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出土青釉瓷器

2018-09-22 11:39:36 李立华

  

  图1

  图2  

  图3

  2010年初,南水北调文物考古发掘工作中,在河北省赞皇县西高村南的岗坡地,发现了一处由9座古墓组成的古墓群。该墓群规模大、排列有序,根据出土的墓志和文物,专家推断该墓群为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是目前已发现少有的北朝大型家族墓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历史意义。赵郡李氏家族墓出土的随葬品,组合清晰、纪年明确,被称为“北朝墓葬研究的标尺”。目前已清理出的150余件随葬品,有陶俑、陶器、青瓷器、铜器以及墓志等。其中,这一组青釉瓷器颇为引人瞩目。

  东汉末年,随着制瓷技术的进步,瓷器逐渐取代了青铜器在日常用器中的地位。纵观中国陶瓷发展史,南北朝算得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段。这一时期,陶瓷工匠们通过不断改变釉子的配方,使得早期并未完全成熟的“青瓷”得以定型。相比较而言,河北地区制瓷业的发展较南方稍晚。北魏孝文帝494年迁都洛阳之后,大大促进了北方民族的融合,吸引了大批南迁居民回归。这些回归居民带回了南方越窑先进的青瓷烧造技术,这才迎来了北方青瓷烧造的辉煌时代。

  北方青瓷从选料到制作,工艺流程比较讲究。瓷窑大多选在瓷土优良、燃料充足、水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的浅山丘陵地带。制作过程,首先要选择优质的块状瓷石,再经粉碎、过滤、陈腐等工序,然后方可作坯。作坯的成型方法,主要是用快轮拉坯,底足部位采用旋削工艺,因技法十分纯熟,故器物造型普遍规整,足端削棱,形成倒角,制作干净利落。北朝赵郡李氏家族墓出土的这组青釉瓷器,有碗、盘、壶、烛台、长颈瓶、多足砚等,釉色青中带黄,被认为是典型的北方青瓷,现择选其中三件介绍如下:

  青釉盘(图1):器型较小,盘腹较深,盘内底饰花叶暗纹。胎体厚重、粗犷、质朴,盘子的口沿部位刻划一道明显的弦纹。圆盘内壁满釉,釉层有强烈的玻璃质感,釉面开片较为明显,可见这一时期的胎釉结合不甚紧密。

  青釉鐎斗(图2):鐎斗,是一种底有三足、旁有持柄的器皿,流行于两汉魏晋,至唐宋逐渐消失。关于其起源和用途,一直有很多说法。有人认为它是温酒器,有人认为它是煮茶的用具,也有人认为是敲击警众的器皿,《木兰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中的“金柝”,就是“鐎斗”——对照上述种种用途,赵郡李氏家族墓出土的这件鐎斗,显然应当归于专门用以随葬“冥器”之列。此件青釉鐎斗,器身为圆口深腹,形如小盆,一侧设有长柄,蹄足外撇,内外施青釉,素面无纹。

  青釉灯(图3):北朝青釉瓷器大多数光素无纹,有的有简单的弦纹,赵郡李氏家族墓出土的这件青釉灯,就是如此。整器由灯台、灯柱和底座三部分组成。灯台呈碗形,中心立有一圆形管状灯柱。灯柱中空,外表装饰有一圈圈凸棱的弦纹。底盘为敞口、平底。灯外施青釉,釉面开片。造型新颖美观,小巧玲珑。

  出土于赵郡李氏家族墓的这组青釉瓷器,不但数量多且保存完好,清晰地见证了北朝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水平。这些瓷器,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开片”问题,这是由釉层膨胀系数和瓷胎膨胀系数不同而造成的,说明当时的窑工们还没有找到技术平衡点。除此之外,这组青釉瓷器,对于研究当时的风俗民情、日常生活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雷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