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前瞻】朕的心思很难猜?一件珐琅彩瓷的清代攻略
2018-09-18 19:53:36 段维佳
最近大火的《延禧攻略》再将乾隆爷推上了风口浪尖,导演不仅将后宫争斗描绘的起伏跌宕,同时还特别注意塑造了乾隆爷的文艺风。书桌上随时“叩”的一排印章已经是常设镜头,一边指导令妃如何绘制一幅高级兰花图,一边看着两张《富春山居》辩真假。在给富察皇后准备的生日礼物中,将钟表改造成了带有自动鸟装置的梳妆盒,不得不说,乾隆爷也很会讨欢心。
清 郎世宁 乾隆朝服像轴 绢本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绘于乾隆元年)
当然,作为一国之君,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满朝文武要靠着揣摩圣意过活,而对清宫里的造办处来说,更是要兢兢业业,这些呈上的大小物件,碰对了皇上心思大大有赏,但有了差池,可小命难保。
单就纯正的“珐琅作”一类,本就有着“皇家出品”的头衔而领衔其他造办处,从康熙晚期创烧之后,又历经雍正、乾隆的御命督办,加之烧造难度和巨大成本,每一件珐琅彩瓷都可称之为心血之作。
私人珍藏中最顶级乾隆御制珐琅彩之一
在大众视线中,对青花的认知度相对宽广,但对珐琅彩的审美难有普遍的认同,甚至认为这些缤纷的色彩过于流俗,对其背后的工艺制作和价值而不知甚解。但就市场的高价热点带来的关注度,也催发我们对这些宫中秘瓷一探究竟。
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 红料款 直径14.7cm
成交价:HKD 238,807,500
2018年春拍 香港蘇富比
从近年市场看,香港与大陆拍行在珐琅彩瓷上仅有零星释出,尤其是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拍推出的一件清康熙粉红地珐琅彩开光花卉盌,以1.4亿港币起拍,2.1亿港币落槌,加佣金238,807,500港币成交,成为目前珐琅彩瓷的拍卖榜单之首。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
《乾隆年制》蓝料款 11.8 公分
紧接着,在香港蘇富比9月底即将开槌的秋拍中,又率先推出一件宫廷珐琅彩瓷的重器——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香港蘇富比官方报价是预料成交逾2亿港元,最终结果有可能一举刷新春拍记录,成为珐琅彩瓷的“新王”。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
为什么会有如此之高的价值系数?就香港蘇富比中国艺术品部资深专家李佳介绍:“这是私人珍藏中最顶级乾隆御制珐琅彩之一,以珐琅彩画虞美人的纹样,目前所查的资料看,仅有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对相类似的雍正盘。”同时,这件珐琅彩虞美人盌的类似款都未曾在拍卖市场中出现过。从工艺上说,这件珐琅彩瓷绝对是一件难得的精品,从流传上看,更是一件罕有的绝品。
单就“虞美人”来说,一是指盌边缘处出自明朝徐茂吴的《虞美人花》五言律诗,其颈联为“迎风似逐歌声起,宿雨那经舞袖垂”。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所类似的花碟上也有相同的题写。其次,虞美人本就是一种植物花卉,所属罂粟科,枝干细柔,叶狭卵形,花朵小巧单薄。与牡丹、莲花、兰草等都曾作为装饰纹样出现在工艺品上。
郎世宁绘制的虞美人与蝴蝶花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仙萼长春图册》是清代宫廷西洋画师的代表人物郎世宁绘制的一册“植物绘本”,图册内有16幅画,在他所绘制的四时花卉中就有虞美人的出现。对比这件虞美人题诗盌的图案,画工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花瓣的质感,这和传统的清宫画师的手法是迥然不同的。
清雍正 御制粉彩过枝虞美人盌 (一对)
成交价:2650万港币
