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缮 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护航
2018-09-24 15:34:01 言白
8月27日, 19位优秀的资深工匠接受了故宫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聘请。至此, 116名经过人员选拔、基础培训、项目培训、专项培训,并通过考核的工匠,获得了养心殿修缮的资格。这一专业技术人才为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保驾护航之举,与近期某新浪微博网友发布的多组石窟造像的佛像重绘前后“辣眼睛”的对比图而引发的争论,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好在当网友为“浓妆艳抹”过分粉饰而致使文物“毁容”而忧心之时,故宫的这一举措及时地让大众对于文物修缮工作未来的光明前景充满期待。
或因地方文保部门不够重视,或因文物修缮人才缺乏,近年来,一些对文物修缮知识知之甚少的“民间力量”参与其中,将一项专业而复杂的工作简单化处理,导致文物被二次伤害,承受“毁容式”修复之痛。例如,辽宁绥中“最美野长城”台阶遭三合土抹平、浙江温州清代古桥“五孔变四孔” 、安徽凤阳明中都电钻起城砖、云接寺清代壁画被“重绘” 、章士钊故居“被拆” ……一直以来,诸如此类的文物修缮不当事件时有发生,致使文物自带的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荡然无存。由此可见,专业的技术人才对于文物保护和修缮来说可谓刚需。
近年来,随着“全民参与文物保护”“大众参与考古”等理念的推进,民众积极投身到文物保护工作中,营造了文物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诚然,民众对文物保护的初心在感情上可以理解,更需要理性来对待。而且,文物保护修缮工作的开展需要上报相关文保部门,经过层层审批才可进行。归根到底,还是民众对于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和文物保护工作的流程不甚了解,有了参与的热情,还需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全民参与只是迈出了第一步,重要的是对民众进行有计划、有规律的培训,以加深他们对文物保护的全面认识。文物修缮本就不是一项简单的修复工作,而是涉及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领域的“技术活” 。当人们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相信“是否为专业的文物修复工作人员”“其在修复的过程中使用的方法是否得当”等也将成为考量一个人能否从事文物修缮工作的最基本门槛。
当下,对于文物来说,“修旧如旧”是一个热词,这一做法以最小干预,最大程度保护文物原貌,保存文物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保养、迁移,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修复馆藏文物,不得改变馆藏文物的原状” ;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也指出“不改变文物原状是文物古迹保护的要义” 。相比较“不走寻常路”“焕然一新”等野路子,“修旧如旧”似乎更具科技含量,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文物的科学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更多的物理技术、化学材料、生物科技等会运用到文物修复过程中,这就给文物修复人员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要适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适应新的修复方式方法。故宫对资深工匠的多元培训,以及其将科学研究放在重要位置基础上提出的“研究性保护项目”理念,将为全国文物保护修缮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和思路。
笔者注意到,修缮不当事件多发于不够知名的文物身上,而正是它们承载了各地方厚重的文化,同样应该受到重视。科学保护绝不只针对著名文物,诸多不够知名的地方文物也应被广泛纳入保护的视野中。同时,具备相当修复经验的资深工匠如果能够流动到地方文物单位,在文物保护和修缮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指导,文物修缮不当事件将得到有效遏制。相信在文物保护部门积极参与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保障之下,文物保护修缮工作将向着更系统、更全面方向发展,从而构建健全的科学的文物保护体系。
(责任编辑:王璐)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