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专栏】西沐:新时期中国艺术金融深化的若干问题
2018-10-15 10:49:44 西沐
维米尔 写信女子与女佣 71.1X58.4cm 爱尔兰国家美术馆收藏
中国艺术金融在进入新的世纪以来,特别是近8年以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矛盾与问题也不断涌现与积累,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国艺术金融也面临新的发展格局,需要进一步探讨新的发展理念与实践路径。也就是说,在新的时期,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深化。
一、中国艺术金融深化的基本背景
1.中国艺术金融发展进入新时期
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可以说离不开金融发展的大环境,是在金融创新发展的大框架下展开与深化的。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新时期,是我国的金融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新阶段的基本标志有三:一是中国金融体系的功能逐步由融资为主慢慢转变成融资和投资并重,而且未来逐渐向以投资和财富管理为主转变,这是我国金融体系发展变革中面临的大势;二是无科技不金融的金融发展态势,使得金融科技的发展进入了金融创新发展核心领域,作用与意义越来越重要;三是“一委一行二会一局”的监管格局的形成,使得金融监管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投资者、消费者的利益保护进一步加强。这些基本标志一再提醒我们,我国金融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这也预示着,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必须在这样新的时期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化发展。
2.艺术金融深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
事实上,金融深化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在国内外都有一些系统的研究探索。艺术金融科技推动艺术金融深化、艺术金融发展,都是通过创新来不断打破均衡而不断满足新需求的。这是艺术金融在发展初期或者快速发展期的基本状态与模式。从大的金融历史看,金融发展从关注“规模”转向关注“质量”,金融功能应由传统的“动员储蓄、便利交易、资源配置”拓展为向“公司治理、信息揭示、风险管理”等方面转变。从学术思想的发展看,麦金农(Mckinnon)和肖(Shaw)提出的“金融深化”理论指出,金融深化应该有五个重要维度:一是理论创新与探索的深化;二是金融增长,即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三是金融产品、金融机构的逐渐优化;四是金融市场(价格)机制的逐步完善,使得金融资源在市场机制下得到优化配置;五是价值发现平台能力的深化。所以,艺术金融深化既是一个学术问题,也是艺术金融业态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其本质就是中国艺术金融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都需要一个再创新、再突破发展的过程。中国艺术金融发展到今天,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有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形成了不断丰富的产业结构,而且经过不断创新,新的业态也在不断生发。在这种态势下,艺术金融发展也面临一些困境与障碍,突出地表现在传统金融业态介入度不高、市场体系扭曲严重、与市场及产业的距离扩大、平台化建构进展不快、支撑服务体系发育缓慢等。面对这种现状,中国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急需要突破。也就是说,新时期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面临不断深化的战略选择。
二、中国艺术金融深化的基本目的
当下,中国艺术金融深化作为一个重要论断,需要从认知、探索、实践与生态建构等多个方面,做出具体的回应。艺术金融的发展有一个根本的目的,那就是要有效率地满足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的市场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它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
1.从学理角度出发,要进一步提升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能力与水平
艺术金融的发展生发出越来越多的生态,每个生态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视角与目标,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但是,从根本上讲,艺术金融发展的基本目标,从学理视角看不是别的,是最终要为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服务,这是一个根本的目的。所以,我们在分析艺术金融的创新或者服务时,最直接最简单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促进与提升了这种价值发现能力与水平。如果一项艺术金融创新或者服务,推动与提升了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能力与水平,就是好的艺术金融探索。反之,就是坏的艺术金融实践探索。我们一直认为,这是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与基石。但是,很长时间以来,出现了两个倾向:一是一些跨界人士,过多地从自己的专业视角看艺术金融,过多地注意了工具与方法,而忽视了艺术品及其资源的价值发现,很多时候过多地炫耀了锄头这个工具,而忘记了锄地本身。二是一些艺术品专业人士,并没有认识到艺术金融发展的态势与意义,不了解、不学习,以偏概全,一叶障目,一概反对。我们认为,这些都是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的认知问题。