佳士得香港2017年秋拍
据说当年霸王别姬,英雄项羽和美人虞姬在生死别离时痛苦哀歌。歌罢虞姬自刎,血溅一地而生草,开红花,时人遂以“虞美人”命名此花,后人则以虞美人寄托相思。清代景德镇御窑厂所在的珠山上,曾遍植娇艳的虞美人花。时任督陶官的唐英对其尤为喜爱,雍正时期景德镇曾烧制有“虞美人”图案的粉彩瓷。
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
这件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描绘有黄、粉、紫三色的虞美人花,盌心中有佛手、桃各一只以及樱桃三颗,取“福寿三多”之意。诗句前有“佳丽”,后有“翠铺”“霞映”共三枚红料印,器底为“乾隆年制”蓝料款。
清雍正 珐琅彩瓷虞美人花碟
高2.8公分 口径10.6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对比台北故宫的雍正对盘与此件乾隆珐琅盌,从使用的珐琅彩釉料看,后者的描绘画风更清丽一些,少了一点匠气,尤其是这件乾隆款的题诗盌在花朵、岩石的刻画上“渲染”效果更为明显。与其他釉料不同,珐琅彩料中含有大量的“砷”元素,砷在彩料中起乳浊效果,类似加了白粉的性质,所以更适合表现花卉的粉嫩娇艳。
“相比台北故宫一对雍正盘,这件乾隆盌更有创新性,因为形制不同,盘相对低矮,就没有盌上的虞美人花朵纹饰更显得舒展,花瓣用色清透,很有活力的摆动,就像是跳舞一样。在郎世宁《仙萼长春图册》 中就曾有描绘虞美人花,其中除了有西洋透视法,还有中国式的不对称布局。而虞美人的纹饰在乾隆后期就再没有出现过。”李佳谈到。
香港蘇富比三十周年拍卖图录
从流传看,这只即将上拍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最早的拍卖记录是在2003年10月26日,香港蘇富比三十周年拍卖上,由原蘇富比亚洲区主席,国际著名瓷器鉴定专家朱廉·汤普森(Julian Thompson,香港译为朱汤生)亲自从法国征集而来,并亲自现场落槌的一件拍品,最终以2918.24万港币成交,拔得当时中国陶瓷艺术品专场的头筹。从2003年释出后,后被私人藏家一直妥善收藏至今,时隔15年后再次有幸出现在香港蘇富比。
1973年,原蘇富比亚洲区主席朱汤生(Julian Thompson,图中)在香港成立亚洲办事处并于文华酒店举行首场拍卖会。
相比康熙晚期的烧制初期,乾隆时代的珐琅彩技术已经愈发成熟,此盌的用料与画工则更具有水准和代表性。“这件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与春拍时的康熙粉红地珐琅彩盌相比较,工艺更加成熟,因为前期的烧制中珐琅釉彩显得比较干,而这件在色彩和画工上就比较得心应手,更加自然美,釉料也相比之前油润一些。”
蘇富比亚洲区主席、中国艺术品部国际主管及主席仇国仕向媒体展示拍品
物以稀为贵,珐琅彩瓷的珍惜度除了在工艺成本上,极少的存世量也是现在藏家所可遇不可求的。
“故宫博物院”木质牌匾(1925-1930年)
古物装箱南迁(1933年)
据《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记载,乾隆三年时,清宫收藏的康、雍、乾三朝珐琅彩器约有400余件,经乾隆帝品评选定后,定名入帐,配匣入藏乾清宫端凝殿北小库。一直到1924年,在故宫博物院开放前,又聘请专家进行一次审定和整理,并于此后移至承乾宫陈列展出。其中300多件于1933年古物南迁时离开故宫,1949年被运往台湾,目前仅有少数的珐琅彩器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以及部分国外重要博物馆和基金会,还有零散于私人收藏家手中,能够在市场中流通的少之又少。
正如李佳所言,“珐琅彩瓷本就带有一个标签,那就是代表着皇家的价值和品味。”就业内来说,当有品质优良的珐琅彩瓷出现,藏家的关注是一定的,价值也自然不言而喻。
帝王意志下的审美出品
