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2018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启幕 相关论坛成功举行

2018-09-24 09:51:46 未知

“2018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 开幕现场

2018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艺术顾问:策展人黄笃

  近日,“2018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下称JISP)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举行。JISP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 、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主办,由上海市静安区城市雕塑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静安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静安区绿化管理中心、静安雕塑公园承办,策展机构为罗浮紫公共艺术团队,策展人黄笃先生担任艺术顾问。

2018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 展览现场

  城市无界

  本次展览的主题是“城市无界”。据罗浮紫公共艺术团队创始人毛文采介绍,主题中的“无界”是城市发展的现状,也是艺术的趋势所在。“未来,城市必须以更加生态、更加智能、更加富有魅力为发展方向。突破,意味着过界或跨界;界破则带来机遇或危机。艺术将为城市创造无界的机会,它也将指引着城市,在新的征程上,在‘破界’与‘坚守’中,秉持初心,砥砺前进。”

  本此展览在展览规模、参展艺术家数量方面都超过以往历届。展览囊括了全球40位艺术家的58组87件作品。在与国际接轨、更具国际化的程度上,也有更精彩的表现。其中,奥地利艺术家欧文.沃姆作品《静眺地中海》放置在公园核心位置,这是其于2017年代表奥地利参展威尼斯双年展的作品。该作外形是倒立卡车形象,观众可以通过一段楼梯进入到卡车内部,穿过黑暗狭窄的箱体到达顶部的观景平台。另外,中国艺术家冯晨带来作品《光的背面》,该作展现一个当代艺术的活力和新生力量的强劲。借助“百叶窗”的艺术手段,艺术家试图解剖录像中视觉听觉之间的同步,让观者思考:到底是我们应该信任感觉还是感觉有可能在说谎?而在公共性及互动层面。而伊万·哈罗威的雕塑《头头是道》,则以多彩的头型铝制铸模,每颗头的表情在陶醉、疑惑和惊讶中徘徊。这位美国艺术家正试图用幽默的实验精神,颠覆近代艺术史的陈词滥调的艺术个性。

2018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 展览现场

  十年追梦,不忘初心

  自2008年筹备以来,JISP以双年展的形式呈现,至今已是第五届。十年来,JISP品牌定位于具有国际水准、中国高端的公共艺术展览,不仅将国际顶尖作品引进来,更使中国公共艺术家和作品走出国门。在完善及传播属于全世界公共艺术作品的交流、展示平台,为静安乃至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地上开拓新局面、建设新地标,起到表率作用。

  2010年,JISP首度亮相,囊括当年公共艺术类许多荣誉、入选“静安十大文化事件”,并有 21组31件国际大师级雕塑作品被永久保留在公园内。两年后,第二届展览如期而至,期间举办了“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建立了静安区青少年公共艺术教育基地。据悉,当年参观游客达到43万余人,前来参观的代表团及社会团体100余批次。2014年的展览,则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的15位艺术家携59件作品参展。 两个月展览期间,观展游客超过110万,参观团体100余队。上一届,24位参展艺术家来自7个国家及地区、带来45组、300余件作品参展,在参展数量和质量上都比往届更高。

2018JISP公共艺术论坛

  2018JISP公共艺术论坛

  本次展览期间,同步举行“2018JISP公共艺术论坛”。该论坛自2012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而新一届论坛延续前几届对于“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的命题,进一步研究公共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公共文化对于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升生活品质的影响。

  十年深耕,精彩未来。今年的JISP响应“城市更新建好上海的市中心”的总体思路,以公共艺术强化高质量的城市生活,让新的文化沃土增强城市吸引力,催生更具满足感、幸福感的生活方式,向全世界展现新上海风貌,为实现当代公共艺术以及上海文化和上海的向前进。

  下面,我们一睹部分精彩作品

  马库斯•吕佩尔兹《诗意栖居》

  这是艺术家为纪念德国浪漫主义诗人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1770-1843)而创作的作品。吕佩尔兹与这位诗人一样,也对希腊神话充满仰慕之情。通过作品,他探索着古典主义、艺术史以及神话人物的共通之处。铜制雕塑是吕佩尔兹作品重要的组成部分。他的每件作品都会运用到彩绘。鲜艳的颜料赋予沉闷的雕塑作品以生命,呈现出狂欢和叛逆的色彩。此外,吕佩尔兹的雕塑展示了他双手揉合柔软材料的天赋。透过延展性良好的塑像,人们能够感受到作品背后无穷的创造力。

