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克里斯·萨尔特:感知的演变——作品所援引的核心概念

2018-10-18 09:50:33 樊玮

  主讲人介绍:

克里斯•萨尔特(Chris Salter )

克里斯•萨尔特(Chris Salter )

  克里斯·萨尔特:艺术家,加拿大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新媒体、技术与感觉讲席研究员,蒙特利尔媒体艺术、设计、技术与数字文化研究和创造“六角星网络”联合总监,康考迪亚大学六角星中心总监,康考迪亚大学设计与计算机艺术系计算机艺术专业副教授。

  导语:

  这个讲座将探讨现有的和正在进行中的沉浸式艺术装置如何利用目前席卷艺术设计和人文社科的“感官转向”。艺术家、人类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密切配合创作出来的作品,虽在科研、艺术和理论/方法论的语境中有所不同,但都聚焦于感知主体和愈加有“感知意识”的环境。这些项目不仅探索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我们的自我定义和习以为常的感官环境之间的界限提出了质疑。与此同时,我讨论的作品中展示的当代技术社会感官体验,是在高阶展览语境下的大众审美体验,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社会政治的评论。因此,讲座涉及到的艺术案例,都将挑战惯有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使观众和新的感知机械装置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主题:感知的演变——沉浸技术和不断变化的自我

  第一部分:感知的演变——作品所援引的核心概念

  大家晚上好,感谢老师的介绍,感谢中央美术学院和美术馆的邀请,这次的研讨会我也获得了很多有趣的体验,我们明天还会继续媒体多样的课程。

  我想给大家展示三个影像的片断:

  第一个是在20世纪一个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过的音乐剧场的项目;

  第二个是库布里克1968年的一个片断;

  第三个是我自己在2016年的作品《体感场》。这个作品没有影像,只有一个手稿。

  刚才呈现的三件作品聚焦于我们用来感知世界的一些器官,比如说眼睛、耳朵、鼻子、嘴和身手。同时这些作品也涵概了不同的创作类型,包括歌剧、影像和呈现出来的装置。

  与此同时这三件作品也横跨了整整两个世纪的时间维度,第一件作品来自俄国作曲家创作于1923年的一件巨大的声音作品,它的名字叫《神秘物质》,但是这个作品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成。在这件作品里面,表演者会包含一个管弦乐队唱诗班,有视觉对象的乐器,舞者行进的队列、焚香、诗歌,以及一些音乐。

星门序列(截图),2001:太空漫游(斯坦利·库布里克,1968)

星门序列(截图),2001:太空漫游(斯坦利·库布里克,1968)

  第二个呈现的影像片断来自于库布里克的《太空漫游》,今年也刚好是这个影片的50周年,那个影像的片断讲的是所谓的声乐心境之门的体验,对于观者来说,它事实上呈现的是通向永恒的这样一个历程。

  第三个片断是来自于2017年,我一个感知沉浸式的装置,名字叫《体感场》,事实上它是在上海的新时代媒体艺术中心第一次于2016年展出,之后2017年开始在欧洲进行巡展,这件作品更充分的去探索了视觉声音和触觉的多种维度,并且把观众的身体直接地置于艺术作品之内。

  刚才提到的三件作品,也是我今天的讲座将要聚焦探索的三种核心概念。

  第一个观念就是所谓的艺术体验它是超越视觉的,可能我们通常会认为艺术是悬挂于墙上之物,而不是可听可感,甚至是可藏的,但是我这里提出的第一个理念就是“艺术体验将会贯穿全身”。

  刚才提到的第一件作品神秘物质》,它是试图对建筑空间体验进行一个整合,库布里克的影像片断更多的是聚焦于视听对观众带来的体验,而我刚才提到的第三件作品《体感场》是试图超越我们通常所描述的五感。

克里斯•萨尔特《体感场》

克里斯•萨尔特《体感场》

  在《体感场》这些作用里面,我们看到观众其实有一个特殊的可穿戴设备,然后它有一些震动的机能,在你的身体表面激发你的触觉感受,你也会因此丧失身体在空间中的定位感。这里会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所谓的本体感受,它指的是你的身体对姿势、对运动、对平衡、乃至空间定位的一个基本感知,它的来源是位于你的肌腱关节,甚至是内耳朵的末端神经,被称为本体感受器的一些身体机制。

  这是刚才提到的所谓的本体感受的,一个研究是你闭上眼睛,举起两只手指,然后再举起第三只手指,你怎么能在没有视觉的情况下判断出二和三的区别呢,就是你的身体去感受那个区别。你们知道这二者的区别吗?

