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收藏家?艺术家?还是革命家? ——广博《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与中国版画的新生》展带你认识不一样的鲁迅

2018-10-22 16:09:22 未知

引子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寓所里溘然长逝。在病中,他不看书,不看报,只是将一幅苏联版画家着色的木刻画放在枕边,时刻看着,上面画着一个穿大长裙子头发飞散的女子在大风里奔跑,小小的红玫瑰花朵开放在她的脚边上。鲁迅临终前的情状,被他的忘年之交萧红长留在指尖笔下。82年过去,鲁迅那爱美的天性,对美术,对版画至死不休的热忱和痴爱,如同一抹笼罩在历史烟云中的鲜活亮色,鲜少人得以窥见。他不但是笔锋如剑的文人,是横眉冷对的斗士,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而且是涉猎中外的版画收藏家,在美术和艺术领域有着极高的鉴赏力和感知力,在生命的后半程致力于扶掖青年美术家,发起新兴木刻版画运动,推动传统版画艺术跨步迈向现代化。

鲁迅之爱版画,既是出于本性对美的感动,更是出于对国家与民族文化的深爱。他希望借助这种棱线分明,富有“力之美”的艺术形式,融汇中西,利用充满现实性、批判性的各国版画,改造中国传统木刻版画乃至传统美术之弊,使之焕发新生,发挥强大的社会功用,通过普罗大众易于理解的版画艺术,叩醒当时麻木沉睡的国民精神。为展现鲁迅先生引领中国传统版画创造性变革,以美术、以版画为武器救国救民的斗争历程,广州博物馆携手北京鲁迅博物馆举办《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与中国版画的新生》展,精选80件(套)鲁迅所藏中外版画、金石精品及其培养的中国第一代青年版画家作品,生动展现其艺术历程和战斗轨迹。

本次展览于2018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逝世82周年之际推出,展期至 12月19日。10月19日上午10:00,展览开展仪式在广州博物馆镇海楼展区专题展厅广场举行,广州市人大常委会陈建华主任、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欧彩群副局长、北京鲁迅博物馆李战崎副书记、广州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郑红英副主任、广州鲁迅纪念馆吴武林馆长等领导嘉宾出席开展仪式,并为展览剪彩。仪式上,展览主办方代表,北京鲁迅纪念馆李战崎副书记和广州博物馆曾玲玲副馆长分别为展览致辞,陈建华主任亲自拓印木刻版画鲁迅像,并题词“伟大的革命战士鲁迅先生逝世八十二周年纪念展”。随后,来自三元里小学的两位同学带来精彩的鲁迅作品朗诵,表达对鲁迅的纪念和敬意。

陈建华主任边欣赏展品边与博物馆人员交流木刻版画与铜版画的雕刻技艺区别,并对每幅作品反映的西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分析

领导嘉宾为展览剪彩

大师级作品坐镇广博,展现鲁迅先生美术情怀

 

本次展览展出来自中、日、俄、德、法、荷兰、比利时、奥地利、挪威九国著名版画家的艺术精品,共有一级文物8件(套)共15件,二、三级文物51件(套),风格迥异,题材丰富,包罗万象,可见鲁迅在版画领域涉猎之广泛,亦可见展品水平之高。该批展品从未在国内系统地展出过,从内容设计、展品选取到陈列形式,均呼应鲁迅先生推崇的原创精神。展品包括湘西美术、文学“鬼才”,沈从文表侄黄永玉大师1956年创作的木刻版画《鲁迅和木刻青年》。黄氏的木刻和绘画技艺都是自学成才,虽未与鲁迅先生直接接触,但熟读《鲁迅全集》,篇篇不落,因此鲁迅对其文学及美术创作的影响很大,二人在版画创作理念上实为“神交”。他的作品线条流畅清新,木刻题材多以乡土民间艺术为主,这恰与鲁迅主张的版画创作需要现实关怀的理念相符。

在鲁迅开创的新兴木刻版画运动及在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后起之秀的影响下,黄氏创作出一批颇具进步意义的木刻版画,观众在展厅看到的第一件展品便是其代表之作。画面中,鲁迅先生倚坐一侧,项颈微扬,似乎在谆谆教导,而对面的木刻青年或坐或立,背部微躬,专注聆听。画面家常质朴,生动展现了鲁迅与木刻青年的交往日常,他们之间如师如父的情感跃然画上,羊城观众借此机会得以一睹大师风采,实属难得。