2.要满足越来越庞大的多层次、多样态、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满足多层次、多样态、多元化的市场需求,需要越来越系统、越来越专业的服务、产品与体系,这是保证艺术金融发展不断走向深入的基本保障。这是与当下消费发展的趋势相适应的。
随着消费结构转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艺术消费的快速发展已不可避免。艺术消费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呈现出快速化、离散化、多元化与个性化趋势,这就意味着艺术消费的需求正在走向个性化之路。与此相对应,艺术金融要进一步适应这种发展,要用更加精准的服务来满足需求的变化,这可以说是艺术金融发展的最为基本、最为现实与最为突出的目的。
艺术品财富管理服务的分析框架
三、中国艺术金融深化的基本动力
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不是艺术金融市场竞争的结果,而更多地是需求市场强力拉动的结果。需求的产生有其基本的逻辑。概括地讲,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解决一些老的问题、大的问题需要艺术金融这样的新生力量来进一步推动;随着人均GDP的增长,我国消费结构转型进入快车道,艺术品消费市场不断兴起;广义上讲,收藏投资也是消费,艺术品消费市场的不断崛起,也拉动了艺术品投融资市场的需求;新科技的融合发展,不仅仅推动了交易的透明与信息的共享,也促进了艺术品及其资源价值发现能力与手段的建设,推动了艺术金融产品、服务的创新,催生并拓展了艺术金融需求的规模。从以上分析可见,艺术金融的发展有两个根本的内在动力:一是消费产生的需求,二是科技催生的需求。
1.艺术品消费产生的需求
(1)需求的规模
每个业态的发展都需要有其内在的发展动力。通常,股票、房地产与艺术品被称为三大投资领域,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的艺术品投资领域已经成为超发货币的重要资产配置出口。一是随着人均GDP的提升,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经进入快速转型期,而艺术品消费成为一个重要突破口。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潜在需求巨大,有关方面测算超过2万亿元,由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诚信机制、定价机制与退出机制存在问题,目前仅仅释放出3000多亿元,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已经成为释放这一潜在需求的最重要动力。三是艺术品及其资源资产化作为中国艺术金融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2017年我国理财资产规模达30万亿元,艺术品在其中所占比例非常小,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艺术品资产配置与财富管理,又正在成为高净值财富人群的一个重要选项。四是世界艺术金融市场的规模在拓展,据世界银行估算,2017年-2019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约为35.2%。而有关财富本身的定义也有了一些变化,千禧一代即将成为未来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更看重可持续投资,而不是简单地聚焦于现金回报。据德勤发布的2017艺术金融报告,全球艺术品中蕴含的财富在2016年大概为1.6万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7万亿美元。这些潜在需求的不断释放,都有赖于艺术金融的突破与发展。
(2)需求的分层
任何市场需求都分为不同层次,对这种层次的分析,决定了产品与市场进一步满足需求与拓展需求发展的精准程度。艺术金融的需求层次,总体可分为需求主体层次与需求类型层次两大方面。艺术金融的需求主体层次可分为大众消费、高净值人群收藏投资、机构(企业)投资、家族财富管理。艺术金融的需求类型可分为终端消费性需求、收藏性需求、投资性需求、投机性需求。其中,终端消费性需求是为了使用;收藏性消费需求是为了通过收藏满足兴趣与爱好;投资性需求是为了投资以后增值变现;投机性需求是为了短线炒作,快进快出。当下,不同需求状态都有了明显的提升与发展。事实上,不同层次的需求为艺术金融服务与产品的创新发展提出了精准化取向。
(3)需求的个性化
需求的个性化发展是艺术消费与艺术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艺术金融需求不断深化的基本动力。正是由于这种需求的个性化发展,使艺术金融的服务与产品的创新不断进一步精准、进一步下沉,从而使创新有了精准的对象与牵引力,这是艺术金融深化发展的重要源泉。
2.艺术金融科技催生的需求
新时期中国艺术金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发掘与释放艺术金融的潜在巨大需求。艺术金融科技的发展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催生与实现这些需求:
(1)艺术金融科技可以创新并改变艺术金融服务方式,使人们获得艺术金融服务的渠道与方式发生重要变化,更加便于人们获取与应用新的艺术金融服务。
(2)艺术金融科技可以创新艺术金融产品,艺术金融科技的融合,使得艺术金融的风险结构与管控有了分析与实施的手段与工具,把过去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3)艺术金融科技可以为艺术金融监管创新提供更多的可能与支持,推进管理与监管的机制与体系进一步与艺术金融的创新发展相适应、相适配。
(4)艺术金融科技通过建构不同的平台,可以整合更多的资源,可以更多地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样态以及更加个性化的需求。
四、中国艺术金融深化的基本支撑
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业态的发展,都离不开支撑服务及其体系的支撑保障。在艺术金融的发展过程中,同样要关注支撑服务问题。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之所以提出需要深化这一概念,就是因为遇到了瓶颈。这些瓶颈产生的原因,从目前发展态势看,最关键的还是产业支撑不足。当下急需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突破:
1.综合性服务平台
平台最大的价值是基于三公原则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公信力,最为可贵的功用是可以增信,最重要的机制是整合资源的能力。我们之所以强调当下中国艺术金融发展急需要建构综合性服务平台,就是因为它的建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艺术金融深化的关键点与突破口。综合性服务平台对中国艺术金融深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在特定时空可以实现产业优势要素的整合,从而打破已有面上存在的一些难以克服的发展瓶颈,实现点突破。
