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讲堂4268期】展望:再论“观念雕塑”
2018-10-11 08:32:56 樊玮
主讲人介绍:
展望
展望: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世界艺坛的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导语:
一方面,观念艺术在艺术实践上有着丰富的成果。作为新前卫的一部分,“观念艺术”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并对其后的全球当代艺术以及80年代以后兴起的中国当代艺术有着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在学术研究中,观念艺术并未被系统的清理,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鉴于此,为推动观念艺术学术研究的深入,中央美术学院特策划本次国际研讨会,并邀请到国内外27位在该领域有专门研究的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哲学美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与会,分单元进行主题发言。
主题:观念之道——2018国际雕塑研讨会
第二十三部分:再论“观念雕塑”
谢谢!一切都是出于偶然,比如说我今天站在这儿,是因为前几天偶然遇到隋老师跟我谈起这个讲座,然后我说了一句,观念艺术就是一种纯化、提纯的过程,一种科学实验。隋老师突然想起你以前不是写过观念性雕塑吗?你再来说一说。因为我来没有准备参加这个活动,突然想起这个事,二十年前写了一篇文章叫《观念性雕塑》,发在《美术研究》,当时跟殷双喜聊天的时候我也没打算写文章,只是偶然地聊到了这个话题,就是说我们做这些雕塑应该怎么来说它,然后我说了一大堆观点,殷双喜老师就说那你还不如把它写成论文,然后发在《美术研究》。我就在这种刺激下拼命写了这篇论文。二十年到现在,我没有再写过第二篇论文,很抱歉。
二十年以后我再来重新看这篇文章,有点儿像一个搞研究的人来研究一个艺术家,等于我自己来研究我自己。我就发现有几个背景必须要说。当时1998年之前出现那篇文章的北京对我来说比较熟悉的,一个是中国自85年以来到90年代对西方观念艺术的理解,以及雕塑自身的困境,因为我们受的都是现实主义的教育,那么当我们面临西方强大的观念艺术思潮,其实观念艺术背后就是前卫艺术对我们的冲击,我们应该怎么办,怎么来应对这种战争,怎么来接手,主要是怎么来应对?
第二个就是当时的雕塑创作有一些最新的发展,1994的“五人雕塑展”:隋建国、傅中望、张永见、我,还有姜杰,我们当时有一个三人联合工作室:隋建国、我和于凡。都是经常在讨论很多问题,还有就是与中国的前卫艺术家朋友的交流。尤其是1994年到1996年比较频繁,像北京和杭州为主,像耿建翌、张培力、王强,还有施勇,北京这边王鲁炎、王功新、宋冬、邱志杰经常在一起展览、聊天。这些构成了一个对观念艺术理解的最初背景。
还有就是跟批评家的讨论,我刚才提过跟殷双喜的讨论,还有其他的一些批评家,包括黄专、巫鸿,当时都是经常见面。
再就是那个时候关于观念艺术的书籍很少,也就是从像阿纳森的《现代艺术史》里面看一点,还有对现代雕塑理解主要是里德的《现代雕塑史》,还有弗莱明的《世界艺术史》,还有一些国内外杂志,文章,但是翻译的也不多。所以我们对西方的理解是隔着很远的,没有太多的翻译著作,我想这个也是隋老师基金会要翻译很多书的原因。
最后一点是这次在重读我这篇论文的时候想到的,就是铃木大拙的《禅学入门》和《禅与心的分析》,其实日本的禅宗因为我们看的挺早,对我们影响挺大,但是我在这篇论文里没有提到,我现在发现他是有一定影响,否则的话,后边有很多东西我们无法解释,当时的这本《禅与心的分析》我一直没找到,因为书太老了,我今天早晨起来刚翻到这本书,第一页就告诉你这其实是一个非法印刷品,它是影印本,就相当于现在的“亚文化”,我们现在很多学生特别喜欢亚文化,不喜欢主流的出版的东西,当时我们喜欢这个书,我觉得也跟这个有关系,因为它不是主流出版的。
PPT里边上半部分小字是放的论文原文,参考一下,我就不去念它了。下边是这次看了论文以后的一些思考。
观念艺术,这两天已经讲了很多了,我觉得我也没必要再去重复,我就把我最简洁的一些看法说一下就可以了。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泉》
首先我觉得杜尚的《泉》有点儿像一个史前的东西,就是正史之前,当时其实美院毕业以后也开始研究这些作品,我跟隋老师还专门聊过一次关于杜尚的这个《泉》,他提供的是一个实物。下边约瑟夫科苏斯《一把和三把椅子》,我是把这件作品作为观念艺术的一个正史,特别标准的一个观念艺术。然后索罗勒维特是对于观念艺术这个字的阐述,之后他们影响了后来的装置艺术、文献、行为表演、波普,包括介入社会的观念,很多的东西。
所以我觉得观念艺术的思想来源跟当时的社会思潮有关,极少主义并非是观念艺术的唯一形式,这两天很多人都谈到极少主义,我觉得它不是观念艺术的唯一形式,为什么我举科苏斯的例子,因为我是雕塑家,但是我也很关注观念艺术。
现成品就是马塞尔杜尚用过小便池,后来科苏斯用了一把真实的椅子,我觉得他替代的是雕塑,不用再去塑造了,一个现成品就可以替代了,那么这边这张关于椅子的图片替代的是绘画,当我们有摄影之后,绘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最有意思的是右边关于椅子的文字,这个文字放在艺术里之后成为了艺术,而不是简单的文学或者说明,这个前面很多研究学者也都讲过了。
约瑟夫·科苏斯《一把和三把椅子》
那么艺术无非是概念表达,而非视觉的审美,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所以我觉得当我读到这件作品的时候,大家可以想无论是雕塑家还是画家,他们第一反映其实是很崩溃的,它是对自我的一个否定。如果现成品能替代你要传达的椅子概念,你何苦再去做一件雕塑呢?