清宫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是在吸收西洋铜胎画珐琅技法的基础上,在瓷质胎地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釉上彩瓷。据《清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档》记载,雍正、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厂为造办处珐琅作提供了大量的白釉瓷胎。雍正七年曾一次就提供了460件,乾隆十八年十一、十二月即有490件入宫呈送。
素胎首先要存放在瓷器库内,经过器形和品质筛选,剔除不良品,方能进行珐琅彩制作。第二步则需要用西洋进口或者宫中自炼的珐琅料来二次上釉。重要的皇帝亲自参与设计或修改,包括每次要烧制的瓷器数量和纹饰等等,准许烧什么,不准烧什么,都有皇帝钦定,烧成后进贡给皇帝御览。最后由宫中造办处珐琅作承接烧制事宜,每一件器物都有具体的画工与烧制的匠师负责。经过这些流程才有了一件真正宫廷珐琅彩瓷的诞生。
康熙皇帝(1662-1722年)
自明末利马窦等人来华,西学东渐,西洋的天文历法、数学、物理、医学、地理、音乐、绘画等艺术都曾引起皇帝的极大兴趣。欧洲各地的工艺品也随着使臣的来华和传教士的携带大批地涌进国门。其中的珐琅彩器尤得康熙青睐,下令马国贤和郎世宁试制。
为了便于研制珐琅彩,他又下令更改了几百年来烧制官窑御用瓷一律由景德镇制作的惯例,将“珐琅作”划归宫中造办处辖理,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以后开始了不断实验、不断试烧的艰苦历程。在此期间,造办处的瓷胎珐琅作由如意馆移至养心殿,以便皇帝亲自巡视和督查。
在宫内造办处珐琅彩瓷制作,无不以帝王意志为直接主导,有明确要求且指导细致,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中,雍正、乾隆两朝的记录颇为详细。雍正就曾要求对呈送的珐琅洗,规定样式和花色,“三足平底,白珐琅里,黑珐琅外墙,其外墙周围画花卉”再交给年希尧照着这款每样烧造几件,还特别批示,一定要做样呈览,再交烧造。
乾隆爷也继承了先帝的严谨作风,不仅有明确的制作要求,看到先前的好图样、好器形,甚至其他品类的瓶碗,也要用珐琅彩依样来制作一份。但画样通过,成品不如皇帝的意愿,比如瓶耳处磕了,夔龙爪画大了,颜色有出入,结果就不只是原样照做,相关人员要交内务府议罪。
珐琅彩雉鸡牡丹纹碗 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藏
如此一件珐琅彩瓷的制作如此费工费时,皇帝也心有不舍,不可轻易赐人。雍正二年,赐给遥罗国王各色官窑瓷器146件,仅有一件珐琅彩瓷。内廷大臣中也只有年羹尧于再三恳请下,赐给一、二件而已。民间得见的机会更是微乎其微。
因此为了竭力满足圣心,造办处精挑优秀人才,他们一部分是来自民间的广州画珐琅及景德镇匠人,二是供奉于宫廷的中西画家。力求烧制的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
据朱家谱《清代画珐琅器制造考》一文,宋七格、胡大有、邓八格、马维棋、吴书等都是技术人员,其中烧炼珐琅料的为宋七格和邓八格,吹釉人是胡大有。参与画珐琅的画家有:宋三吉、张琦、贺金昆、谭荣、周岳、吴士琦、汤振基、戴恒、邹文玉、张维奇以及郎世宁等,参与画珐琅的书家有:徐正同、戴临等。
清三代珐琅彩瓷的变迁
这种于清代宫廷中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御用秘玩始于康熙末年,全盛于雍正朝,乾隆中期以后逐渐消声匿迹。
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清康熙 故宫博物院藏
处于试制阶段的珐琅彩瓷仍带有古朴的铜胎珐琅器的遗风,与宫中所藏的铜胎画珐琅在施彩、绘画上几乎完全一致。此时的瓷胎略厚,色调浓重,彩色的使用至多四、五种。康熙晚期相对成熟作品,彩料研磨才相对细润,釉面匀净平滑,彩绘从传统工匠制作逐渐进入绘画层次。
淡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 清雍正 故宫博物院藏
到雍正早期,虽沿袭前朝在色地上绘花卉的做法,但逐步加绘雀鸟,而后新增各种不同的山石花鸟题材,还配以诗句、印章。后期逐渐脱离铜胎画珐琅的影响,发展了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白地珐琅彩瓷,形成雍正朝独特的儒雅风格。