除此以外,与梵高、塞尚并称为后印象派三大巨匠的法国画家高更·保罗(1848-1903)的木版画系列《Noa Noa》也颇为引人注目。十九世纪末,高更根据他在塔希提岛(即大溪地)的漫游经历和生活体验,创作了10幅版画并配以纪事的文章,集合成书,取名为《Noa Noa——大溪地手记》。“Noa Noa”,意指大溪地女人身上迷人的鸡蛋花香气。此次展出的《Noa Noa》出版于1929年,书封为高更密友Daniel de Monfreid的作品,画面色彩艳丽,对比强烈,洋溢着异域的原始之美和青春气息。《Noa Noa》后世流传甚少,但高更自行绘制,自行雕刻印刷的创作模式,为日后的木版画创作提供了新的理念,这与鲁迅倡导的木刻版画原创精神不谋而合,并在一定程度上为20世纪的木刻版画创作指明了方向,堪称为不可磨灭的伟大之作。

多地区优秀版画齐亮相,弘扬鲁迅美术救国之精神

 

“美术可以表见文化,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可以救援经济”,“美术”是中国近代的外来词,鲁迅赋予其事关国家民族发展前程的重要意义,而惟有健康的美术和艺术,方能承载如斯重任。中国的传统美术,尤其是宋元明清以来的山水人文画,讲究意境,盛行“写意”,崇尚隐逸山林而远离现实,他推崇的现代美术,是脱胎于广大现实生活的有力量的艺术,是通过真挚情感的流泻进行发自本真的创作。而忠于世俗、生活气息浓郁的日本浮世绘,荷担人类之痛苦、为底层穷苦人民呐喊的沉郁悲壮的德国版画,崇尚原创精神、洋溢着现实主义精神的苏联现代版画等外国版画,给鲁迅的艺术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

日本浮世绘描摹刻画皆是日常细微琐事,人物情态动作栩栩如生,符合鲁迅关注现实的美术理念。

鲁迅关注以珂勒惠支为代表的德国版画,他对珂勒惠支为底层人民悲哀、愤怒、斗争的博大胸怀推崇备至。这幅《德国孩子们饿着》,也许曾激起鲁迅心中“救救孩子”的狂人呐喊。

苏联现代版画的原创精神最受鲁迅赞许,其灵感和取材多源于现实,《采蘑菇》和《阿乔索夫的孩子们》都反映了苏联清新自然的乡野生活。苏联现代版画既鲜活生动地展现了苏联当时的社会面貌,也为鲁迅提供了中国美术和艺术现代化可资借鉴的经验。

再现鲁迅与近代中国第一批木刻版画家的师生情谊

 

鲁迅认为,木刻版画富有力量之美,传播性强,通俗易懂,正是适合当时中国社会的艺术形式。他兼收各国版画之长,吸收传统汉唐艺术的刚健之风和雄大气魄,竭力将堕入避世颓朽的传统美术引回正途上来。上世纪三十年代末,鲁迅发起新兴木刻版画运动,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精神培养有志青年。从创作技法到人生道路,从艺术造诣到人格修养,鲁迅都给予青年艺术家尽心的指引。他组织“木刻讲习会”,为青年版画创作者提供学习平台,为他们的作品作序、编印画集,推荐画作发表等。鲁迅先生的悉心指导成就了中国近代第一批杰出的艺术大师,也探索出一条传统版画的复兴之路,这对20世纪以来中国木刻版画的发展意义非常深远。

在本次展览中,观众们可以欣赏到曾受教于鲁迅先生的刘岘、江丰、胡一川、夏朋、力群、曹白、汪刃锋,以及陈烟桥、何白涛等广东籍名家的版画作品。面对当时的进步青年,毕生“战斗”鲁迅展现出刚劲力量背后柔如白雪的温情,展现“慈父”的一面。对这些象征着“希望”和“未来”的青年而言,“鲁迅”这一名字早已超过文学家、思想家和收藏家的范畴。木刻青年刻刀下的鲁迅形象,无不渗透着他们对先生的深厚感情,更闪烁着鲁迅精神的时代影响。

陈烟桥  木刻版画 《鲁迅和他的战友们》1956年 北京鲁迅博物馆藏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里写道,“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被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有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对版画,对美术,对文学,对人民,对国家,鲁迅先生无一不是以这样的“觉醒者”的态度来对待,他从来都不惮于成为那个吃苦头,开榛莽的人,“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他对传统美术的改造,在木刻版画新生路上的努力和不屈战斗的人生,无疑都是“我以我血荐轩辕”誓言的最好注脚。

(责任编辑:陈峰)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立场,也不代表雅昌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全部

全部评论 (0)

我来发布第一条评论

热门新闻

发表评论
0 0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发表回复
1 / 20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