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清“宣统三年·合州·匠兴顺源”银锭

2018-09-22 15:16:28 刘勇先

  

  安康市汉滨区花园民俗博物馆收藏有两枚大小、形状相似的银锭。今择选其中一件(见图)介绍如下。该银锭面呈椭圆形,径5.9×5.3厘米,高2.2厘米,底渐收为蛋圆形,布满气泡形成的蜂窝状,重约336克(是旧秤16两一斤的十两银锭)。银锭面下凹1.2毫米,有不规则的边沿,靠边沿下有凝缩水波纹线,宝气光亮,锭面中心有一个小凹坑;表面钤有3枚长条阳文印记:“宣统三年”、“合州”、“匠兴顺源”楷书铭。

  宣统三年,即1911年。查资料显示:合州,历史上有多个合州,分属广东、安徽、四川。1、南朝梁置合州,改曰南合州,隋复曰合州,寻废,唐复置南合州,更名东合州,改曰雷州。2、南朝梁太清改设合州于汝阴,今安徽合肥。开皇三年(583)改合州为庐州。3、北朝后魏置合州,民国二年(1913),合州改名合川县。此银锭上的合州就是四川的合州,取涪汉二水合于此,故名。隋改合州曰涪州,又改州曰涪陵郡;唐复曰合州,又改曰巴川郡,复改合州;宋改县曰石照,仍曰合州巴川郡;元复为合州;明初以州治石照县省入,属四川重庆府;清因之;民国改州为合川县,属四川东川道;今属重庆市。

  史载,清代四川的银锭多为圆形。表面左侧钤“匠兴顺源”铭,据查,不只“合川”十两银锭钤此印记,还有“隆昌县”、“宣统三年”十两银锭也钤有“匠兴顺源”印记。

  史载,银锭,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但流通不广。至明代盛行,但不是国家法定银锭货币。至清,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银两是法定通货,不仅民间交易收藏使用,官府收纳地丁捐税也使用。由此形成银两制度。

  清朝的银两多以马蹄形的元宝出现,故亦称为宝银。经过熔铸,又可分为大锭、中锭、小锭,通称银块或银锭,此外还有碎银。由于各地均可自行熔铸宝银,以致宝银的种类和名称虽然全国大体一致,但成色与重量并不一律。

文章标签

(责任编辑:雷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