缶这样的文人画家,所以他跟胡沁园学诗,一生中也不断地作诗,关于齐白石的作诗,我记得郎绍君先生有过很深入的研究,但是很奇怪我们的文学界,研究古诗的好像没有人很好的研究他,像我们研究诗都是不专业的,说哪行干哪行,我早上还在写另外一篇文章,你看他的诗叫“广西所候不相侔,自打衣包备小游。一日扁舟过阳羡,南风轻葛北风裘”。这里头有写景吗?好像没有直接写景,这是写的一种他出游的感受,如此而已。

  那么我们如果读读李白、白居易的诗,一开始总要有两句的起赋比兴,兴要通过写景,写景的手法很重要,一下子把你带到实景,然后再写自己,你看他并不是这样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一个人的悟性,我个人认为齐白石一辈子不可能成为诗人,他最后只能是一个花鸟画家,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天赋的问题。

齐白石 客桂林造稿 托片

齐白石 客桂林造稿 托片

  这就是他留下来的很宝贵的他画的桂林,他画的都是一片一片的,在他那个年代实际上中西已经开始进行交互的作用,比如说吴诗仙,也是在一九零几年的时候,吴小仙画的《夏雨图/夏景图》,在他画的山水画里面已经可以看到如何接收透视,如何画风雨,具有水彩那样的风雨,但是你看齐白石画的桂林山水,这个小稿,肯定不是写生,他只是默写、记写 感受,他是通过这种方式去写的,这是一;

  第二,大家可以看到他用的这些皴法,实际上还不是皴法,还是用更多的中锋勾线的一种方式来画山石。在某种意义上也决定了他一辈子不可能画山水,因为山水最基本的要解决两个问题,就是画山石的皴擦问题。

  在我看来,画山水和画花鸟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山水是一次性不能完成的,它必须是通过反复的勾染形成层次,有了层次才能有了境界,画花鸟不是这样画的,花鸟可能一次就完成,当然我也跟别人讲过,齐白石早年是画山水画的,因为在北京卖不出画,所以就改成画花鸟画,但实际上就齐白石的禀赋来说,他还是画花鸟画的料。

  这个是他留下来的另外一幅,画的桂林,这一幅桂林大家尤其注意,你猛一般看似乎有点儿丰子恺的味道,小小的竹子在右下角,远帆和落日在左上角,如果是看这幅画,我觉得齐白石就开始体现了他对空间营造的独特能力,并不喜欢把景画全,这是一。

  第二,用更多对角的方式制造空景,形成他的画面。这都是他后来画山水画的形式语言,也是他画花鸟画的一些办法。

齐白石《鱼鹰》

齐白石《鱼鹰》

  这幅画画的是鱼鹰,也可以说是他最后他画山水点睛之笔。这是我们北京画院藏的早年画的风柳,和刚才用笔的笔法是一样的,我刚才讲他没有皴,皴是什么?皴一定要用笔肚,而且是进行偏锋,进行皴的处理,那么他一直是把毛笔竖起来的,一根一根地去画的,之间几乎没有什么交界,这就是他画山水画的方法,这也形成了他的山水画并不可能反复的晕染 简约,肯定是他的必然的一种技巧。

  这是他画的另外一幅山水图,这个地方有一段小小的落款,他说:“余不为人画山水,即偶有所为,一丘一壑,应人而已。”他画过一幅大的,画过一幅小中幅的画。这张是小中幅的,剩纸画的这么一幅小小的作品,大家也可以看到,你看横着两道红线左侧竖线画山石,一根松画到这边,实际上这是很具有构成特点的,而不是一个真真地地的三段式的山水画。

  这是他经过阳朔的时候比画的一些稿子,有点儿像画的象山,他不一定是画的象山,但是像这个叫喀斯特地貌的那种熔岩的特点是具备的,桂林山水是火山爆发之后形成的一种喀斯特地貌,被过度风化的山石是能够熔水的,所以桂林的山很少见到裸露的大的石头,更多的是长满了植被的山头。所以这也就十齐白石为什么不画黄山,画黄山一定要去表现石头,一定要画出奇松奇石。

齐白石《寄园日记中的小姑山写生稿》

齐白石《寄园日记中的小姑山写生稿》

  1909年的六出六归,齐白石粤东之行留下了这个《寄园日记》,这是留在我们北京画院的,这个《寄园日记》后来也整理了,在《寄园日记》里边,有非常详细的他如何去游览这些名胜,留下他的这种笔记,从这一些小小的画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是如何来画画的。比如说过小孤山为其写照。并寄于什么癸卯于金石。还架画小孤山侧面图,丁为由画前面图,再有粤东画此背面图。他对一个小孤山能够记下来早年画了它的正面,哪一年又画了它的侧面,今天又画了它的背面,他对这个小孤山就情有独钟。这个和小孤山是不是像呢?这并不重要。

  比如说他也画了很多的采石集,你看他画的采石集里面,除了勾线,还要写出来这个山是怎么样,他说画采石集并对岸之今注观图,他的日记中就留有,这画的是采石前面,并且题下来,磁州是柳州还是哪个地方,他完全不是画其所见,而是画其所想所记,他把感受也一起记录在画面上,这是金注观画的金注观,大家可以看一看,说此图两图之舟可数十里。

  还有一张,这是采石侧面,就是刚才说的那个采石集的另外一面,如果连在一起可以画很长,我们今天看来像图谱一样的,他早年《寄园日记》,这个主要是日记,记录他几出几游的时候一些情境,在这个文字里面插了一些图,是这么一回事。

  这是他画海口,大家会发现他画的山水水面居多,画面比较空,他的五出五归看来坐了不少轮船,你看“此行乘船颇多,观山大多是水中望山。”这是我说的感受,是否直接促成了他简笔山水的艺术特征,他画面会留有这么多的空白和空间,和他长期坐在船上观山看景是有关系的,这是水中望山,这是钦州三年弯。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