此外,雍正朝的最大突破还在于自炼珐琅料的成功。在当时,进口珐琅料已经供不应求,且品种有限,已经不能满足多层次的色调对比和装饰风格。雍正即位后,初期就正式指定专人、拨专款研制。怡亲王奉旨亲自督办,匠师们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劳作,终于在雍正六年将珐琅料研制成功。不仅研制出九种与西洋料相同的颜色,还新增了软白色、松黄色、藕荷色、酱色、青铜色等自制的釉料,不单满足了雍正朝的珐琅彩画工制作,也为乾隆朝的姚紫嫣红打下基础。
督陶官唐英雕像(1682-1756年)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诞生了影响中国瓷器史的关键人物,他就是唐英。十六岁便供役于内廷,善绘画,工书法,诗文曲谱样样来得。唐英是在雍正六年(1728年)上任景德镇督陶官。在职近30年,因“苦心竭力”以及“懂得抽添变通之道”,铸就了雍乾两朝瓷器创新和发展的一段精彩篇章。
清代景德镇御窑厂制瓷工艺流程图
乾隆皇帝有好古之风,曾经诏令翰林们整理编目宫内珍藏的历代珍贵文物,对于圣祖、世宗时遗留宫内的珐琅彩瓷视为珍宝,并继续在宫中造办处烧制珐琅彩。更为难得的是每件器物烧成之后都要配制楠木匣钵,贮藏于乾清宫珐琅瓷的专库内。
珐琅彩花卉纹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时期制作的珐琅彩大部分完成于乾隆二十年之前,特别是以乾隆五年、六年数量最多。其装饰主要有两种风格:一种是承袭雍正珐琅彩清新秀丽、淡雅宜人之风。此件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就是同系列风格的体现。另一种则是体现乾隆皇帝对于华丽繁褥的装饰风格的追求,创烧了在轧道地上彩绘洋花图案的工艺。不仅纹饰多样,而且色彩丰富。
珐琅彩双环瓶 清乾隆 故宫博物院藏
此时,珐琅彩的白釉瓷胎仍由景德镇提供。乾隆六年,唐英“承命榷淮,陶务告竣”升任为淮安关使后,却因顾及不到景德镇窑务,白瓷质量有所下降,曾屡遭乾隆皇帝的斥责,甚至于乾隆八年二月行文命令“烧珐琅的甜白磁胎,嗣后不必向江西要,亦行与伊处不必送来”。
唐英任所淮安关税衙门距离御窑厂三百余里,在当时仅有车马为交通工具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天天亲临现场的。因此“不能逐件指点,以致所得瓷器不无粗糙。”之后接替的督陶官三年一换,生产并不见起色,只勉强维持而已。
除乾隆十八年时,景德镇为宫中烧制了大批的白釉瓷胎,其余只有少量的白瓷胎进呈。由于失去了先决条件,珐琅彩的生产受到了极大制约,乾隆二十年以后已少有珐琅彩瓷的制作了。
再有,雍正时期发明了以玻璃白打底的粉彩瓷器,彩绘效果也并不逊色于珐琅彩,而且造价较低,可以成批次生产,一经出现便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延续到乾隆一朝,昂贵神秘的珐琅彩只能被迫让步。之后在嘉道官窑器上的边饰及纹样中有些许使用珐琅釉的,但这早已与纯粹的珐琅彩瓷不可同日而语了。
2006年,张永珍以1.51亿港币拍下胞兄著名收藏家张宗宪的清乾隆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碗,引起香港全城热话。
清乾隆 御制珐琅彩杏林春燕图盌
佳士得香港2006年秋拍
成交价:HKD 151,320,000
由于珐琅彩瓷制作难度大,成本高,仅供宫廷使用,因此传世品很少。嘉道以后,皇帝也不曾轻易动用这些祖传珍宝,近三百年来基本完好地保留下来。直至古物南迁一部分运往台湾,还有一部分遗散在世界各地,或博物馆机构,或私人藏家手中。
香港蘇富比9月底的秋季拍卖中,这件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盌也将正式举槌,能否再次刷新记录,届时的现场竞拍与话题讨论,雅昌艺术网与艺术头条也将会持续关注。
(责任编辑:段维佳)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