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家群展 诠释“漂•浮”
2018-09-13 08:07:23 未知
《漂•浮-纽约中国艺术家邀请展》9月4日起在曼哈顿切尔西区的老牌画廊Elga Wimmer PCC画廊开幕。此次展览邀请到了活跃在纽约和费城艺术圈的中国青年艺术家蔡陈林来作为策展人。蔡陈林介绍这次邀请展以“漂•浮”命名,征集了来自于中国,意大利和美国的十位中国艺术家。他们大多都是旅居在故乡之外的城市,每位艺术家都有着自己对生活和生命不同思考和表达。基于每个人自身的情况对所处生活环境的诗意描述,或感伤,或彷徨,或神秘莫测。策展人蔡陈林表示对此次展览的策划,他想将更多风格各异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介绍到美国艺术圈,改变美国观众对中国艺术的一些固有看法和传统印象。不拘泥于单调的作品风格使得这次的展览作品形式十分多元。艺术家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作品来呼应展览主题。展览作品的形式涵盖了从传统国画到新材料油画再到X光数码成像的新媒体作品。作品内容和形式感十分的新颖,吸引了众多的观众驻足观赏。
此次参展的十名画家是:时向东、蔡卓敏、李先帆、刘聪、陈敏瑜、廖亚丽、林生辉、谢云天、吕蓓和蔡陈林。邀请展的开幕式在9月6日,将一直展出到9月12日。展出地点是曼哈顿切尔西区的Elga Wimmer PCC画廊,地址是曼哈顿西26街526号,310室,邀请展免费开放。
漂·浮
当四年前我从居住达十一年之久的北京来到美国时,我的身份从一位“北漂”转换成了“纽约‘客’”。十五年前,初到北京的我是一位心存理想的艺术青年,而十五年后留在纽约的我却还仍是一位不愿放弃理想还在挣扎的青年艺术家。
在我生长的年代,正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年代。中国的人口发生了大迁徙,许许多多年轻人像我一样,离开舒适破旧的故乡到梦想中的大城市/他乡去闯一番事业。对生活的彷徨和缺乏归属感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份焦虑。而“漂浮”正是指这种无根没有归属的状态,也正适合来描述和我一样旅居在“他乡”的艺术家的生存状态。
这次的展览征集了来自于中国,意大利和美国的十位艺术家。他们都是旅居在故乡之外的城市,每位艺术家都有着自己对生活和生命不同思考和表达。基于每个人自身的情况对所处生活环境的诗意描述,或感伤,或彷徨,或神秘莫测。
时向东的作品里聚焦于初到美国的感受,他对弥漫在法拉盛,曼哈顿街头的混乱而有序的市井生活的描绘,就像是一部记录外来移民生活状态的无声纪录片。
李先帆的作品里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形式来描绘发生在中国乡村里的城市化进程,日新月异的“故里”已经成为我们这代人所回不去的远方。
刘聪用黑色马克笔的墨迹从熟悉的场景中描绘出一种陌生感。将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边角料记录下来,构成了他独特的叙事视角。
谢云天的笔下描绘了一位站在破旧的美发店前困惑的时尚女性。曾几何时,新型的美发店是九十年代的新潮代名词。在当今的中国,新旧时尚的交替就如同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一样,变幻之快,让人措手不及。
林生辉用写实的镜头记录了北京曾经最热闹的黑桥艺术区被拆除之后的落寞与沉寂。在北京城市大改造升级的蓝图里,留给底层人民和艺术家居住的避风港越来越少。林生辉描绘出这样一群底层人的生活艰辛。
陈敏瑜的新山海经系列,用暧昧的灰色和晦涩难辨的形象去重新塑造出山海经里奇珍异兽,对历史上神话题材的再创造也是一种对现代文明重新审视。
吕蓓的抽象风景里描绘了一种关于梦的情绪。梦境是现实生活在潜意识里的镜像和改造。现实生活里种种不如意的剧本都可以在梦境里得到改写,或美梦绵长,或噩梦惊醒。
廖亚丽的作品里用水墨的材料结合抽象的表现形式来叙述平凡的故事。艳丽的色彩和几何化的形式构成使得水墨这种传统材料焕发了新的面貌。她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装饰意味,
蔡卓敏的作品里用花作为她对生命思考的对象,她从远古的化石碎片里找出被历史封存的“远古ancestor”花。她将这种花至于宇宙的天穹里,和远古恒星组成的星座并置,营造出一种难以言喻的诗意秘境。
蔡陈林的作品使用传统的油画媒介在透明的材质上模仿出细胞的肌理。用显微镜下微观视角里的细胞结构来重组人体的表面结构。用微观的肌理来描绘宏观的物象。
策展人:蔡陈林
(责任编辑:裴刚)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