再加上这个索罗勒维特的《观念艺术宣言》,当之无愧雕塑这样的词语被使用时,意味着整个传统语境,并且暗示一系列对于传统的接受,因而限制了不愿意被束缚和希望打破并超越这些枷锁的艺术家,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有很多雕塑家放弃了雕塑,改做了观念艺术。广东有很多我认识的雕塑家,后来放弃雕塑。
所以我们面临着很大的抉择,就是当你面临这样的一个社会思潮的时候,怎么样去选择,他的第二句名言就是“观念艺术是为了观者的思维互动,而不是他的眼睛或者情感。”我觉得虽然这句话说的很极端,但是他解决了一些艺术家原创点的问题,因为有很多艺术的原创来自于理念,而不是视觉,这个是有道理的,所以我非常接受他们的观点。但后边我再讲有没有我不接受的地方。
“如果文字被使用,而且它们的出发点是关于艺术,那么它们就是艺术,而不是文学。”我也特别的欣赏他这句话,而且我也尝试着去实践过,我觉得科苏斯发明了一种只属于艺术的文字,这件事被索罗勒维特给说清楚了。文字成为艺术,刚才学者也讲到了,这是观念艺术最核心的部分。这个劳伦斯韦纳做过一个宣言,他第一句话就是说艺术家可以构想作品;第二句话是作品可以被制作出来;第三句话是作品无需实现。这三句话也是非常经典的观念艺术的宣言。
第一句话其实解放了艺术,解放了很多不是雕塑家,或者不是画画的,或者在被人强迫着画不好和雕不好的这样的一些又喜欢艺术家的人,他是一种很大的解放。
第二句话就是观念艺术的源头了,作品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直接传达你的感受,这是对古典绘画雕塑的完全否定;
第三句话更绝了,根本就无需实现,一个想法就是作品,这个也是对我刺激很大的。
旁边有一个例子关于文字的,詹妮霍特,我那天去纽约的时候非常震惊,他那个文字在时代广场大屏幕上走,这些都对我产生一种刺激的作品,他这个背心上印的“滥用权力不足为奇”,就是文字作为艺术。
我觉得形成观念艺术有两条渠道:一个是超级写实主义,一个是极少主义,我在论文里当年都写过这些,我今天再解释一下。
展望《坐着的女孩》
因为超级写实我做过,我以前做过一个坐着的小女孩,做超级写实最大的体会就是你必须纯客观,所有主观的因素、所有表现的因素,全部取消。那么最后剩什么呢?只剩下一个理念,这个时候观众能读到你的理念,你但凡有一点手法,观众就被你的手法吸引,看不见你的理念,所以理念就是这么出来的。
极少主义是在作品里边去掉了很多多余的东西,把视觉的多余的东西全部去掉,最后也是只剩下概念了,不是理念,是概念。最终必然走向实物。当然杜尚是个先知,所以他的实物比较早,我说的实物是走向后来的现成品装置。所以我觉得这两个源头、这两个渠道导致最后观念艺术这个说法、这个历史潮流的形成。
那么“观念艺术是观念艺术的派生物”,什么意思呢?我觉得只要说是观念艺术,他一定是一个自己的派生物。比如说装置、行为、影像、摄影、大地艺术、环境艺术都是建立在一个观念艺术基础之上的。
第三个是反观念艺术观念。这条在我上边的论文里还没有提到,为什么?因为在写那篇论文的时候,还没有出现后感性,后感性是反观念,后感性通过分析认为观念之后应该是感性,他们自以为掌握了历史,实际上后感性针对的是比较差的观念艺术,比较差的观念艺术是图解,真正的观念艺术并不是图解。我后边还会说到。
所以形成了一个什么局面呢?从雕塑家的角度来说,雕塑被动的与观念之争,就是你的艺术到底是观念的还是应该是雕塑,应该有手感还是没有手感,雕塑家这个称号被动的与艺术家之争,就是艺术家是时髦的,雕塑是不时髦的,或者是雕塑家代表传统,艺术家代表新的,再有就是手工被动的与理念之争。所以手工是被否定的,被理念所否定的,所以手工也成为我们最大的一个障碍。这样的话,就导致了雕塑的自觉,就是我的题目写的“雕塑自身的革命”。
讲座PPT
这是栗宪庭在1994年的《北京晚报》写的一个短文,他的标题现在看来写的我很认可,他这个标题就是《雕塑的自觉》。在历史上,雕塑的大门都是从外打开的,比如说好几个画家做的雕塑做的非常好,而且影响雕塑史。
还有一些观念艺术家等等,前卫、偶发等等,他们都有一些很有意思的雕塑影响了雕塑自身的编剧。 那么由雕塑家自身的变革,极少主义里边有一些是雕塑家,但是我们这些雕塑家跟他们区别是,他们是受到现代雕塑的影响,我们是受的传统雕塑的影响,甚至于可以往前推,追溯到米开朗基罗。所以我觉得放弃雕塑与保守雕塑都是发生在同一个维度上的选择。而改造会带来新的,这是当时的一个想法。