  欧文·沃姆《静眺地中海》

  欧文.沃姆代表奥地利参加2017年威尼斯双年展,在那里他创作了《静眺地中海》,这是《一分钟雕塑》系列作品之一 。

  倒立的卡车借助驾驶室车头保持垂直平衡,观众可以通过一段楼梯进入到卡车内部,穿过黑暗狭窄的箱体到达顶部的观景平台。如沃姆所描述的,“这段路程带来的幽闭恐惧感与人和动物被关起来运输的感觉是一样的”。观众到达卡车顶部的观景平台,会被引导着向外眺望,但事实上在观景平台上是看不到地中海的,观众被要求去想象地中海的画面。沃姆解释说:“我认为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观众尝试去看到地中海的行为。”

  伊万·哈罗威《头头是道》

  哈罗威的雕塑作品“头”具有各色的形态,组成部分是多彩的铝制头型和灯泡做的鼻子。每颗头的表情在陶醉、疑惑和惊讶中徘徊,却又矛盾地极具个性;如此,他们所产生的情感张力类似于民俗艺术。哈罗威的作品洋溢着面向所有观众的开放的魅力。充分展现了其雕塑以幽默和实验精神,颠覆近代艺术史的陈词滥调的艺术个性。这也展示了艺术家对简单形式化排列的精妙运用以及他对艺术形式深入的了解和对其未来的展望。

周力《環 之二》

  《環 之二》是继“生生如環”与“環”的延续。作品线条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都是自由流畅的。它来自周力在模型和现场效果之间的不断推敲和感受,以及反复的修改。每一根线条的形态、位置、都需要在整体的关系里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作用,最终让气息在不同的线条中往复流动,并构成有节奏的韵律。玉環是高古时期的礼器,被认为是贯通了天地之气的存在。至少,玉環的造型用几何的方式,再现了人对天地之关系的理解。这件作品和玉環拥有同样的本质,它用自己的方式,再现了抽象的循环关系:世间的万物都可以在这种循环关系里被理解和观看。随着物理学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变化,这种观看方式并没有被否定,反而变得更加具体而微了。这也是周力可以用她在当下的生命和视觉经验,用新的材质与形态去再现这一关系的立足点。她也用这一方式,用自己真实的感觉,实践了古代哲学当中那些可以穿透时空和文化阻隔的,有关世界本质的体悟。

  冯晨《光的背面》

  《光的背面》是一件场域特定的装置作品。它通过声音来控制百叶窗的开阖,对透进展厅内的自然光进行改造和调控,使静止的空间有了光线带来的动感和韵律。艺术家先是利用声音控制镜头焦距的改变来进行拍摄,再为拍摄下来的影像配上新的声音,最后借新生成的声音控制房间内百叶窗的开合,造成室内光线的变化。整个作品的创造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规则设定的过程,借以解剖录像中视觉听觉之间的同步,再通过作品将之重新连接。从而导致观者产生质疑:到底是我们应该信任感觉还是感觉有可能在说谎?

  LAAB工作室《小小星球》

  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万花筒。应用高新技术,重复制作数百个不同形状的多边形不锈钢镜面结构。艺术家首先用计算机制作3D 模型,然后用激光切割和折迭的手法制作出不同的形状,在镜面涂上薄薄的涂料层来保留原来镜面反射。作品在阳光照射下,折射出千变万化的光线和影像,就像一个绽放的纸花球。这件由LAAB通过运用计算、新媒体和数字制作的作品,以创新性、诗意的形式重新诠释并呈现自然几何形态。对于LAAB而言,艺术是促进社会互动与公众参与的一种方式。与作品互动的同时,观众会看到自己的投影,这些色彩的影像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人动,影像也随之起舞。因此,在这件公共艺术作品中,观众亦是创作者。

  艺术共和A.R.T Institution《城市共生系列》

  这是以共享单车为主体构建的大型在地创作作品:奔腾的车辆自斜坡,一路向下滚滚而来,逐渐汇聚,拟合成动物的形态,与近在咫尺的“自然博物馆”遥相呼应。作品灵感来源于社会当下“共享单车”的困局-旨在环保却有沦为城市垃圾之嫌。共享单车作为城市进化过程中一独特的产物,未来将如何演化,去向何方,需要来自城市各方的努力。破解共享单车困局需要创新思维,也折射、引申出城市发展进程中亟需解决的众多的社会问题。作品艺术化地将单车垃圾创造成美丽的动物,或者其他“可用”之物,在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反映了人们对城市生活更好的期许和愿望。希望以艺术切实解决身边的烦恼,这也是作为城市人积极参与城市创造、城市更新意愿的表现。以公共艺术提高公民意识,这正是公共艺术期望达到的目标。

(责任编辑:彭菲)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