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讲堂】克里斯·萨尔特:感知的演变——时空和体验的置换

2018-10-18 09:54:21 樊玮

  主讲人介绍:

克里斯•萨尔特(Chris Salter )

克里斯•萨尔特(Chris Salter )

  克里斯·萨尔特:艺术家,加拿大蒙特利尔康考迪亚大学新媒体、技术与感觉讲席研究员,蒙特利尔媒体艺术、设计、技术与数字文化研究和创造“六角星网络”联合总监,康考迪亚大学六角星中心总监,康考迪亚大学设计与计算机艺术系计算机艺术专业副教授。

  导语:

  这个讲座将探讨现有的和正在进行中的沉浸式艺术装置如何利用目前席卷艺术设计和人文社科的“感官转向”。艺术家、人类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和工程师密切配合创作出来的作品,虽在科研、艺术和理论/方法论的语境中有所不同,但都聚焦于感知主体和愈加有“感知意识”的环境。这些项目不仅探索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和嗅觉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对我们的自我定义和习以为常的感官环境之间的界限提出了质疑。与此同时,我讨论的作品中展示的当代技术社会感官体验,是在高阶展览语境下的大众审美体验,理论的研究对象,和社会政治的评论。因此,讲座涉及到的艺术案例,都将挑战惯有的感知世界的方式、使观众和新的感知机械装置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

  主题:感知的演变——沉浸技术和不断变化的自我

  第四部分:感知的演变——时空和体验的置换

  现在讲最后一个项目,它是涉及到时间和体验的。这个作品是创作于2012年的一个大的光线装置作品,叫《多面体》,它的一个运行机制是我们用到一些机器学习的元素,它的输出是你要看到的这些光线和声音环境,当时最开始是在巴黎展出。

克里斯•萨尔特《多面体》

克里斯•萨尔特《多面体》

  这个作品背后的原理是机器学习的一个分支,被称为强化学习的机制,简单地来说就是你要通过一个特定的奖惩机制,让一个软件让一个程序从它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并且不断地去重复这个训练。

  在这个作品里面,我们谈论更多的是人和机器的感知,如果锦盒相互交织,比如说在这个影像里面,我们视觉上看到的这些光的规律对于机器来说是看不到的,之前几个作品其实都在探讨注意力和感知之间相互的联系。

  另外一条贯穿这三件作品的潜藏的线索是,关于时间感知和体验之间的关系。其实今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沉溺于或者是设置于这个概念,就是希腊神话里的神,比如说你们现在可能内心吐槽这个人怎么还没讲完啊?但是在这件作品里面,可能观众体验到的时间感是每一个瞬间都是无意存在的,它像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层层展开的现场。

  另外一种时间的概念其实也是在希腊神话中存在,它叫Course,好像是Corabers格罗斯的孩子,他指的是一种生命时间,是不同于可计算的可量度的机械钟表的时间,Course更多的指向的是历程化的时间,或者说人置身于时间之中的概念,比如说当你在看表,也就是说你在看Corabers的时候,你并不会丧失对Course的感受,但是当你实际置身于某一种特定的身体体验的时候,你是会丧失时间感的,你丧失的就是对Course的感受。

  回到刚才提到的几个时间观,之前讲的很多作品都是呈现在一个我们说高不可控的,比如说画廊展厅或者是艺术节的环境里面,这样的作品怎么能够去创造出人类的时间感的丧失,或者是能够感受到更动态的生命的时间呢?

伦敦巴宾肯艺术中心

伦敦巴宾肯艺术中心

  这个图片是伦敦的巴宾肯艺术中心,它是欧洲最大的艺术中心,一年的人流量大约100万人,因为它是一个综合体,里面会有剧场,有影院,有视觉艺术的展厅,与此同时也有人只是会穿过它去到别的地方去,它有点儿像公共枢纽这样一个地方。

  我也是跟他们一起合作了大概两年的项目,是关于他们2019年的一个主题年的项目,主题是讲科学跟技术在速度和尺度上的更迭,如何会造成人类。

巴宾肯的中心

巴宾肯的中心

  这个是我们正在巴宾肯的中心进行创作,现在看到只是3D摄影的效果图,它是一个光线装置,是针对在巴宾肯中心的公共区域的人来人往的状态,是为2019年一个人工智能方向的总展览进行的创作,用到了机器学习原理的一个装置,它会在三个月的时间里面持续的,大家能看到就是这个软件的学习机制会让它产生不同的光的节奏和规律,在进入到这个环境里面的人,他们可能有的时候会进入到一种的状态,因为这个光不停地在重复他自身,或者有的时候软件它完全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所以它的观众也并不知道在干什么。

  刚才提到的这件作品会用到一些人工智能的技术,去创造一些诗性的转瞬即逝的动态的体验,进入到这个作品的人通过的是一个空间,而不是有目的的过来看艺术,因此我们也希望去探讨时间经验和感官的关系,我们想知道我们到底是如何感受时间的,这好像有一个精神治疗师,他说过时间其实塑造了我们的日常。

  这个精神治疗师他也提到过一个概念,就是可以把它翻译成“生命力影响”,简单来说像音乐、舞蹈、戏剧、电影,这样的基于时间的作品会传达一种,我们会感到为之共鸣的一种生命力所在,就是当我们看到万事万物在眼前移动的时候,我们的感知会自动接入它,我们会被外部世界所牵绊,因而才产生自己还活着的这样的一种实在感。

  其实在这个作品里面,我想要探讨的一个概念就是时间是如何形成一种感知的,这个感知不是嵌置于我们的经验的,而是被内生于我们的日常经验值中的,我们想要去挑战在这种机器或者是非人之物中,怎么去创造这种有生命。

  就像这个作品里面本身所涉及到的光线,它的电力,它的化学本身都是非人的,但是光线的移动和起伏在时间中的掌握是有人性的,是有生命力的。

  所以说这些科技,包括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我们都希望运用它介入人们的感官日常,这个感官也包括对时间的感知。对于一个过路的人来说,我们怎么通过作品去创造他新的时间观,并且希望它离开大众之后,这个体验会长久地伴随着他。谢谢!

(责任编辑:樊玮)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