讲座PPT
下面这篇文章就提到了何为观念雕塑?观念雕塑是这个词拼在一起,其实是一种故意的不合逻辑的东西,观念性就是讲究理念,而雕塑是手工的、物质的、物体的,这两个是不搭的不合逻辑的。雕塑作为一个物质方式,与看不见的观念合体,雕塑去物质化为前提,前面学者们都谈到了,但是如果我们视物质为观念呢?是否就不需要去了,有没有去物质化,这是我的问题。就像历史上形式即内容的说法一样,观念艺术否定技艺,观念性雕塑否定观念对技艺的否定。否定之否定,技艺就等于了观念,这是我对当时想法的一个总结。
观念性雕塑的材料包含但不限于现成品在内的所有的物质材料,同时保持手工制作感,我个人认为这样是换取了一个更大的自由,并不排斥手工。
后来邹跃进在《新中国艺术史》中这么解释观念性雕塑,他说就是要把它与古典雕塑的模仿写实,与现代雕塑的形式主义区别开来,因为观念性雕塑是注重观念和思想表达的,说明非手工的操作,非审美的展现,和非技术的表达,也许才是展望所说的观念性雕塑的特征。不过观念即物质则无法成立,这意味着物质即观念更符合观念性雕塑的实质。
这里边就补充一句,我的理解是经过不以手工为目的的手工,不以审美为目的的审美,不以技术为目的的技术,达到物质即观念的目的。观念即物质是一种非理性的表达,如禅宗的公案,他应对困境的时候用的。当然邹跃进谈的是很有道理的,从逻辑上观念是无法成为物质的,我当时肯定是受到这本书的影响,从禅宗的角度,这些东西都是没有界限,没有障碍的。
我上面放了一句索罗勒维特的句子名言,这种艺术不是一种理论性的或者是理论的插图解说,他指的是观念艺术,关于观念艺术的文字。也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是直觉的,大家注意它是直觉的,涉及人的所有精神活动并且是无目的的。一般来说,他摆脱了对艺术家的手艺和技术的依赖,对从事观念艺术创作的艺术家来说,其目的是让他的作品对观众而言,在精神上面有趣,这是他关于观念艺术的一个解释。
铃木大拙
下面是铃木大拙的禅宗解释,他说禅宗的悟道不是思辨的推理认识,而是个体的直觉经验,他不离现实生活,可以在日常生活、经验中通过飞跃或者悟,所以他是在感性自身中获得超越,既超越又不离感性,因为它已是一种获得精神超越的感性。就是东方文化这种超越性和西方文化的逻辑性,但是他们中间有共同的东西,在这篇文字当中可以感受一下。
再有就是补充一个与中国现实的关系,当时飞速跨进后现代社会,没有必要重复现代主义的历史,可以补课,但现实好像又回到了前现代,这是我今天加的一个句子。
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我觉得道家的宇宙观和禅宗的直觉思维,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我们解决困境的工具,不然的话,无法理解前面说的“物质即是观念”。
论文最后提到,在日趋物质化的环境下,如何使艺术从社会中来,再回到社会中去,暗指观念艺术从艺术的批评性中提纯出来,我认为观念是一个提出的过程,再回到一个普遍的艺术中去,就变成了观念的时代,所有的艺术对于观念无所不包,当代所有的艺术其实背后都是观念,都有观念的因素。随便举一个例子,关于假山石也是假岩,文字成为艺术。
第五个是不锈钢板制造的石头体,轻、空心,可以漂浮在水面随波逐流,总之最重要的一点,它与环境变得更为协调,而且再也不会跟不上时代的变化。
举其中一个例子,这个有兴趣的可以慢慢看,还有新艺术速成法也是这样的文字,都是1997年的时候。
高名潞的意思就是说他曾经也写过观念艺术,他是指的是重回工艺,我这里面讲的是他不是简单的重回工艺,而是视工艺为观念,视材料为想法。
结论部分,重复的我就不说了,我想说一个最主要的,现代主义提纯实验的方法为何只出现在欧美的国家,而代表东方的道、禅和整体思维是东方人解决困境的唯一方式吗?如果互联网与大数据、算法的时代,观念与雕塑绘画的关系都不是问题了,那么新的问题是什么呢?我
最后一句:这里没有播放我的作品图片,因为如果你认为观念艺术可以成立,就不用再看作品了,如果你认为除了观念,必须还要有视觉作品支撑,就请上网察看或想办法看原作。谢谢!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