  大部分人应该是感受到所谓的两根手指、三根手指、或者是五个手指的区别,这个感受来源是因为你的大脑具备在空间中定位你的身体能力,就好像我现在站在这里的时候,其实我的大脑也能够帮助我自己的身体进行一个空间的定位,这个所谓的定位力是超越了我们的五官,它涉及到的是空间观、行走和平衡方面的身体的调度能力。

  另外一个通常不被认为是五感的范畴,但又确实存在的一个感知体验,包括时间的感受,对压力的感受,在视觉模糊的情况下对身边站着一个人的感觉,甚至你可能会感觉到你的内脏器官之间的拉扯,这些都是在这些作品里面可能会感受到的一些感知上的体验。

xmodal工作室/实验室·蒙特利尔(Dir:克里斯·萨尔特)

xmodal工作室/实验室·蒙特利尔(Dir:克里斯·萨尔特)

  这件作品激发了另外一种感觉体验,是认知心理学的层面,把它叫做交叉感觉,就是感官之间的交叉,更具体地说是通过神经学的两种作用或者是两种以上的感知,可以交叉并共同发挥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蒙特利尔的实验室的名字,就是感官交叉的一个工作室,

  这件作品所涉及到的另外一个感知特性里面,叫通感或者是联绝。其实联绝这个词的定义本身是比较复杂的,如果你去问一个神经科学家,一个人类学家,或者是一个艺术家,他们会通过不同的语境给这个词下不同的定义。

  联绝跟刚才提到的交叉感觉区别在于,联绝强调的是你的另一种感官体验将会抒发其他的感官体验,在联绝症中最常见的是一种所谓的颜色和文字的联绝,在全球人口中有大概4%的人口会有这种症状,简单来说就是你会看到文字的颜色。另外一种常见的联绝症是颜色会出卖声音体验,比如有的人会认为红色是低调的,或者是之类的。

  从神经科学视角来说,我想引用研究专家劳伦斯·马克思的一句话:某一种刺激通常只会唤起主导感官的反馈和体验,但是当联绝现象发生的时候,你会发现某一种刺激同时,也对刺激的感官产生了实际的感知层次的体验。

  可能传统的视角会认为我们的感官分区是通过神经原在大脑中的分布所实现的,比如说所谓的听觉神经原的区域、视觉神经原的区域,但是在同感体验中会发生的现象是其中一部分,是神经原所受到的刺激会唤起甚至是溢出到另外一部分的神经原,进而造成第二梯队神经原的感官体验。

  刚才讲到的是科学层面上对于联绝的定义,那文化在这里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呢?毕竟刚才也提到了只有4%的人口在这个意义上具有症状上的联绝症,但是这种交叉的感觉不是人人都有的,但是从文化层面上讲,我们都知道可能味觉体验在北美和亚洲的人群来说,不完全是一样的。

  我的一个同事也是人类学家叫达梅·霍乌斯,他提出过这样的一个观点,就是事实上可能会存在两种联绝体验,第一种是所谓的强联绝,它是基于医学原理的,它是人脑的,它是与生俱来的,甚至是会演化的,对于受施者来说,这个联绝体验在他们整个生命的记忆范围内一直都存在。

  与之平行的是另一种被称为弱联绝的概念,它强调的是一种更温和的跨感知之间的联系,它是可以在文化层面上通过语言和洞察而发生的。

Giacomo Balla:抽象的速度与声音(1913-1914)

Giacomo Balla:抽象的速度与声音(1913-1914)

  其实对于艺术家的历史比较来说,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贯穿整个20世纪,我们会发现艺术家沉迷于这种联绝体验,比如说刚才提到的作曲家他画了一个谱系去解释声音和颜色之间的关联,比如说在他的眼里是紫色的,梦想是蓝色的,而欢乐是黄色的。

  另外一个就是当时的新浪潮未来主义的艺术家,他们会非常希望能够通过绘画去激起音乐和声音的感受,比如说他的抽象画,他是想通过颜料来表现速度和音乐之间的撞击感。同样也是这群人,他们也会发明一些乐器去制造出机械的声音。

  这个是大家都很熟悉的艺术家康定斯基,他应该是一个天生的联绝症患者,然后他在1919年的时候写了一部歌剧叫《黄色的声音》,他希望通过声音来唤起人类对于黄色的体验,视觉的体验。其实刚才提到这些艺术作品一个很大的共性,就是他们尝试作用于观众的身心,换句话说,这些艺术作品发生的范畴不是在画布之上,而是在观众的感知范围之内,这也是很关键的点。

  刚才提到了1968年的太空漫游的一个片断,事实上当时也证明他通过颜色、声音和图像的审核,他激发了许多当时观众的通感体验,当然可能也有时代背景,因为当时有很多人是服用迷幻剂的,所以说在这种生存触动之下,他们会在这个片断中听见颜色有关的声响。刚才也是同样,太空漫游的同样的一个视频片断在有声背景是匈牙利作曲家乔治盖里的一个非常戏剧化非常强烈的音频,在有和没有的时候,大家也能够知道世界上感受的区别。刚才提到的这种联绝体验让艺术家心心念念很长时间。

  第三个我想强调的关于感知的观念,你甚至可能都未必把它划分到感知的范畴里,也就是对你自己的觉知,我会通过三件我自己的作品,包括一些相关的科学和技术方面的研究,来呈现由技术所渲染的这种外部感官环境和体验形式,我们如何对自己身体的认知,就是我们身为人类的确定性的知觉层面的预设,是怎么被这些外部的技术环境所颠覆的。

  换言之,我觉得科技正在变得更知觉化,考虑像我们每天手机中装的那些传感器,包括整个公共环境中所有的这些探测器,与此同时,我们的感知也变得更加的科技化或者是技术化。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