(2)综合服务平台的增信作用使平台建构成为一个风险管控机制,成为风险的管理环节而不是风险的释放环节,从而有效推动与金融体系及产业支持服务体系的对接。
(3)平台的整合机制不仅有效整合了社会方方面面的优势力量、需求与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平台的内控机制与规范运营,还能不断降低平台客户参与的门槛、交易的成本,并进一步提升交易的安全性与服务效率。
(4)平台机制特别是综合服务平台,是艺术金融产业链形成与拓展的核心,以此为基础不断建构起艺术金融产业发展的产业生态,可以为艺术金融产业化与规模化的发展打下基础,提供前提。
2.艺术金融支撑服务体系
艺术金融的支撑服务体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与其他产业资源不同的是,艺术品及其资源是一种特质性很强的资源,它的资产化与资产的金融化不仅需要更多的支撑保障,还需要更为完善的服务体系。所以,支撑服务体系在艺术金融深化过程中意义重大。
(1)艺术金融的支撑体系
支撑体系的建构是艺术金融深化的前提与保证,特别是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及行业规范与标准等的建立,是保障艺术金融及其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2)艺术金融的服务体系
如果没有服务体系的完善建立,艺术金融的深化发展就无从谈起。我们平常讲的确权、鉴定、估值、鉴证备案、集保、物流等,任何一个环节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都会成为艺术金融深化发展的重要障碍或者瓶颈。
3.艺术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引导与示范
理论与实践在产业发展中不可分割。作为一个新的业态,中国艺术金融的深化发展特别强调理论的引导与实践成功案例的示范,这是艺术金融深化的两个重要力量。
(1)理论的引导
这种引导总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实践的总结提升,二是理论与体系的研究与建构。
(2)案例的示范
作为一个新的业态,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的角度,都需要成功的案例来支撑。一方面,可以从成功的案例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理论总结与提升;另一方面,成功的案例可以为实践提供示范。如银行业参与艺术金融的实践,就是因为有了潍坊银行的成功案例,使这一行业有了值得信服的案例与示范。
五、中国艺术金融深化的基本路径
我们提出艺术金融深化的概念,就是要进一步找出如何深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国艺术金融所面对的基本认知与现状,中国艺术金融深化的相应路径需要在已有的实践及发展趋势中发现。概括而言,特别需要从以下五条主线进一步探讨中国艺术金融的深化发展:
1.要从“概念——形态——业态——生态”这一视角来进一步发展中国艺术金融,并不断建构中国艺术金融发展的产业生态。
2.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服务+科技”来推进艺术金融产品的创新。要特别关注并以极大的热情推动基于科技融合发展而带来的艺术金融服务的创新,并设计运营创新的艺术金融产品。
3.要研究探索“平台+交易”来推进艺术金融交易模式的创新。交易是市场的核心问题,推动创新基于综合服务平台的交易模式,是中国艺术金融深化的主要课题。
4.要基于“平台+服务”来建构艺术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重点是探讨基于综合性服务平台的艺术品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将艺术金融管理模式的创新从理财向资产配置、艺术财富管理等重要领域推进。
5.要进一步明晰“服务——产品——产业——产业链”的发展路径。在进一步认知艺术金融服务特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与探索将艺术金融的特质化服务产品化、产业化,并建构起产业链、产业体系与基础。
当然,艺术金融深化是一个系统的课题,不仅需要认知上的进一步深化,更需要从产品、业务、业态、支撑服务及环境等多方面进行协同。艺术金融深化需要沿着不同的发展主线进行点突破,需要更多成功案例的示范带动,以点突破带动发展主线与产业链的发展。同时,艺术金融深化的提出,就是告诉我们,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仅仅是一个序幕,我们不能因为一个案例的成功而忽视艺术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的全局问题,也不能因为一个产品、一个业态出现的问题就一概否定整个艺术金融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创新、探索与发展,因为没有基于创新的深化,就没有中国艺术金融的未来。
(本文为西沐在“2018中国艺术金融年会”上的主旨发言稿)
西沐简介:
西沐,本名贾杲,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上海大学)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产业智库研究中心(陕文投)首席科学家,包商银行文化金融顾问、包商银行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潍坊银行艺术金融中心首席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著有《中国艺术品市场概论》(上、下卷)、《中国艺术金融产业引论》、《中国艺术品市场批评概论》(上、下卷)、《中国艺术品市场政策概论》、《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概论》、《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2011)》、《中国画当代艺术30年》等著作;在《自然辩证法研究》、《光明日报》、《科学学研究》、《美术》、《中国美术》、《哲学动态》等报刊发表论文逾300篇。荣获首届中国文艺评论奖(著作奖)、首届新华网中国收藏年度人物,2013美术报十大年度人物。
(责任编辑:杨晓萌[已离职])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